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我国引进FDI存在两个显著的现象,一是FDI区域分布不平衡,二是FDI引起的经济集聚现象明显.文章在一个三阶段技术转移和产品竞争模型的基础上分析FDI的区位选择以及内外资企业之间的经济集聚.考虑到技术转移成本.FDI倾向于进入基础设施完善、人力资本水平较高以及具备良好的工业基础的地区.此外,如果某地区不具备这些基础条件,则FDI对内资企业的技术外溢将受到限制,内外资企业之间的经济集聚现象很难在这些地方发生.  相似文献   

2.
1960年美国学者海默以FDI为研究对象,首次提出垄断优势理论,标志着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形成.此后,FDI理论不断发展完善,主要理论有:内部化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和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但遗憾的是,至今尚未有完善统一的FDI理论,且主要以发达国家作为投资主体的FDI理论为主,而从FDI东道国进行的理论探索还很少.本文尝试在空间经济学的理论视角下分析FDI的区位选择问题,以拓展FDI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兆良   《华东经济管理》2008,22(2):23-27
近年来,安徽主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外商直接投资(FDI)纷纷涌入,特别是"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安徽吸引、利用FDI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但FDI在三次产业间及各产业内的分布并不均衡,主要集中于一般加工制造业及房地产等行业.计量分析表明FDI时安徽总产值有较明显拉动作用,并促进其产业结构升级,但时就业的拉动效应并不显著.安徽今后应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并按产业发展规划引导FDI的流向,似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需求不断扩大,中国西部地区和东南亚国家已成为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地,两者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有很大竞争性。文章以西部的重庆、陕西为研究对象,利用FDI投向偏离度指数对FDI流入的行业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然后再利用相对产业梯度系数将西部省市与东盟三国直接进行工业细分行业的相对优势对比,得出资源依赖型行业和技术与资本密集型行业是西部地区具有相对优势的行业,也是未来西部吸引FDI引力较大的重点行业。  相似文献   

5.
FDI与中国服务业国际转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洁 《山东经济》2006,22(1):155-159
服务业的迅速崛起与FDI带动了服务业的国际转移,我国在成功承接了制造业的国际转移之后,如何利用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契机,有效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进而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加速产业升级已经成为一个有着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借鉴前人对制造业国际转移理论的研究成果,针对服务业不同于制造业的特点,根据我国目前服务业国际转移的现状,构建出服务业国际转移模式。  相似文献   

6.
鄂立彬  梁强 《北方经济》2011,(16):73-74
随着辽宁省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一方面成为促进辽宁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对生态环境、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结构、产业安全等方面的负面效应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已有研究大都集中在产业转移的区位选择及其对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鲜有从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一角度来研究辽宁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效果的。因此,结合辽宁省的具体情况深入研究国际产业转移与辽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互动关系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研究辽宁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对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的影响,提出了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转移战略。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产业内溢出和产业间溢出的视角,通过对中国经济较为发达的8省在1998-2010年间FDI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的研究,发现第一产业FDI对产业结构升级没有显著影响;第三产业FDI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第三产业的产业间溢出效应来实现的;通过产业内溢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现象只发生在第二产业.  相似文献   

