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调整结构,包括国民经济的结构、工业结构、农业结构、所有制结构、技术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等。我国经济从东部看已经处于工业化的经济起飞阶段,而西部大多数地区则仍处在工业化的初期。西部大开发,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推进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工业化不是一个单纯发展工业的过程,而是国民经济这一、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结果。在西部大开发,降低第一产业的比重,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加强现代工业建设,从而提高西部工业化的水平,是一个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2.
我国经济发展从东部看已经处于工业化的起飞阶段,而西部大多数地区仍处在工业化的初期,西部大开发,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推进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工业化不是一个单纯发展工业的过程,而是国民经济这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结果。在西部大开发中,降低第一产业的比重,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加强现代工业建设,从而提高西部工业化的水平,是一个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较东部地区工业发展落后,而西部欠发达地区在资源禀赋、产业发展、区位交通方面具有相似性,因此,选择甘肃省为代表来研究西部欠发达地区工业发展状况。“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研究西部欠发达地区工业发展指明了思路、方向和着力点。因此,在新发展格局视角下,将新发展格局和新型工业化衔接起来,以熵值法测算分析2012年、2018年和2021年甘肃省14个市州工业化水平,通过泰尔指数、因子分析、包络法来研究发展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对2017—2021年甘肃省14个市州进行空间溢出效应分析,以期正确认识甘肃在工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市州工业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难题,有利于提高西部欠发达地区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形成合理的工业产业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4.
一、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我国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形成是有深刻的历史根源的."一五"时期,为了改变西部地区落后的状况,国家决定在西部地区建立新的工业基地,兴建的项目主要体现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三五"时期,鉴于当时国际环境和我国周边形势的变化,中央政府作出了全国按一、二、三线进行战略整体布局,集中力量建设三线战略大后方的决定,从而形成我国工业建设的一次战略性大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区域政策从均衡发展战略演变为以效率为中心、兼顾公平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东部地区的开发形成了战略重点,对西部地区的投资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55年来,我国西部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逐步建立起以能源、冶金、机械、军工、汽车、电子、化工、医药、建材以及农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现代工业体系,有力地促进了三次产业结构由“一、二、三”向“二、三、一”方向的演进。2003年,除西藏外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11个省区市工业增加值总量均超过了第一产业。  相似文献   

6.
规划海西西部经济区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格尔木市为中心,包括大柴旦、冷湖、茫崖三个行政区在内的海西西部经济区,矿产资源富集的优势十分明显,工业化和城镇化程度相对较高,工业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长速度居于全州领先水平,已具备了建设新兴工业基地、率先实现小康目标的良好基础,在带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充分利用西部经济区现有的基础条件和比较优势,推动这一重点地区优先发展,对于提升全州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中部地区工业发展水平进行分析,中部地区工业化处于快速推进阶段。对这一阶段工业发展现状进行剖析可以发现,中部地区工业发展机制障碍较多、工业发展质量不高以及工业结构趋同严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文章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转变工业发展方式的相关措施:一是转变工业化发展思想,实现工业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二是转变工业发展路径,实现新型工业化产业创新;三是转变工业发展结构,实现工业产业的联动效应。  相似文献   

8.
一、历史课题的时代新意 西部国防经济与地区经济的融合问题是一个历史性的课题.旧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明显特征,一是不平衡,二是东部发达,中西部地区落后.新中国成立后,国防工业几次大规模的重新布局和调整,使西部地区的发展有了一定的科技和工业基础,国防工业成为推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三线建设时期,我国在13个省、自治区开展的三线建设,历经三个五年计划,共投资2050余亿元资金,几百万人力,安排几千个建设项目,建立了雄厚的军工生产基础和尖端国防科研试验基地,在西南、西北内陆省份初步建立起具有相当规模、门类齐全、科研和生产结合的战略大后方工业交通体系,为西部经济的进一步协调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三次产业结构指国内生产总值依据产业部门分类,将21个产业部门按照农业、工业、服务业进行三次分组所形成的一、二、三次产业结构.经济运行规律揭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与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呈直接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的综合评价和阶段性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的评价与分析有助于认识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为深入研究西部地区经济提供基准性参考。本文基于经典工业化理论选定了地区工业化综合评价体系的构成指标和相应的标志值,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采用2005年数据测算出各地区工业化水平,并用主成分分析对评价结果予以检验。本文的基本结论是:西部地区是中国工业化进程最慢、工业化水平最低的地区,整体还处于工业化初期,绝大部分省、区、市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虽然西部地区工业化速度迅速提高,进入加速工业化阶段,但西部地区的工业化速度仍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0-2005年,人均GDP增长取代产业结构调整成为西部地区工业化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1.
<正> 工业化,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繁荣富强难以逾越的过程。西部是我国工业化的资源后方,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地处国防前线和内陆开放的前沿,因此,抓紧时机,积极而稳妥地大力推进我国西部地区工业化,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西部地区的工业,彻底改变其贫穷落后的面貌,使之成为先进的工业农业区域,对于缩小我国东、西部发展差距,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  相似文献   

