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广告宣传应符合社会道德的要求刘亚文(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兰州,730070)我国《广告法》明确规定:“广告应当真实、合法,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广告内容应当有利于人民的身心健康,促进商品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遵守社...  相似文献   

2.
马丹 《黑河学刊》2002,(2):67-68
200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眼点。”又指出:“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它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早在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就指出:“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加强为人民服务道德观建设在建立…  相似文献   

3.
200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眼点。”又指出:“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它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早在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就指出:“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加强为人民服务道德观建设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更有其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一、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伟大的创举。新时期道德建设必须适应这一深刻的体制变革,使人们的道德观念尽快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要以“三个代表”为指导,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坚持做到有“破”有“立”“破”“立”结合、一方面,要敢于冲破旧道德的樊篱,破除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头脑中形成的保守、封闭、僵化的道德观念;另一方面,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竞争、效率、平等、民主、开放、创新、公正等道德观念;使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适应市场运作机制有效地发挥其对…  相似文献   

5.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 ,是评价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善与恶 ,正义与非正义 ,荣与耻 ,公正与偏私的观点、原则和规范的总称。而法是统治阶级将其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通过国家制定或认可 ,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 ,所实施的是社会主义的法 ,它反映着建立、保护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意志。在新的历史时期 ,我们所提倡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就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社会主义道德 ,…  相似文献   

6.
论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的"超国民待遇"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新江 《南方经济》2002,(8):34-36,8
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享有不少的“超国民待遇”。“超国民待遇”有利有弊,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它仍然有存在必要,但从根本上应当逐渐地减少乃至取消。这需要我们在立法上采用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所谓“公司社会”,是指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公司的产生而形成的公司现象,其公司及公司所组成的社会联系方式是社会组织中的主体并形成社会组织形式。中国自《公司法》、《物权法》出台后,使公司这一社会组织形式以法律的形式得以保障,因此有必要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司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及随公司增长而出现的社会组织形式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征地问题是“两会”代表关注的热点问题。“圈地热”造成了农用地特别是优质用地减少,威胁我国的粮食生产安全,破坏生态环境。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副局长、现任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主任、全国政协委员刘文甲在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提交了《对“圈地热”的初诊》提案,文章指出了“病症”的所在,又开出了“药方”,对完善征地政策和管理制度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熊卫 《老区建设》2009,(2):40-41
作为社会存在的企业,利润并不是它的唯一目标,企业为了改善自身的生存环境,有必要承担与之相应的社会责任,在区分义务与社会责任的前提下实现其道德诉求。  相似文献   

10.
新论点集萃     
《西部大开发》2006,(4):6-7
熊市不会很快结束,“权力道德”法律化很有必要,谨防外资吃垮我国经济,不能让高学历者享有超生特权,高价教育要不得.[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席幕蓉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创造了一个“爱”的世界。善于选取单纯、新颖而又富有美感的意象是其诗歌创作的一大特色。席幕蓉诗歌中“花”之意象的善用,既体现出其对古典文学“神韵”的守望与坚持,同时也与她拥有诚挚的爱心与单纯的品格及绘画艺术的影响有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准确判断发展形势是编制好“十一五”规划的必要前提,运用“二分法”辩证认识发展环境是编制好“十一五”规划的有力保障,开放纳言提高社会参与度是编制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渠道。[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企业慈善家之类的排行榜不断见诸报端.企业的爱心与道德,已渐渐被视为一种无形的资产和品牌形象,甚至被人称为“道德资本”.“道德资本”对于许多企业管理者来说看似一个新鲜词汇,事实上,钢铁大王卡内基在多年以前就有这样一句名言:“有钱人应该要感谢社会大众,是他们给你带来财富、地位.”这种观念的延伸,就是今日提及的企业“道德资本”.  相似文献   

14.
邢凤 《理论观察》2006,(4):186-187
农村思想道德建设集中体现着新农村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更是“乡风文明”的重心所在。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深刻反映了党中央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反映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反映了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客观实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从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基本要求来看都与精神文明建设密切相关,而直接涉及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就是“乡风文明”四个字。这表明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还是农村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网络在增进我国同世界各国经济、科技、文化交流,学习和借鉴外国先进科技、优秀文化成果等方面提供了有利条件,为我们集中力量加快经济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提供了极为难得的机遇,也为我们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是也要看到,各种各样的网络道德问题也接踵而至,道德意识方面无政府主义泛滥、人际情感疏远;道德规范方面对传统的道德规范形成冲击,其约束力减弱;道德行为方面,网上盗窃、诈骗,电脑病毒的制作和传播、盗版等屡有发生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思考,网络道德建设成为当今国内外各界人士普遍重视的前沿性课题,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了网络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提出“要引导网络机构和广大网民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共同建设网络文明。”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我们目前已经知道,以牺牲自然生态环境为代价,获得短期的收益,与追求“可持续发展”是背道而驰的。其实,在社会生活中,“社会文明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样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社会文明生态环境如果受到污染或破坏,如社会交往中滥用甚至践踏道德资源等,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样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7.
王辉扬 《湖南宣传》2003,(14):28-30
本所论及“法治”和“德治”是从社会调控意义上讲的。“法治”是指法律的统治(当然其内涵远不止于此);“德治”是指在社会治理中对道德自律、道德教育、道德建设的重视和适用。“法治”与“德治”在社会治理中应是相辅相成的,“法治”与“德治”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必须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休渔和休牧制度,对恢复生态环境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笔者以为,在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这个制度也有借鉴意义。比如,为了让动植物和生态环境更好地休养生息,其实也可以让旅游景区实行“休游制度”。  相似文献   

19.
不知从何时起,人们把道德高尚者“不求回报”、“不思索取”的道德表现,固化为道德的基本要求。于是,就有了一种貌似纯之又纯的道德判断,要求做好事的人,不应有任何名利的企求。这样一来.在有些受助于人者的眼里,他们不仅不必有任何回报的义务,弄不好,还会觉得在为别人提供做好事的机会,反倒有恩于人似的。不然,何止于会有那么多的人不知感恩、不思回报?  相似文献   

20.
新年伊始,《求是》杂志第一期发表文章——《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阶段的道德状况》,从理论的高度提出,这一问题“已超出单纯道德评价的范畴,涉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成就的评价”。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局副巡视员张凡接受本刊采访时,回顾2011年引起全社会道德反思的小悦悦事件时指出,道德堕落不是社会主义。千万网友对冷漠的声讨也证明,“我国社会道德的主流是进步、光明、向善的”,道德考验也将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