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措施。”本文阐述了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方面 ;中国企业要抓住“走出去”的时机 ;中国企业要瞄准“走出去”的目标市场 ;中国企业要选择“走出去”的经营策略 ;中国企业要找到“走出去”的合适方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2.
著名经济学家魏杰认为 ,在国际经济日益一体化的条件下 ,任何一个国家既要引进别国的产品和资本 ,自己也要“走出去”。“走出去”包括产品输出、资本输出 ,但主要是资本输出 ,即对外进行直接投资。如何有效地推动我国的对外投资 ,即快速而稳定地“走出去” ,我认为至少有下述十个问题需要讨论 :一、“走出去”的主体是政府 ,还是企业 ?二、“走出去”的主体是国企 ,还是民企 ?三、“走出去”的风险防范来自行政约束还是企业利益约束 ?  四、“走出去”是单纯的市场目标 ,还是多元的目标 ?五、“走出去”的企业财产组织形式是采取独资 ,还…  相似文献   

3.
郑宏涛 《企业文化》2003,(12):62-63
“走出去引进来”是中国资本市场今后的发展方向,在众多中国国企一个个纷纷在海外资本市场挂牌上市之后,中日合资企业“富通昭和”似乎要出现在中国的股市。2003年9月1日,中国证券网消息:经中国证监会核准,杭州富通昭和光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将于9  相似文献   

4.
"走出去"战略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企业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可以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但是,中国企业如何制定恰当的“走出去”战略,包括市场定位、产品选择,以及采用什么方式“走出去”,这些问题都非常值得研究。本文即对这样一些战略性问题的分析方法进行讨论,试图提供一个有效的研究框架。一市场重要性分析确定不同市场对于企业的重要性,是讨论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基础。应该根据企业“走出去”的基本动因,来判断和比较不同市场的重要性。企业“走出去”的基本动因,无非有两个:第一,是在国际范围内追求规模经…  相似文献   

5.
著名相声演员马季,最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把自己的生活质量观概括为“1,2,3,4,5”: 1.就是要站得直,走的正,堂堂正正做人。 2.就是要把握“两件事”:一是干事业,要有理想,有追求,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有所作为;二  相似文献   

6.
王善明 《现代企业》2002,(10):50-51
“经营之道 ,理念为先”。面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我们的民企老总迫切需要从民企自身的规模、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的实际出发 ,走出经营理念上的误区 ,实施经营理念的创新。一是要走出“跟着感觉走”的误区 ,坚持“以市场为航标”的经营导向现实地看 ,我们不少的民企没有明确的企业目标 ,缺乏经营战略 ,在某些“点子大王”或咨询顾问的善意假设和胡乱指导下 ,一会儿要争“行业排头兵” ,一会儿又要“科技领先”。企业没有经营战略 ,整个经营全凭“跟着感觉走” ,势必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一是“短视症”’。在饮水行…  相似文献   

7.
一些知名企业“先出售、后生产”拓展国际市场新方法,令人耳目一新,中国企业在“走出去”实施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倘若能认真研究,悉心借鉴,何愁打不开国际市场? 企业“走出去”实施国际化经营,是我国加入WTO后企业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走出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不断增强企业跨国的经营能力,取得国际市场的广阔空间。在这之中,国内外一些知名企业不断进行国际经营策略与营销理念创新。跳出传统的“先生产、后出售”营销思想,推出“先出售、后生产”的拓展国际市场新方法。带来营销理念的新飞跃。 定制营销 在企业“走出…  相似文献   

8.
人员“走出去”,激励“跟出去” 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的深入推进,尤其是“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能严重过剩的背景下,将战略重心转移至海外市场,培育出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十多年的国际化历程,虽然并非一帆风顺,但也培养出了一大批熟悉国际通行市场规则、深谙目标市场法律法规的专业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9.
每天你都可以听到企业大喊“创品牌、树品牌”的口号。仿佛品牌是企业起死回生的灵药,然而真的是有了品牌就万事大吉了吗?日趋变化的市场环境告诉企业一个残酷的现实:只有品牌是不够的,树立品牌形象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尤其是在更深的层次上挖掘潜力,注重细节已成为品牌企业的必走之路。 首先,市场环境变化,特别是一  相似文献   

10.
<正> “生产围绕市场转”,这句话说得有道理,然而细细一想,又觉得这话的理儿说得不透。 “生产围绕市场转”确实使一些企业摆脱了困境,在市场竞争中崛起.但在实际生产经营中也常有这样的事:眼下市场上某种产品畅销,便会有人蜂拥而上,谁知不多时就发觉已供过于求,原要有效益的畅销产品“未老先衰”,变为滞销,产品大量积压,还有些经营决策者的“生产围绕市场转”观念不是切准市场脉搏,而是被动跟着市场走,“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以求生计而乐此不疲,这样步入后尘,自  相似文献   