8.
丛丽  张哲 《科学决策》2008,(10):168-168
经济全球化,发达国家加速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技术转移。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国际技术转移重要的是技术的转移和外溢,空间上,产业集聚是重要的载体。本文将产业集聚、FDI互动做为自主创新的外因条件;把东道国企业的吸收能力做为FDI技术溢出和创新的调节因素,即自主创新的内因条件,为探索自主创新的微观机制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临港产业是当今世界港口城市发展的首选产业,临港产业集聚的形成与国际产业转移密切相关。本文在全面把握临港产业概念的基础上,从产业转移效应、要素流动效应、技术溢出效应三方面,深入分析了FDI对临港产业集聚影响的传导机制,为港口城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和新技术的发展,服务业转移已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内容。而高技术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相互融合发展的产物,具有广泛的产业关联性,对制造业效率影响越来越重要。本文引入生产制造成本和创新能力作为中介变量,对中日高技术服务业FDI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路径进行比较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日本高技术服务业FDI通过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创新能力对制造业效率均有显著的正效应,而中国只有科学研究、技术服务FDI通过提高创新能力对制造业效率影响显著,其他变量均没有通过中介效应检验。我国应借鉴日本服务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注重技术引进和开发,促进高技术服务业FDI对制造业效率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太友  花俊 《北方经济》2009,(15):78-80
1960年美国学者海默以FDI为研究对象,首次提出垄断优势理论,标志着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形成。此后,FDI理论不断发展完善,主要理论有:内部化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和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但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和新技术的发展,服务业转移已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内容。而高技术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相互融合发展的产物,具有广泛的产业关联性,对制造业效率影响越来越重要。本文引入生产制造成本和创新能力作为中介变量,对中日高技术服务业FDI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路径进行比较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日本高技术服务业FDI通过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创新能力对制造业效率均有显著的正效应,而中国只有科学研究、技术服务FDI通过提高创新能力对制造业效率影响显著,其他变量均没有通过中介效应检验。我国应借鉴日本服务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注重技术引进和开发,促进高技术服务业FDI对制造业效率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系统地描述了国际产业转移的理论,趋势特征,对西部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等,通过一些成功案例探索国际产业转移对西部地区跳跃式发展有提升意义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4.
黄文军 《北方经济》2006,(23):42-44
一、问题的引入 产业转移,又称产业区域转移,是指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从某一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过程.按涉及的地域范围划分,产业转移可分为国际产业转移、区域产业转移和城乡产业转移.有关产业转移的研究,最早是从国际角度开始的.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提出"雁形形态产业发展说",对东亚区域内依据各自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形成的产业结构错落有致的"雁形形态"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这一理论经日本经济学家小岛清发展以后,成为亚洲新兴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转移、推动本国或本地区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弗农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地域间和国际间产业与产品的周期性发展进程以及由此导致的产业和产品的转移作了系统的描述和理论的总结.另外,一些经济学家对贸易、投资等方面的研究也可以看作是对产业转移理论的补充,如海默的直接投资理论、邓宁的生产折衷理论等.这些理论表明,产业发展到一定时期就会发生产业转移,且产业转移对移出地的产业竞争力提升、移入地产业的更新都有较为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产业转移是指某些产业和产品由一些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现象。自上世纪50年代起,全球经济经历两次大范围的国际产业转移,对世界经济重心和全球产业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进入21世纪,特别是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和新趋势。  相似文献   

16.
尽管FDI对东道国的经济效应说法不一,但FDI给东道国带来的积极作用还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在扩大投资、转移现代技术和管理经验、开发人力资本、促进结构优化和出口等方面,FDI对东道国产业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一、FDI对东道国资本形成效应  相似文献   

17.
区域产业转移在当前中国经济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扮演了重要且不可替代的角色,是中国区域经济缩小区际差距、提升产业水平的一个必要举措,是弥补以往发展模式弊端的一项积极经济行为。本文从多种视角对产业转移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在理论上,重点从驱动力影响因素视角、国际产业转移模式视角和区域产业分工升级视角对产业转移的理论研究文献进行论述;在实证上,重点综述了使用不同方法、不同地域层面数据、选取不同变量进行的产业转移实证研究。文章介绍的产业转移各类理论研究进展和模型的基本框架,反映了城市与区域经济学及其相关学科对产业转移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承接了国际产业转移并开始了经济高速发展,大量外资流入我国境内。在国际分工的大背景下,致使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快速上升。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的原因类似,在我国制定引进外资政策时不仅考虑吸引资金流入,而且期望能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科技技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FDI在我国外汇储备规模造成的影响进行研究,不仅对FDI和外汇储备的管理水平起到积极影响,同时具备积极的实践价值以及理论意义。文章结合ARIMA模型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适度性和外商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水平被FDI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变量明显影响,加强对FDI的管理能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适度性的控制有着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来理论研究显示,FDI溢出机制更有可能是在行业间而非行业内层面运行.选取1999-2003年的行业层面板数据,本文考察了内外资企业间的垂直联系对中国工业部门内资企业产出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FDI产生了显著的行业内和行业间技术溢出,且通过FDI垂直联系发生的行业间溢出是较行业内溢出更为重要的国际技术转移途径.同时,研究还表明,内外资企业间的技术差距不利于溢出效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产业转移是经济学前沿课题,学术界对其实证研究以比较优势原理和国际投资理论为指导,涵盖其现状、影响因素、效应等方面.当前研究主要从产业、投资等宏观视角出发,从生产要素差异、企业行为动机和价值链等微观视角出发的研究不足:在计量研究中注重经济因素而轻视非经济因素.文章对国内外产业转移实证研究现状与成果进行梳理、归纳和评述,并预测发展趋势,以期为中国通过产业转移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