12.
西部的困境与希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历史的教训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是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又一次重要调整。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共进行过两次大规模的西部开发,即"一五"时期和"三线"建设时期。这两次西部开发是以地区均衡发展或国防需要为宗旨,以政府投资为主,重型工业项目多数在内陆地区布点,或沿海工业向内地转移为基本方式进行的。从开发目的看,建国初期,沿海地区与内地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为使这种状况有所改观,"一五"时期工业建设重点转向内地。"三线"建设时期,为了国防安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一世纪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阶段及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德鸿  黄和平 《特区经济》1995,(4):26-28,33
<正>工业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从传统农业社会走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必经之路。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加速我国的工业化发展,早日实现高度的工业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珠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城市化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加速该地区工业化进程,是其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和发展目标。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实现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不仅是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而且也将为其他地区的发展树立典型和模式,对整个国家工业化的进程起着推进作用。本文就珠江三角洲地区目前工业化阶段、特征以及可能选择的工业化战略和道路等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一、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水平及特征 (一)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阶段及水平。 工业化的演进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本实现工业化阶段,其特点是传统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化,传统的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化。对于一个独立的国家来说,工业化的第一阶段应由工业革命开始至生产资料工业与消费品工业大体平衡为止,经过这个阶段,机器大工业生产方式得以建立和发展。第二阶段是工业化的成熟阶段,其主要标志是产业结构高度化,资金密集型、高加工度产业取代了传  相似文献   

14.
蔺国勤 《发展》2017,(11):50-56
酒泉作为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内陆地区,工业化水平处于什么阶段?与全国、全省的差距如何?这是客观认识酒泉发展,加快工业化进程的重要依据,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问题.国内外理论界有关工业化进程的评价方法较多,国内比较权威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陈佳贵等学者采用的人均生产总值、三次产业产值比例、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增加值比重、三次产业就业比例、人口城市化率5个指标设计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依据这一指标体系综合评价得出,酒泉市已步入工业化中期前半阶段,工业化进程快于甘肃平均水平,明显滞后全国及东北、东部地区,与西北五省区的工业化水平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持续深入,国内各区域间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工业资本构成以及就业特征,本文基于1985-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工业资本深化的空间分布及其就业效应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在总量经济以及行业层面的资本深化态势下,中国工业在空间上也表现出"广泛"的资本深化特征;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反而具有更高的工业资本深化程度;工业资本深化在东、中部广大区域对就业具有负面效应,但在西部地区却并未表现出显著的负面影响;相较于资本深化,对我国工业就业影响更为显著的因素源于与体制相关的政府以及国有经济层面,为控制资本深化态势,在产出增长和结构升级的同时兼顾就业保障目标,各地相关区产业、就业政策的制定应跳出数量管制的传统思路,更多地考虑工业资本深化背后的分权体制背景与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6.
<正> 1999年6月17日,是西部地区10个省市自治区的2.85亿人民最为振奋的日子,江泽民同志正式发出了"实施西部开发战略"。新一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刚刚闭幕的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都将西部大开发作为新世纪我国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西部成了一片热土,但是在"西部开发热"的背后,我们还要冷静地面对  相似文献   

17.
《今日重庆》2012,(Z1):16-17
2007年3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重庆代表团的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对重庆提出了建成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三个定位",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大目标"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四项任务"(简称"314"总体部署)。近5年来,重庆市委、市政府牢记中央嘱托,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  相似文献   

18.
一、西部地区经济飞速发展.农牧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在"十一五"期间,中央进一步加大支持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建设.近年来,国家为了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第一,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二是"富民行动".这一行动是执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举措.一是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对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支出的保障力度不断加大.二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特色经济初步形成.民族地区已成为我国重要农畜产品和重要工业产品的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9.
柴达木盆地作为青海省最重要的资源富集区,被国家列为西部十大矿产集中区之一,是加速推进全省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基地.经过五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开发建设,柴达木盆地已形成了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特色产业为支撑的工业发展体系,成为青海乃至西部的一个经济增长点.区域内已建成中油青海油田分公司、盐湖集团、西部矿业、青海中信国安、青海锂业、青海碱业等一大批大型资源开发龙头企业.2005年,全地区完成生产总值134亿元,"十五"期间平均增长16.2%,其中:工业增加值完成90亿元,拉动全州经济增长12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对全州GDP的贡献率达到56%,居全省之首.在这个发展过程中,金融业义不容辞地扮演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20.
盛乐经济园区建设以建设和林格尔县重要工业基地为目标,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差异性发展战略和重点突破战略,坚持走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路子,步入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轨道,用"招商引资的有限项目,促进了园区乃至和林县各业的无限发展",实现了园区建设之初提出的"一年起步、二年发展、三年见效、五年成为亮点"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