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献敏 《工业技术经济》2000,19(5):59-60,62
全球经济正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影响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受到来自知识经济的冲击和挑战。本文着重分析了知识经济对会计的基本理论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洪波 《冶金财会》2002,(4):9-11
<正>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经济将给我国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组织、服务等方面带来全面的挑战,会计作为经济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也必将面临着巨大的冲击。笔者拟就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对我国会计理论的影响及对策,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知识经济朝代,知识、技术、人才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资源,企业中知识资产即人力资源和无形资产的比重越来越大。知识经济时代对传统会计提出挑战。本文重点阐述了企业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21世纪:知识经济对我国会计理论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会计作为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必将面临知识经济的挑战,本文就知识经济对“会计假设,会计计量,利润分配,会计报表以及会计评价”等5个方面作较为深入的阐述,并提出“鼓励会计理论创新,加强会计假设研究,拓展无形资产理论,建立新的分配制度以及深化会计报表改革”等五大设想。  相似文献   

5.
巫丹 《冶金财会》2000,(1):8-9,25
<正> 当今世界,知识经济作为资本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已显示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和发展前景。何谓知识经济?按照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1996年10月发表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中的定义,所谓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它是以知识资源为基础的一种经济形态,是与  相似文献   

6.
<正> 传统会计理论和方法以物质和货币的所有者为服务对象,以出资者和收益为中心,以保障业主和债主的权益为出发点和宗旨,站在投资者和债权人的立场上,记录和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帮助投资者和债权人进行管理和决策,从而保证出资者收益的最大化和债权人风险的最小化,强调物质和货币的所有者、债权人的核心地位。传统会计存在着资产内容偏窄、会计计量不实、产权观念陈旧等缺陷,特别是对人才智力资源经济价值的认识,投入仅作为企  相似文献   

7.
会计的理论和方法是与一定的经济形态的特征相适应的。当世界经济形态正快速地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时 ,产生和发展于工业经济时代的现行的无形资产会计计量必须进行变革和创新。在知识经济条件下 ,企业 =有形资产 知识资本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以消耗知识资本为主 ,企业间竞争 ,说到底就是知识资本的竞争。知识资本是企业所有无形资产的总和 ,是企业运转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因此 ,无形资产会计计量直接关系到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及其相关主体的利益。一、工业经济时代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和无形资产会计计量的主要内容1 工业经济时代生…  相似文献   

8.
在知识经济时代,生产的核心要素不仅仅是土地、资产,而且应当包括知识。如果不对作为知识载体的人力资源进行认可、计量与反馈,那么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将是不全面、不充分的。因此,关于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是当前一个崭新的课题。所谓人力资源会计,是会计学科中一个正在发展中的新分支,它主要研究各种经济实体中人力资源的成本和价值的计量与报告问题,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信息。本文仅就人力资源会计的确认、计量与反馈谈一点浅显的看法。一、人力资源会计的确认现代企业训练有素的劳动者集合即人力资源,它是企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  相似文献   

9.
李雪 《冶金财会》2006,25(3):21-22
在《企业会计准则》中采用了四项假设: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它们是整个会计核算理论的基础,并由此引申出相应的基本会计原则。“四大假设”一直是人们在会计实践中长期奉行,无需证明便为人们接受的会计工作前提。但是,站在今天信息时代的视角,经济资源通过网络的纵横联合,高速计算机对数据的巨大处理能力,网络信息的适时传递与共享,使我们可以从根本上对传统会计进行再认识,以追求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一、人力资源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1 知识经济要求把人力资源信息作为会计报告的重要内容。作为提供生产经营信息的信息系统 ,会计由注重成本逐渐转向对企业整体价值的关注 ,而在企业整体价值的形成中 ,人力资源的因素起着关键作用 ,尤其是在知识密集型企业中。知识经济的时代特点决定了人力资源在知识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因此 ,如果不对人力资源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披露 ,势必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公允性、适当性和充分性。2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一项资产 ,许多学者已对其确认和计量在理论上作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目前已…  相似文献   

11.
<正> 所谓知识经济,是指以智力资源和知识的占有、配置、生产和消费为基本要素的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体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特别是1983年之  相似文献   

12.
观点荟萃     
知识经济和应采取的对策刘苍劲撰文指出,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作为资本,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农业和工业经济的产业结构,把知识作为生产要素应用于生产过程中,使知识成为一种现实生产力推动经济全面增长的新型经济。其特点是:1.知识是经济增长中的重要资本和资源。2.软产品成为知识经济的重要标志。3.知识作为资本和资源具有不可消失性和不断复制性的特点。4知识是真正占主导地位的资源和生产要素。5.在知识经济里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力资本作用显著降低,劳动力知识化成为必然要求。6.在知识经济社会里,经济呈超常轨、跳跃式增长模式。我们…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人力资源会计体系,需要具备如下的前提条件。一般前提条件:是指人力资源会计作为财会的范畴,仍然具有建立财务会计所必须的前提条件,即财务会计的四个基本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作为一种货币形式反映并控制经济组织中的人力成本价值的管理活动,它还要具备一些特殊前提条件:理论前提,是指人力资源会计体系的建立,在理论上所作的一些假设,  相似文献   

14.
<正>21世纪的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即知识经济。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其本质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和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生产、分配及消费为重要因素的经济。其核心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柱,将知识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使国民  相似文献   

15.
李晓峰 《工业技术经济》2001,20(2):34-34,50
在知识经济的体系之中,知识作为生产要素与分配要素被纳入了资本的范畴,成为最重要的经济资源。本文主要探讨知识经济与知识资本化之间的关系。知识的资本化是知识经济形成的基础和前提,而大学在知识经济之中充当重要角色,发挥着知识的生产、传播以及知识的资本化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6.
作为影响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之一,知识经济正在蓬勃兴起。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简称。知识经济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与以往的经济形态相比,知识经济的最大不同在于,它的繁荣不是直接取决于资源、资本、硬件技术的数量、规模和增量,而是直接依赖于知识或有效信息的积累和利用。从发达国家经济成长的过程可以看出:首先,知识经济是信息化的经济。其次,知识经济是全球化的经济。第三,知识经济是创新经济。知识经济的到来,呼唤我们的高等教育要面向21世纪,…  相似文献   

17.
卢玉文 《工业技术经济》1998,19(6):11-12,15
随着现代科技革命的全方位展开,一个全新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正在来临。它将在全球取代传统意义上的产业经济。世界经济的增长将主要依赖于以高科技产业为主体的知识资源的占有、配置与其再生产;人类社会的物质财富将从物质资源拥有者手中转移到知识资源拥有者手中。这是自工业革命以来,经济增长和社会形态的全球化根本性转折。面对这一跨世纪的挑战,西方发达国家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其中。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发展高科技产业更要有紧迫感,以顺应时代的嬗变,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 一、知识经济  相似文献   

18.
从历史发展和逻辑分析的角度,对公认的四项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的概念层次进行重新划分,并就各项会计基本假设的内容提出民新观点,嗣后本文对四项会计基本假设的内涵进行适当的修正,并提出增添会计计量属性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核算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竞争的白热化、无形资产资源迅速发展,靠无形资产竞争的格局日益凸现。高新技术企业的各项投入中、知识、智力、无形资产的投入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从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核算及在会计报表中的列示几个方面阐述了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知识经济与技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人类已进入以智力资源的创造、占有、配置,以知识生产、分配、流通、使用(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时代,即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在资源配置上是以智力资源、无形资产为第一要素,对自然资源通过知识、智力进行科学、合理、综合、集约、创新的配置。一、知识经济的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