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升级与国际竞争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闫小培  林耿  普军  周锐波 《经济地理》2007,27(6):972-976
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与港澳地区(统称为大珠江三角洲)利用“前店后厂“的分工协作模式,形成了外向依赖型明显、以轻型加工制造业为主的地区生产体系,成为世界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近年来,这种生产体系在规模不断膨胀的同时,却存在着生产效益低下、产业升级乏力、国际竞争力不强等一系列问题.这主要是因为:该生产体系主要由产品生产环节构成,进行着相对简单的生产活动,缺乏产业创新和自我提升的动力.因此,大珠江三角洲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必须调整和完善地区的生产体系,提高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内生发展能力,推动产业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合作的层次;另外,通过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与使用方式的改革,构筑高效的分工合作体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制造业产业竞争力评价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加入WTO后,我国国民经济中各产业将面临新的竞争形势,正确评价制造业的区域竞争力,是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本文利用1999-2003年我国工业企业数据,对我国制造业产业进行动态基本面分析,研究和评价我国制造业企业区域分布、企业规模状况、技术结构及企业类型。在对我国各区域制造业竞争力结构的稳定性进行考察后,对处于竞争力不同层次的省份进行了要素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3.
产业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郭京福 《经济论坛》2004,(14):32-33
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就是充分利用区域条件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或产业群,并取得最佳综合效益的过程。因此,具有竞争力的产业或产业群的形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通常是指市场竞争的能力,竞争力的测量和分析一般在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展开。微观层次的竞争力是指构成市场主体的企业层次的竞争力;宏观层次的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国民经济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制造业产业技术的发展水平作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之一,需要适应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及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发展实际。当前,我国制造业产业技术发展困境表现为制造业产业技术市场化进程缓慢、缺乏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环境有待优化。我国制造业产业技术发展新趋势表现为智能化制造趋势凸显、技术创新驱动制造业向低碳化转型、依托技术创新突破行业核心技术、制造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逐步形成。需要以产业技术政策调整和完善为抓手带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这就需要适应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促进产业技术政策参与制定主体由单一走向多元、原动力由政府管控转向由市场需求决定,产业技术政策由投资型政策转向激励型政策,最终推动我国由"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  相似文献   

5.
通过企业微观方面、行业中观方面和国家宏观方面三个维度,分析产能过剩影响制造业产业升级的传导机制。把制造业细分为制造业(全样本)、轻工业类型制造业(分样本)、重工业类型制造业(分样本),中国划分为东中西部三个区域(地区),在此划分的基础上,就产能利用率对中国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制造业的产业升级的影响效应进行分析。以2000—2013年中国制造业的面板数据模型对产能利用率影响产业升级的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就全国范围而言,产能利用率的变化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显著为正;就不同类型的制造业而言,产能利用率对轻工业类型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大于重工业类型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就不同区域而言,东部地区主要依赖于重工业类型制造业产能利用率的提高以促进产业升级,中西部地区主要依赖于轻工业类型制造业产能利用率的提高以促进产业升级。东部地区的当务之急是促进产业升级,而中西部地区则是化解产能过剩。  相似文献   

6.
装备制造业是我国占领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制高点的战略性产业。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国际竞争力较低,高端技术对外依存度高、易陷入"产业低附加值陷阱"并极易危及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我国装备制造业存在技术研发投入低、外资控制力强、未形成明显的产业集群优势、融资难等问题,阻碍了技术更新换代、产业升级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因此,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要加强对装备制造业升级的引导,强调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相结合,促进不同制造企业协同技术创新,解决装备制造业融资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不同的层次,从制造业产业竞争力、国际竞争力和企业与产品竞争力角度,对制造业结构优化绩效评价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梳理,分析了我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装备制造业是黑龙江省未来重点发展的十大产业之一,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近年来,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缓慢,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有逐步下降的趋势。本文在分析制约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慢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张萃 《当代财经》2014,(3):89-98
以产业集聚区内企业异质性构成和异质性企业技术升级行为选择差异性为前提条件,从企业层面实证考察了产业集聚区技术升级问题。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对企业技术升级影响可以分解为对所有企业的水平效应和对异质性企业的结构效应。单纯的工业企业集聚有助于落后企业获得先进企业的技术溢出实现技术追赶与升级,但却对先进企业技术创新升级的边际贡献率不大。先进企业创新升级需要由生产性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金融发展和制度环境等公共基础设施与产业集聚共同组成的区域创新系统来支撑带动。研究还进一步揭示,区域创新系统与系统内企业技术升级之间存在着一种收益递增的正反馈效应,这构成了产业集聚自主优化升级的内生源动力。  相似文献   

