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民朋友对尿素普遍有一种“偏爱”,致使尿素即使在冬季或早春低温时,常被作为基肥或追肥施用。其实,这种不分时节施用尿素的做法是不妥当的。虽然碳铵在高温条件下容易挥发据失,但在冬春低温条件下,施用碳铵却胜过尿素。  相似文献   

2.
在农村,尿素比碳酸氢铵(简称碳铵)施用普遍,即使在冬季或早春低温时,尿素也常被作为基肥、迫肥施用。但试验表明,冬春低温时节施用尿素的效果远远不及碳酸氢铵,这是因为: 首先,尿素肥效比碳铵缓慢。尿素施入土壤后,要由酰胺态氮转化为铵态氮肥才能被作物  相似文献   

3.
麦田春施碳铵胜尿素一、碳铵比尿素肥效快。尿素属酰胺态氮肥.施入麦田后,须经土壤微生物分泌的尿酶作用.水解生成碳酸铵或碳酸氢铵后.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其转化过程受温度的影响很大.一般在11℃时需7—10天.20℃时需4-5天才能完成。春季施用尿素常常会...  相似文献   

4.
《农家致富顾问》2011,(3):27-27
1.碳铵和尿素不能混用。尿素中的酰胺态氮不能被作物吸收,只有在土壤中腺酶的作用下,转化为铵态氮后才能被作物利用;碳铵施入土壤后,造成土壤溶液短期内呈酸性反应,会加速尿素中氮的挥发损失,故不能混合施用。碳铵也不可与菌肥混用,因为前者会散发一定浓度的氨气,对后者的活性菌有毒害作用,会使菌肥失去肥效。  相似文献   

5.
冬季施用碳铵肥为什么比施用尿素效果好?①肥效快。碳酸氢铵属于铵态氮肥,施入土壤后能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而尿素属于酰铵态氮肥,需要在土壤中尿素细菌分泌的脲酶的作用下转化成铵态氮才能供根系吸收。尿素转化的速度主要取决于当时的土壤温度。正常情况下,施入土壤中的尿素全部转化为铵态氮,在地温为  相似文献   

6.
钟桦斐 《农家之友》2011,(10):28-28
一忌与碳铵混用。尿素施入土壤后,要转化成氨才能被作物吸收,其转化速度在碱性条件下比在酸性条件下慢得多。碳铵施入土壤后呈碱性反应,pH值为8.2~8.4。农田混施碳铵和尿素,会使尿素转化成氨的速度大一忌与碳铵混用。尿素施入土壤后,要转化成氨才能被作物吸收,其转化速度在碱性条件下比在酸性条件下慢得多。碳铵施入土壤后呈碱性反应,pH值为8.2~8.4。农田混施碳铵和尿素,会使尿素转化成氨的速度大  相似文献   

7.
开春之际,是农作物补肥的好时机,但如果在施肥时犯了以下“禁忌”,不仅会造成肥料的浪费,还可能使作物遭殃。碳铵和尿素混用:开春给果树施肥时,一般都会施用尿素和碳铵,尿素中的酰胺态氮不能被作物吸收,只有在土壤酶的作用下,转化为铵态氮后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而碳铵施入土壤后,会造成土壤溶液在短期内呈酸性反应,能加速尿素中氮的挥发损失,所以两者不能混合施用。  相似文献   

8.
一、碳铵不宜表施或沟施,否则覆土不严密,会导致氨迅速挥发,大大降低肥效。因此,施用碳铵应深施,使氨被土壤充分吸附。碳铵深施比表施利用率可提高15%-30%。二、尿素不宜表土撒施后立即灌水,否则会导致肥料随水流失。所以,追施尿素应沟施或穴施,施后注意覆...  相似文献   

9.
根据长期试验和大面积应用表明,施用含氮索46%的尿素1kg或含氮素17%的碳铵3kg养鱼,其效果相当于80kg-100kg牛粪或青草,对鲢、鳙施尿素或碳铵比不施的要增产40%以上。其养殖效益由此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致富之友》2003,(6):29-29
1、尿素用后不宜立即浇水。尿素系易溶性肥料,移动性强,极易造成流失。旱地撒施尿素后,切忌立即浇水,也不宜在大雨前施用。2、碳铵不宜表施。碳铵挥发性强,容易造成烧苗。因此碳铵不宜表施,最好开穴深施,施后覆土。3、碳铵不宜在温室和大棚内施用。碳铵有“气肥”之称,在温室和大棚内施用,易迅速分解为氨气而挥发。4、碳态氮化肥勿与碱性肥料混施。碳铵、硫铵、硝铵、磷铵等碳态氮化肥遇到碱性物质,会造成氮的损失。切忌与草木灰、窑灰钾肥等碱性肥料及石灰氮等混合施用。5、硝态氮化肥勿在稻田施用。硝酸铵等硝态氮化肥解离出来的硝酸根离  相似文献   

11.
尿素是酰胺态氮肥,结构式为H_2N-C-NH_2,尿素在干燥条件下有良好的物理性状,但在高温、潮湿条件下则易潮解。它易溶于水,常温下50斤水能溶解52.5公斤尿素,化学反应呈中性。尿素含氮量为46%。下面分两部分谈一谈尿素的施用问题。一、尿素是怎样为作物提供养分的尿素施入土壤溶解后,以分子状态存在于土壤溶液中,只有20%左右以物理吸附方式被土壤吸附着,且不牢固,所以,尿素在土壤中移动性大,易流失。尿素施入土壤后,除有一小部分被土壤吸附和直接被作物吸收外,大部分是在微生物分泌的脲酶作用下转化成碳酸铵[(NH_4)_2CO_3],并进一步水解成碳酸氢铵和氢氧化铵,然后才被作物吸收利用或被土壤吸收保存起来。尿素在土壤中转化,受土壤PH值、温度和水分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土壤温度越高,转化越快。当土壤温度为30℃时,尿素两天就能完全转化为碳酸氢铵,土壤温度为20℃时则需要7-10天,才能完全转化成碳酸氢铵。尿素经转化后生成的碳酸铵、碳酸氢铵和氢氧化铵都是不稳定化合物,容易释放出氨,造成氮素损失,故尿素不能采用地面撒施,特别是盐碱地,土壤温度高的  相似文献   

