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在"十四五"时期将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区域经济布局应根据变化进行新的调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应是"十四五"时期区域发展的主基调,要促进人口有序流动,缩小城市群内外的人均收入差距;要加快发展边缘地区的中心城市,缩小省域中心地区与边缘地区的差距;要继续加大对老少边穷地区的支持力度,缩小与其他地区的发展差距。应继续推进以人为本、高质量的城镇化。应规划建设都市圈和新的经济带,增强大都市的带动力和经济带的集聚力。要把特色小镇和小城镇作为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的落脚点,服务农村和集聚产业。  相似文献   

2.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积极应对国内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和国际经济政治格局深刻变化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加快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攻坚期。"十四五"规划是2020年后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个规划,科学编制和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方式,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重要体现。开展好"十四五"规划前期准备与重点问题研究是编制"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基础,也是对今后五年发展目标和任务进行准确定位、认真求证和科学决策的过程,对形成规划思路、明确规划重点、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区域发展将在"十三五"时期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向前迈进,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创新发展、区域高质量发展等是区域发展的方向所在,而"十四五"时期我国的区域发展该怎样推进、重点关注哪些方面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基于此,本刊特组织相关专家,就"十四五"时期的区域发展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以期能对我国未来的区域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科学地承接产业转移是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发展战略,也是加快西部地区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的迫切要求。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集中体现在:自然资源优势、生产要素成本优势、产业基础优势、科研优势及市场优势等。促进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措施包括:制定承接产业转移的科学规划;优化产业转移的引资环境;加强园区载体建设、重点实施以产业链为纽带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发力产业链     
<正>作为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我国产业链发展优势在于保持产业链的完整性,但目前在基础领域短板突出,产业链现代化国际化水平亟待提升。“十四五”规划从推动现代产业体系的高度,提出“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这一重大目标任务;二十大更是从产业安全的高度,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5.
王伟 《财会月刊》2017,(6):124-128
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因受限于自我经济基础与国家整体产业水平,导致来自于外资的项目投资胜于大规模的产业转移,进而陷入"产业转移陷阱"。结合产业链空间演化特征,单一产业链纵向延伸到一定程度时,会通过创新产业链而创造新的价值增长点,其主要表现为产业链的横向扩展。因此,西部地区未来应更多地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实现不同产业链区段的"接通",即线性链接状态下的区域产业横向拓展;积极培育产业网络,通过对产业氛围的专门营造,实现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在“十四五”时期将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区域经济布局应根据变化进行新的调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应是“十四五”时期区域发展的主基调,要促进人口有序流动,缩小城市群内外的人均收入差距;要加快发展边缘地区的中心城市,缩小省域中心地区与边缘地区的差距;要继续加大对老少边穷地区的支持力度,缩小与其他地区的发展差距。应继续推进以人为本、高质量的城镇化。应规划建设都市圈和新的经济带,增强大都市的带动力和经济带的集聚力。要把特色小镇和小城镇作为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的落脚点,服务农村和集聚产业。  相似文献   

7.
随着近年来的区域产业梯度转移,我国中西部地区各省市开始逐步取代传统的东部地区各省市,成为"新常态"下培育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中西部地区拥有土地、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加之政策扶持力度加大,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潜力很大,近几年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福利差距已经呈现逐渐缩小的态势。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进程中,在其内在的增收机制作用下,即中西部承接产业转入引致需求增长、居民就业增加,中西部承接产业转入促进财政增长、居民社保增收,中西部劳动力供给下降导致用工成本增加、职工工资增长,在总体上促进了中西部地区居民就业的较大增加、收入的较快提高,产生了明显的区域收入效应。在"十三五"时期,应进一步促进所需的产业尤其是产业集群,由东部向中西部顺利转移,而后促进区域收入效应的影响因子发挥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在政策层面上发挥合理、有序的引导作用,并创造有利条件和良好环境,同时坚决避免将损害区域环境福利的产业引入本地区。  相似文献   

8.
<正>产业高质量发展是质量强国建设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九大以来,我国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产业基础能力薄弱、产业链处于全球分工中低端水平、区域产业结构仍不合理、绿色生产方式亟待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不够高等。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以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为抓手,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提高产业绿色发展水平、高水平推动产业开放合作,加快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政策,推动产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9.
国家"十二五"规划把电子商务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明确提出要重点发展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产业已经成为国内很多省市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产业。本文从电子商务产业链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区域电子商务产业竞争力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区域电子商务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区域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当今的区域经济竞争,已经不单单是单个企业在品牌、渠道方面的竞争,也不单单是产业链某一个环节的竞争,而是产业链从上到下所有环节的全产业链整体竞争。经过多年的发展,乐山多晶硅产业已经形成一定的产业聚集效应,产业链奈逐步形成,在基础资源、技术、人才、产业基础和布局、循环利用和产业链配套等方面。在全国已经拥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产业链竞争力已经初步形成。乐山多晶硅产业要想在全国范围和世界范围内保持其优势竞争地位和维持其产业链竞争力,还需要不断加强和提升多晶硅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张英辉  毛鹏  李苏慧 《价值工程》2011,30(22):156-157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软件产业发展己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软件产业在上世纪90年代末,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与支持下,许多省份相继成立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发展软件产业,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利用SPSS统计软件,采用因子分析法建立了我国软件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并针对最后的评价结果提出改进相关建议与意见。  相似文献   

