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现状和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资产负债比例和风险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国外银行业的一种科学管理办法。其作用就是通过合理确定资产与负债的各种比例指标,来约束自己的经营行为,建立严密的制约机制,从而保证银行各项业务的健康发展。一、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主要内容按照国际惯例,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目标和原则贯彻到业务经营中应当遵守以下比例指标:(一)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是商业银行安全性的基本保证,也是支持资产规模扩张的前提条件。国际通行的资产风险管理,都以巴塞尔协议为基本准则。巴塞尔协议的内容主要由三部分构成:资本的组成、风险加权的计算标准,标准化比率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商业银行经营的是货币商品,因此其经营管理的目标就是保证资金的安全.保持资产的流动性.争取最大的盈利。文章通过论述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资产负债联合管理的异同,引出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真正涵义.同时就我国商业银行在运用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及相关解决对策作了简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理论吸取了资产管理理论和负债管理理论的精华,强调对资产业务、负债业务的协调管理,通过对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的共同调整,在确保商业银行资产具有一定收益性、流动性的前提下,谋求经营风险的最小化。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理论主要是从资产与负债均衡的角度去协调银行经营的安全性、流动性和赢利性之间的矛盾,使商业银行的管理走向科学化。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1998年1月1日起,取消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限额控制,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标志我国从此已全面开始对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两年来的实际运行情…  相似文献   

5.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格局的形成,外资银行将进入中国,这更使得银行业的竞争更趋于白热化,要想在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商业银行必须改善经营管理。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最初在国外是谨慎的银行家为争取更大收益的同时。保证银行不因遭受风险发生支付困难而采取的一种科学管理办法。我国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把现有银行办成真正的商业银行,并与国际商业银行接轨的重要举措。这对商业银行转换经营机制,增强自主经营,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实现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协调一致,加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莹 《现代管理科学》2002,(5):21-23,27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下,市场营销理念逐步被引入银行业,由于银行业既是服务行业又是风险行业,因此,在这一过程中,金融营销与风险控制发生了巨大的“冲突”,我们认为,商业银行的金融营销和风险控制对立统一于资产负债组织管理这一整体综合经营战略之中,在当前经济发展状况及其演变趋势下,三者之间关系协调与否,直接决定银行经营的规模和水平,基于以上观点,本文重点阐述了金融营销,风险管理和资产负债组合管理的关系,金融营销的展开线索与营销管理流程,及其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金融行业薪酬过高近年来都是人们热议的话题,就在金融业的高收入备受质疑时,2010年2月21日银监会正式下发了<商业银行稳健薪酬监管指引> (以下简称<指引>),主要从四个方面对商业银行的薪酬管理进行具体规范:一是薪酬结构.对基本薪酬、绩效薪酬等进行了规范,强调基本薪酬与薪酬总额的比例、绩效薪酬与风险抵扣和业绩的关系.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