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回顾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历程以及分析其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运用VAR模型对2010年一季度到2016年一季度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相关季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究影响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主要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表明:我国对外贸易规模、汇率及离岸市场发展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通货膨胀有显著阻碍作用。为更好推动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发展,本文从国家政策支持和市场资源配置两方面提出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政策法规体系的建设、完善人民币支付清算体系、深化金融市场开放与改革及拓宽境外人民币回流渠道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跨境人民币结算包括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跨境投资人民币结算。2009年7月,我国开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2010年又开展了跨境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后来,跨境人民币结算范围扩大至全国,结算业务也从经常项目扩展至资本项目。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全面推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推动了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一、跨境人民币结算发展的现状(一)结算规模方面随着试点地区、业务范围的逐  相似文献   

3.
随着"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规划的全面实施,实现人民币的跨境结算对于促进我国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区域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人民币跨境结算面临着一系列严重的问题,本文在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人民币跨境结算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以全面推动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实现其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田敏 《中国物价》2014,(9):78-80
签署人民币货币互换协议、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是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综合国力大幅提高、经济和金融实力提升的结果。随着我国与东盟等周边国家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的成功开启,人民币跨境结算不断推进,这对于推进人民币国家化,提升我国在国际中的地位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影响细化,结合既有文献,研究人民币跨境结算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趋势不断增强,现已作为我国开展跨境贸易结算的主要方式。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意在转变我国单纯依靠美元进行结算的模式,转而发展一种以扩大人民币流通渠道为主的,新型贸易结算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我国近年来由于对外进出口及投资的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地区和国家增多,跨境结算和支付率也逐年升高。本文对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背景及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并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前景进行预测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试点以来,规模迅速扩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与此同时,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也存在着明显的失衡,进口支付远超过出口,呈现出“进口大、出口小”的特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失衡关系到人民币贸易结算是否可持续发展,对外汇储备和货币政策有效性等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探讨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失衡以及原因具有较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简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历程,分析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缓慢的原因入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提出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的建议。宏观上应当构建并完善境内外人民币流通渠道、加强人民币跨境收支监测管理;微观上应该增强贸易企业定价能力、健全多边清算体系。本文的研究为逐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提供理论支撑,同时为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提供业务指导。  相似文献   

9.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国际主要结算货币汇率波动明显,为顺应我国企业对外贸易市场发展的需求,保持我国对外贸易的正常发展,2009年国务院批准上海、广州、深圳、珠海和东莞五个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随后,试点城市逐步增加,到2012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城市扩大至全国。但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相关机制欠缺,以及我国金融体系还不够成熟等原因,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遇到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人民币跨境结算的相关背景和现状进行简要介绍,分析我国人民币跨境结算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这些角度探讨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自2009年7月试点开展业务以来,有利地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加快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但由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处于起步阶段,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国际商务财会》2009,(7):51-51
<正>企业是最大受益者"企业才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主体,也是最大的受益者。"首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将有利于企业有效规避汇率风险。美、欧、日等境外企业与我国境内企业之间的贸易,通常以美元、欧元和日元进行计价结算,由此带来的美元、欧元和日元与人民币之间的汇率风险通常主要  相似文献   

12.
新疆自从作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地区以来,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快速提升,有利地促进了新疆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推进了人民币周边化的进程。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新疆应逐步提高人民币的兑换程度,拓宽人民币流出渠道,建立人民币回流机制;提高交易主体使用人民币跨境结算意识;尽快建立人民币跨境清算系统,疏通新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渠道。  相似文献   

13.
正自2009年7月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启动以来,跨境人民币业务经历五载取得了辉煌成效,人民币跨境结算量快速增长,截至2014年3月末,全国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11.8万亿元,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占比达到11.7%;人民币"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我国先后与23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总规模超过2.5万亿元;周边国家和地区逐渐认可和接受人民币,约有21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和货币当局开始把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中,人民币国际化迈出了重要而坚  相似文献   

14.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自2009年7月试点以来历时13个月,对于大多数从事外贸或有跨境收付的企业来讲,已经成为一个“时尚”话题。尤其是近来,央行等六部委联合发布通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地区扩大到北京、天津和江苏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境外地域则不再限制,试点业务范围也扩展至服务贸易和其他经常项目人民币结算。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地位比较显著。但是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地位却比较低,意味着我国必须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而早在2009年,中国就开始进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试点,距离现在已经9年,但却仍旧对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首先阐述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重要性;其次探讨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与国际竞争力之间的关系;最后对如何通过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一、人民币回流具有客观基础近年来,在央行的大力推动下,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快速发展,客观上造成人民币回流业务迅猛增长。1.跨境人民币业务强劲增长2011年,我国与181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跨境人民币交易业务;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发生  相似文献   

17.
2009年7月,我国正式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朝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随着试点地区、企业及范围的不断扩大,这种新型的跨境贸易结算方式在涉外企业中逐步得到认可和运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迅猛增长。然而,在跨越式发展的背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仍然存在诸如总体规模偏小,结构失衡、增长后劲不足等问题。本文分析了制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的几个主要因素,并针对制约因素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和金融科技战的加剧,尤其是我国一部分高科技企业被美国纳入"实体清单",对于中国"走出去"跨国公司如何确保境外资金汇路安全,资金流连续性以及打破对美元过度依赖,提升人民币国际化地位是我们必须面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打通人民币结算通道,推行跨境人民币结算正是解决如上困境的一把钥匙。在当前形势下探析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条件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文章通过梳理F公司跨境人民币现状并结合推进跨境人民币结算中实际面临的痛点分析,进一步提出打通跨境人民币结算需具备的充要条件并尝试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文章还从国家、监管、金融机构以及企业自身四个层面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以此对中国走出去企业跨境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肖跃 《现代商业》2011,(15):56-57
本文分析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贸易项下跨境资金流动(贸易顺收顺差)以及国内流动性的总体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进出口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总量平衡发展且本币结算期限结构与外币结算一致的情况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贸易顺收顺差无影响;在进出口人民币结算业务总量发展不平衡,但本外币结算期限结构一致的情况下,跨境贸易人民结算加大贸易顺收顺差的波动,但对国内整体流动性无影响;在进出口人民币结算业务总量发展不平衡,且本外币结算期限结构不一致的情况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既加大贸易顺收顺差的波动,又加大国内流动性的波动。在发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时,应密切关注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对国内流动性管理造成的影响,并建议对人民币外债进行规模控制。  相似文献   

20.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是我国应对金融危机,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举措.外资银行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是一项重要的战略选择,有利于拓宽盈利空间,提高竞争力.因此,本文就跨境贸易业务对外资银行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得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