11.
人物     
《中国总会计师》2011,(10):14-17
李勇:会计师事务所“走出去”要做好“家庭作业” 近日.财政部副部长。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长李勇在香港出席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会计师行业交流研讨会期间指出.在新一轮全球经济改革和调整中,会计服务市场面临一个新的发展前景。内地会计师事务所“走出去”既要“借船出海”.又要做好“家庭作业”。  相似文献   

12.
<孙子·虚实篇>云:兵形像水.战场上如此,商场上也是如此.用兵之道是,水趋下则流,兵击虚则利;商战之道是,路走空处则顺,货卖缺处则畅.经营竞争的各方不仅有强有弱,而且各有短处.消费需求千差万别,潜在需求等待企业去发掘,如此,经济和技术实力相对较弱的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才成为可能.中小企业要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客观分析市场的虚实所在.  相似文献   

13.
上市公司更名行为由来已久,文章以“山下湖”更名为“千足珍珠”为例,说明了上市公司更名并不合有投资者未能预期的任何信息,但在正式更名后却能获得良好的市场反应.这种短期市场效应得益于投资者对当前热门概念的追捧和管理层抓住有利时机通过更名行为给自己的公司贴上了类似的标签.其股价的短期大幅上涨给内部股东的高位套现提供了便利,受损的是那些在高位接盘的中小投资者.为此,建议中小投资者要尽量避开热门概念的炒作;监管部门对大股东“借利好出货”的行为要严加监管;公司的管理层要善待中小投资者,因为他们不仅是公司的股东和资金的提供者,还是公司未来的潜在客户.  相似文献   

14.
企业“走出去”实施国际化经营,是我国加入WTO后企业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走出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不断增强企业跨国的经营能力,取得国际市场的广阔空间,在这之中,国内外一些知名企业不断进行国际经营策略与营销理念创新,跳出传统的“先生产、后出售”的营销思想,推出“先出售、后生产”的拓展国际市场新方法,带来营销的新飞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安徽省机械工业中悄然崛起了一家充满生机和活力、出口创汇达1200多万美元的大户。它就是以高科技产品抢占国际市场“制高点”的合肥电机厂。 拥有一支老中青科技队伍的合肥电机厂,近年来,在全国同行业激烈竞争的市场中,依靠自身技术力量的优势,冲出国门,不断拓宽国际市场,使出口创汇逐年大幅度增长,令人刮目相看。 合肥电机厂从国内市场争“王”到国际市场争“雄”,靠的是什么?厂领导风趣地说:“靠走狭缝,钻冷门”。所谓“走狭缝、钻冷门”,就是勇攀科技高峰,开发国际市场上急需但又未见问世,或者供不应求的高科技产品,以“高”和“新”的优势,在激烈竞争的国际市场中取胜。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既有国内政治因素的考量,也有企业经济利益的驱动。国家石油公司的“走出去”虽然已取得较大成绩,但也积累了巨大经营风险,其现行模式难以持续。为了实现中国石油企业更健康地“走出去”,首要的是在国内放松管制、鼓励竞争。一方面应促进市场参与者实力的均等化,鼓励国有石油公司把经营重心更多地转向国外,努力成为国际化的石油公司;另一方面,要给民营石油企业更多发展空间,以利于其“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17.
企业“走出去”实施国际化经营,是我国加入WTO后企业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走出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不断增强企业跨国的经营能力,取得国际市场的广阔空间。在这之中,国内外一些知名企业不断进行国际经营策略与营销理念创新,跳出传统的“先生产、后出售”的营销思维,推出“先出售、后生产”的拓展国际市场新方法,带来营销理念的新飞跃。定制营销在企业“走出去”实施跨国经营中,有些企业往往受制于海外消费需求,一时难以打开局面。面象海尔等一些企业及时推出“定制营销”新模式,“先出售、后生产”,使得海外市场扩大,…  相似文献   

18.
赵晓 《中外管理》2009,(10):18-18
一定要走出去。但是这个市场吗?是这家企业吗?是这种方式吗?是现在吗?已然的“现在”是否已明了?必然的“以后”该如何筹划?  相似文献   

19.
丁伟 《中国企业家》2003,(11):96-97
京瓷的种种优势并没有在中国CDMA手机上体现出来,痛定思痛,京瓷要走低端市场的“极端”了  相似文献   

20.
覃怡敏 《政策与管理》2011,(8):106-108,110
走长线,必须要承受住降价期的“阵痛”,而电纸书要真正打开个人消费市场,最终还是要以“内容+终端+平台”制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