10.
不同的主导产业群和基础产业群依托于不同的生产要素与制度环境,发展战略和体制机制需要进行适应性调整与设计。从趋势而言,工业化后期,为了启动新一波发展浪潮,表面上是主导产业由低端制造业向中高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升级的过程,而实质上是一国竞争优势由低成本优势向创新优势转变的过程,更深层次的是发展模式由政策指导向制度保障变革的过程,总体上是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推向成熟的过程。当前我国产业升级正呈现出积极态势,产业“深化”和高级化取得新进展,新一轮主导产业呼唤新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1.
从海洋产业发展基础、海洋产业发展潜力和海洋产业科技实力三个方面构建广东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全国11个沿海省市的海洋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一是海洋产业发展规模、海洋科技人才实力是影响海洋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二是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是推进广东省海洋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的主要动力;三是海洋产业竞争力综合排名中,广东、山东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构成第一集团;四是海洋产业竞争力与区域经济总体发展水平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基于此,进一步为广东省海洋产业竞争力水平的提升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的两维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中国家大多数地方产业集群处于低端市场竞争的低端路线,迫切需要产业升级。通过论述全球价值链背景下的集群创新与升级的互动关系,提出了产业集群升级的两维性机理及其实现要素:既要提升集群区位的“内生性要素”对创新活动的影响,包括生产要素升级、区域品牌升级、社会资本升级、区域创新系统升级;也需要借助全球网络联系对获取知识等资源的杠杆利用,提升市场、技术能力。这样,建立在持续性创新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地方产业集群创造、保持和捕捉更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宁波发展先进制造业的行业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晖 《经济地理》2011,31(3):458-463
面临国内外产业发展环境的变化,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制造业发展的第一要务,而产业选择是转型升级的基础。根据先进制造业的特征,构建了先进制造业的评价体系,对宁波制造业进行综合评价;并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为背景,结合宁波现有的优势产业以及先进制造业的综合评价指数,确定了石油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为宁波首选的先进制造业。  相似文献   

14.
受国际环境变化、新冠疫情冲击、资源供应干扰和关键技术限制等影响,我国制造业产业链正经历如何通过提升韧性应对断链风险的考验。针对全产业链模式下制造业产业生态链构建的关键要素、核心机制,基于扎根理论,对4家采用全产业链模式运营的不同业务领域制造企业进行研究,通过三级编码构建产业生态链模型,分析全产业链模式下产业空间集聚、产业链整合、产业融合和产业生态链升级的过程机制。研究发现,产业重构通过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规划间接影响产业生态链;市场需求和机构合作对研发创新具有积极作用,能够驱动产业转型升级;产业规划、外部支持、产业链整合、产业融合和产业转型升级直接作用于产业生态链构建;构建产业生态链有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研究可为提高制造企业管理效率、获取系统整体效应、实现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目标、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发挥企业竞争优势提供管理框架与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5.
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两业"相依在互动中融合,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东北制造业转型升级缓慢,源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所以能够在互动中快速发展,关键在于制定并实施了正确的发展模式。长三角"两业"互动发展经验给东北地区带来的启示是:更新经营理念、增强服务外包意识是摆脱制造业转型升级困境的首要条件;此外,还要合理规划与区域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格局;加快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培育竞争力强大的产业集群等。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世界制造工厂"的中国,制造业大多集聚在沿海省份,目前,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共同构成了我国3大区域经济中心.其中,珠三角起步比较早,大多是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企业;环渤海主要是发展高新技术和重工业制造;而在长三角,各种行业并存,同时由于政府没有清晰的主导产业意识,造成前几年的过度产业同构.本文试图通过对3地制造业竞争力的分析,来考察3地制造业从2002~2005年发展势态.  相似文献   

17.
制造业作为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制造业优势发展是区域发展的重中之重.虽然国内对区域制造业优势发展进行了一些探讨,但对其系统研究回顾较为匮乏.文章系统回顾了制造业在区域优势发展、产业竞争力构建、企业特色选择等方面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18.
去地方化与区域发展:欧美实证与中国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浪潮中,经济活动的地方化与去地方化一直交织在一起,影响全球制造业的空间秩序.目前企业去地方化的研究以欧美国家为多.欧美的研究主要运用全球商品链和全球生产网络的方法和理论,研究的多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生产或制造业的移动.文章基于欧美文献综述的视角,首先对去地方化概念进行辨析,分析地方化的空间尺度;其次从三个方面分析去地方化与区域发展:一是区域竞争力,二是产业升级,三是社会影响;然后,结合我国沿海外贸加工业发展的实际,提出我国沿海外贸加工业既要重视全球视角下的去地方化与产业升级问题,也要重视我国沿海外贸加工业去地方化所引起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基于全面性与显著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原则构建吉林省制造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得出吉林省制造业竞争力不强,但已进入上升轨道,处于缓慢上升的过程。为进一步提升吉林省制造业竞争力,应制定促进吉林省制造业快速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强制造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集聚度和扩大企业规模、支持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东北作为我国重要的制造业集聚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现在正在忍受转型升级的阵痛.生产装备滞后于企业的需求已经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瓶颈性因素,亟待改制迫在眉睫.这就需要我们认清东北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具有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抓住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新机遇,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产业,实现装备制造业产业的转型升级,从而为东北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做支撑,使东北老工业基地彻底实现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