12.
北京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结构呈现“小、散、重”特点 ;产品结构不合理 ,缺乏竞争力 ;工业管理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技术改造投入偏少。在发展中 ,利用市场机制不足 ;缺少特色 ;未能从首都功能上考虑调整和发展问题 ;缺少具有核心能力的企业和企业集团 ;缺乏能驾驭市场风云的企业家队伍。北京发展工业具有丰富的人才优势、信息优势和市场区位优势。北京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提升 ,必须把重点放在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与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 ,和对外与对内开放、所有制调整、其他产业发展相结合 ,突出长远发展战略指导和宏观规划 ,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加快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 ,培育有竞争力的企业和企业集团 ,探索新的调整和提升机制 ,加大投入。  相似文献   

13.
海峡两岸的产业发展符合内生性产业发展规律。本文通过产业发展阶段、影响企业利润函数的关键因素和基于全球价值链动力机制的产业分类这三个维度相匹配,提出了拓展的内生性产业发展模型。在拓展的内生性产业发展模型基础上,从整体框架与具体平台两个层面解读两岸产业合作制度性框架,提出分阶段、分产业类型、分因素的两岸产业协调性政策及其调整路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2007—2012年中国2 408个区县样本的工业用地出让数据和工业企业数据,对城市工业用地配置过程中关键因素进行测度,并利用计量模型对其影响工业效率的作用路径加以验证。主要结论包括:(1)降低内生交易费用与外生交易费用,降低工业用地使用成本,提升城市工业用地配置市场化程度均能显著提升地区工业效率水平;(2)区县距城市中心距离对内生与外生交易费用、市场机制的作用均具有正向调节效应,对价格机制表现的集聚效应具有负向调节效应,并且在不同等级城市的效应不同;(3)开发区政策的实施对外生与内生交易费用的作用均具有负向调节效应。中国城市工业用地配置制度变革的核心在于发挥价格机制作用,政府在优化产权配置结构的同时,须注重优化工业用地的交易过程,从产权配置结构与产权交易结构两个方面保障工业效率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房丽 《价值工程》2011,30(33):117-118
本文着眼于现代产业转移这一重要课题,从一般规律、经济动因、转移模式、转移效应、转移战略与对策五个方面进行了综合论述,为产业格局和产业结构当中产业承接方与产业转移方进行产业的科学评估和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赵维众 《价值工程》2011,30(6):68-68
本文重点介绍国际工业高空绳索技术,从国际工业高空绳索的发展,安全原理到其在海洋石油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并着重对比了高空绳索技术和常规脚手架作业的安全记录,分析了国际工业高空绳索技术在海洋石油行业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等方面的优缺点,从而可以在不同条件下选择一种更加合适的高空作业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价值工程》2018,(10):20-23
本文通过全面调研切实了解湖南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现状、做法与成效及存在问题,围绕"十三五"新时期湖南省产业发展需求,重新梳理了产业联盟发展定位,并结合湖南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和长江经济带十大重点发展产业领域,布局形成了下一步推进产业联盟建设发展方向。最后,针对现阶段存在问题在政策层面给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新远见》2016,(Z1):34
Held under the banner of the Forum on China-Africa Cooperation,the China-Africa Industrial Forum(CAIF)is committed to promoting development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frican countries.It aims to encourage rapid and sou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as well as African countries and boost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in politics,the economy,culture,science and technology,and tourism.  相似文献   

19.
根据当前国家政策,为了改变国内环境污染严重以及经济增长难以持续等问题,提出了节能减排,淘汰落后,升级换代等举措。国家政策的实质是调整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方向以内需为主而非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模式,鼓励高附加值的钢铁产品生产。因此,钢结构凭借自身材料的优势,必将在以后的生产生活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而其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和设计将是一个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张建宏 《价值工程》2013,(14):21-23
作者通过对产业经济产能过剩的研究,提出了产能过剩的判定方法,并在应对产能过剩方面提出应对办法,并对政府在应对产能过剩政策方面提出政府应在应对产能过剩中起主导作用,最后作者就产业经济方面提出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