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创业有显著的区域差异和空间集聚趋势,集聚效应对经济增长有加速作用,导致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特别突出表现为城乡发展失衡,本文在国内外创新创业、集聚和经济增长关系、地区及城乡创业差异文献分析的基础上,从宏观层次和空间集聚视角出发,探讨了我国城市和农村创业差异、集聚效应对各自区域经济效益的作用机制等问题,提出了集聚、创业与经济增长三者关系和作用机制的研究框架,为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4.
5.
6.
张鹏 《北方经济》2012,(11):76-77
一、引言区域间经济溢出是指由于某区域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或者其他内生变量变动而引起的其他区域的经济变量产生的变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产品和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流动更加频繁,区域间经济溢出也比以前更加明显。基于这种认识,许多学者认为发达地区可以通过溢出效应推动落后地区经济增长,由此提出均衡增长和非均衡增长两种不同的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7.
FDI与我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仅表现在总量差异上,而且也表现在速度差异上。这种东中西经济发展速度的递减特征和FDI在我国的地区分布相一致,实证数据表明FDI并没有缓解东中西三大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反而起到了相反作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空间异质性视角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标准差系数、变异系数、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对中国1978-2012年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规律进行分析。(1)中国省区人均GDP变异系数和基尼系数呈现出平缓的"V"字型的形状,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经历了"大—小—缓慢增大—逐渐缩小"的过程,其总趋势是缩小的。(2)从全国格局来看,中国经历了由地带内差异为主向地带间差异转变,区间差异贡献率持续上升。(3)中国五大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同态势,东部区域内部差异下降较快,中部、东北区域内部差异下降较为缓慢,西南、西北区域内部差异呈现扩大态势。最后本文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对地区差异变动成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城镇化率、固定资产投资、劳动力投入、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等各因素具有一定程度的空间异质性,但对各个省区经济增长影响程度相差不大。这也是近几年我国区域发展差异缩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发展现阶段的重要任务是模式转变,即从要素驱动型逐渐过渡为创新驱动型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针对专利数量不能解释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问题,本文从技术之间的差异入手,测算了代表地区创新能力的指标——地区技术复杂度.基于中国1985-2015年发明专利申请数据,研究发现:专利数量的提升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没...  相似文献   

10.
文章将马芜铜作为安徽发展的唯一的核心.它连接合肥.与各个经济区相互协调,有利于打造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使各产业相互依托,相互促进;同时,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要重视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互动发展,通过非均衡协调合作发展促进安徽的崛起.  相似文献   

11.
我国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着教育经费投入失衡、教师资源配置失衡和教育政策与制度的缺失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促进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应采取以下策略:树立教育超前发展观,确立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政府应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完善教育经费支出结构;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合理配置资源;督学突出督政,加大督导评估力度。  相似文献   

12.
现代港口的发展已经完全跳出了传统海港的概念,形成海(江河湖)港、陆港、空港等交通枢纽一体化发展的枢纽型大港口新概念。站在十三五规划期的新起点上,中国正在实施的以打造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一带一路国家大战略和以构建与完善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为主体的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决定了枢纽型大港口经济正在成为城市经济发展重要新动力和新增长点的新空间,决定了港城一体化成为现代化国际城市和中心城市的第一基本特征。建设枢纽型大港口需要依托城市行政全域空间;需要深度对接一带一路国家大战略;需要建立与完善通连地球村全空间的城市立体交通体系;需要建设高效枢纽型经济区。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生态的日益恶化与自然资源的紧缺,我国欠发达地区正面临着环境保护与加快发展的双重挑战,在严峻的形势下欠发达地区选择正确的经济发展模式显得尤为重要.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是欠发达地区摆脱“先污染后治理”模式束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蒋焕洲 《特区经济》2010,(8):213-215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区域基础,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分析了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目前相关研究过分强调技术创新对经济转型的作用,且鲜有文献从空间视角探讨二者关系。运用相关ESDA及空间计量的方法对技术创新与经济转型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1)1997年及2009年各省市的技术创新都具有较高的耦合性,相对而言,1997年的耦合性最高,2009年较低,高高耦合的省市较少,大都是低低耦合,高高耦合的省市多在长三角、珠三角及环渤海地区;(2)在省市层面,我国经济转型存在明显的空间交互作用;(3)人力资本和国际贸易的作用较大,超过了技术创新对经济转型的作用,信息化的作用次之,经济发展、政府及市场化对经济转型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各地都引进或成立了数量可观的众创空间,在相应的地理区域内形成众创空间集聚区,但发展却良莠不齐。为探索众创空间集聚区发展模式,以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和苏州金鸡湖创业长廊为代表进行了案例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应围绕多样性、网络性、共生性、竞争性、自我维持性及区域性等结构特征,以及资源汇聚、价值交换和平衡调节等运行机制,结合本地产业和科技基础来设计和实施相应的众创空间集聚区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20多年时间内,常州城市空间的发展轴线出现了根本性转变,一改千年来的沿大运河的东西轴向为南北轴向,而与此同时,近20多年常州经济发展的相对滞缓,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且复杂,常州行政区划长期的不合理设置状况,显然是制约常州市城市空间发展和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一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因素。本文从行政区划体制的角度,分析了常州城市发展空间发展轴线转变的原因,在通过反思20年来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得失的基础上,提出常州城市空间发展新战略。  相似文献   

18.
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 ,幅员辽阔 ,资源丰富 ,但各区域间的人口、资源等经济发展要素的分布十分不均衡 ,因而 ,采取何种适宜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对中国经济的增长至关重要。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史 ,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在不同阶段选择均衡或非均衡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历史。认识到均衡与非均衡这两种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 ,在现阶段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19.
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江西省义务教育发展水平近年来逐步提高。经过十几年的改革与发展,江西省九年义务教育已经开始由基本普及向高水平、高质量巩固提高阶段转变,发展质量和水平得以不断提高。但江西省义务教育发展的整体实力还不高,其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为"区域差异"、"城乡差异"、"校际差异"。因此,对江西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展开系统研究,将有利于总结现阶段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验,对中部地区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鲜明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发展格局下如何推动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个亟需面对的现实问题。根据民族地区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其带来的新机遇,提出了嵌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民族地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佳选择。民族地区通过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综合优势等嵌入"双循环"来推动本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