12.
你知道吗?作物在秋冬低温季节追肥,施用碳酸氢铵要比施用尿素效果好。一是肥效快。碳酸氢铵属于铵态氮肥,施入土壤后能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而尿素属于酰铵态氮肥,需要在土壤中尿素  相似文献   

13.
一忌叶菜施硝铵。小白菜、大白菜、苋菜、空心菜、芹菜、菠菜等 ,生长期短 ,易吸收硝酸态氮肥。如施用硝酸铵 ,绿叶蔬菜吸收的都是硝酸盐类离子 ,长期食用 ,盐类进入人体 ,会引起累积中毒。二忌施尿素后浇水。尿素中所含氮成分为酰胺 ,酰胺态氮素在土壤微生物分泌的脲酶作用下 ,转化为碳酸铵或碳酸氢铵才被蔬菜根系吸收利用 ,或土壤吸附保存。如尿素施后马上浇水或遇到雨淋 ,酰胺态的氮素就会流失 ,所以 ,尿素无论作基肥或追肥 ,都应施后经过5-7天 ,使其全部转化后再浇水 ,以免造成损失。三忌反复施用硫铵。在酸性土壤或石灰性菜田中 ,若…  相似文献   

14.
作物在冬季低温季节施肥,施用碳酸氢铵要比施用尿素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麦田冬春低温季节不宜追施尿素尿素是常用氮肥之一,属酰胺态中性肥料,冬春低温季节施入土壤后,必须在土壤微生物分泌的脲酶的作用下,才能转化为铵态氮被作物吸收利用。这一转化需要一定的时间,且受温度的直接影响。据测定,土温在30℃时.完成转化需要4-5天;土...  相似文献   

16.
一、碳铵不宜表施碳铵表施易导致氨迅速挥发,大大降低肥效。而碳铵深施,能使氨被土壤充分吸附,可比表施提高利用率15%~30%。 二、尿素不宜表土撒施后立即灌水 尿素撒在地表后立即灌水或借雨水溶化,会导致肥份随水流失。追施尿素应沟施或穴施,施后覆土,遇旱  相似文献   

17.
涂层尿素亦称包膜、长效尿素,因表面呈黄色,人们习惯称之为"黄尿素"。涂层尿素是在普通尿素的表面喷涂一层特殊的涂层溶液经干固氧化而成的。目前,河北省沧州化肥厂、邯钢化肥厂、宣化化肥厂都具备了涂层尿素的生产能力。涂层尿素的增产机理1、普通尿素的转化及被作物吸收情况。普通尿素施入土壤后,除有一小部分被土壤吸附和直接被作物吸收外,大部分是在微生物分泌的脲酶作用下,转变成碳酸铵或碳酸氢铵,很快地溶于土壤溶液中,并产生NH_4~ 。随着硝化作用的进行,NH_4~ 被氧化成硝酸态氮,硝酸态氮在土壤中易流动,通过质流的作用而被作物吸收。同时,NH_4~ 可与土壤胶体上吸附的其它阳离子进行代换反应,而被土壤胶体所吸附,再不断地转化吸收。2、涂层尿素由于涂层胶态物质的作用,施于土壤后氮素的损失比普通尿素少,具有比等量普通尿素保氮性能好、肥效高和供氮能力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科学施用碳酸氢铵可以提高肥效碳酸氢铵是我国氮肥的主要品种之一。碳铵的含氮量较低(17%),常温下易分解挥发,施用好碳铵,提高其肥效,对农业生产很有现实意义。虽然碳铵易于分解产生挥发氨,但是氨蒸气易在土壤中被碳化、解离,并被土粒和有机物等吸附,可避免淋失。  相似文献   

19.
<正> 现在养鱼多用无机肥(欲称化肥),其肥源广,使用简便。一般认为,水体中氮、磷、钾的含量以2∶2∶1对浮游生物繁殖较为有利。但渔池除沙壤土的池底,一般不会缺钾。因此我们常只用氮肥(尿素,碳铵)和磷肥(过磷酸钙)。氮肥中以碳铵施用较多。一般每隔七天左右施一次肥,使用的氮肥和磷肥按其含氮和含磷量的多少来计算搭配,使水体中保持氮磷比为1∶1。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考虑到碳铵的挥发性所含氮的流失,所施用的碳铵和磷肥的重量基本相同。一般每亩施用碳铵  相似文献   

20.
《江苏农村经济》2009,(1):45-45
不同作物对氮肥的反应为减少氮素化肥的淋失,栽培水稻宜选用铵态氮化肥.尤以氯化铵、尿素效果较好。玉米、小麦等禾谷类作物施用铵态氮化肥(如碳铵、硫铵、氯铵、尿素)或硝态氮化肥(如硝酸铵)同样有效。马铃薯、甘薯也宜用铵态氮化肥。硝酸铵能改善烟草的品质,其中的铵态氮能有助烟草的燃烧性。而含氯的化肥(如氯化铵)却降低烟草的燃烧性,应避免使用。此外,不同作物对氮素的要求不同,叶菜类、茶叶等以叶片为收获对象的作物需较多的氮肥,而豆科作物只需在生育初期,根瘤尚未起作用时,施用少量氮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