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国际贸易的深入发展,倾销与反倾销的问题日益突出,而对“公共利益”的考量则是决定反倾销措施是否实施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提出了反倾销之“公共利益”原则问题,接着分析了该原生的原因,然后指出该原则在我国反倾销立法中的现状,且就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反倾销措施的贸易救济效果评估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鲍晓华 《经济研究》2007,42(2):71-84
本文利用1997—2004年中国反倾销案例8位数税则号的涉案产品数据,考察了反倾销措施引起的指控对象国和非指控对象国的贸易模式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反倾销行为贸易救济效果的证据。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反倾销措施对指控对象国的进口有明显的“贸易限制效应”;不仅征税案例,即使是无损害结案的反倾销指控仍然对指控对象国的进口贸易有重要影响,即反倾销具有“调查效应”;但是涉案产品可能在指控对象国和非指控对象国之间转移,这种“贸易转移效应”部分削弱了反倾销措施的保护效果;总体上看,反倾销仍然起到了救济本国产业的作用,因为无论是指控对象国还是非对象国的进口价格都会上升,从而控制了中国涉案产品的进口总量。  相似文献   

3.
小议我国反倾销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倾销和反倾销是国际贸易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国际经济纠纷。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商品出口国与进口国之间发生所谓“倾销”与“反倾销”诉讼已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当企业在遭遇国外企业的反倾销诉讼时,要想取得反倾销应诉胜利的关键是能否向法庭提供详细的、符合国际会计准则要求的相关会计资料。如何应对反倾销,特别是反倾销中的会计问题,已成为我国企业界和会计界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已成为国际反倾销的重灾区和最大受害国,我国遭受反倾销的现状及原因令人深思。因此应该建立和完善政府、商会和企业“三位一体”的反倾销体系,积极应对国外对我国的反倾销活动,争取对外贸易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5.
倾销与反倾销,孰是孰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贸易摩擦和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反倾销常常成为各国抵制外来商品的有利武器,与反补贴和紧急保障措施一道,形成了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工具。因此,世贸组织和世界各国纷纷把反倾销作为限制自由贸易发展的主要阻力之一,对各国反倾销措施的滥用以及不合理的政策法规提出限制和要求,以求解决这一问题。反倾销已经成为“贸易保护主义”和“限制自由竞争”的代名词,而反倾销的本意却是为了阻止“出口商的歧视性国际价格”,即“出口商在进口国实行低于本国或可推算的公平价格的销售价格”,“而这种价格歧视的结果是直接对进口国的相关产业造成了…  相似文献   

6.
张帆 《经济》2000,(12)
今年,我国在全球范围内被反倾销的案件位列世界第一。过去,我们一直“名列前茅”。 但这种“领先”是用惨重的代价换来的。从1979年中国出口产品第一次在欧共体遭受反倾销指控以来,中国产品遭遇的反倾销数目逐年上升。对我国抡  相似文献   

7.
陈奉先  李娜 《经济科学》2023,(5):102-122
本文通过构建中国企业遭遇东道国反倾销制裁时的行为选择模型探究反倾销壁垒对企业跨国并购成功率的影响,并利用2000—2020年BvD-Zephyr全球并购交易数据库和世界银行临时性贸易壁垒数据库的匹配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东道国的反倾销措施在整体上会降低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成功率,尤其是当东道国制度质量较差、与中国文化距离及地理距离较远、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时,反倾销制裁对并购成功率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反倾销制裁可以通过降低企业的贸易竞争力进而抑制并购成功率。进一步考察发现,反倾销制裁的“跟风效应”对跨国并购成功率存在着明显的跨国和跨行业负向溢出作用,东道国反倾销制裁网络中心性的提升会对企业跨国并购成功率产生负面影响,同时双边政治关系的改善能够缓解反倾销制裁的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跨国并购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我国虽以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著称于世,然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却经常运交华盖,诸多商品长期屈居地摊,“物美价廉”。君不闻:高级补品“人参”曾卖过“萝卜”的价钱?中国纱布比外国报纸还便宜?近来,中国上空不时从四面八方飘来“反倾销”的阴影,弄得我国厂商措手不及。君不知:不仅西方发达国家对我产品反倾销,象土耳其、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也对我产品反倾销。不仅有配额限制的国家、地区对我产品反倾销,  相似文献   

9.
从中国遭遇的贸易摩擦情况看,国外对华适用贸易保护措施有五个动向:一是在同一时间对同一出口的“双反”问题;二是对同一种出口产品采取反倾销与保障措施或特别保障措施;三是反倾销行政复审导致原反倾销措施的继续适用;四是使用“组合拳”——多种贸易救济手段连环使用;五是有规则的反倾销与无规则的社会壁垒或民间壁垒的“双重打击”。针对进口国频繁适用贸易救济措施的偏执做法,我国有关利益方应积极应诉。  相似文献   

10.
韩国的《反倾销法》出台已十几年,但直到1991年9月30日才开始实施。我国和韩国建交以来,双方贸易额不断增长,1992年已达82.2亿美元,目前韩国已成为我国第七大贸易国。与此同时,韩国的“反倾销”矛头也开始指向中国,于1992年7月提起首例对华磷酸反倾销案;1993年3月又开始对我国出口的纯碱进行“反倾销”调查。为维护我国的权益,我国出口商有必要重视韩国的反倾销政策,采取相应的对策,以便应付未来的任何反倾销起诉。 我们在韩国“反倾销”中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在国际贸易争端中,以利益集团为代表的申诉者能对反倾销裁定结果及税率的高低施加影响,因此有必要研究反倾销申诉者在国际贸易中所发挥的作用。本文依托国际贸易理论中经典的“保护待售”模型,以欧盟对华反倾销为例定量分析反倾销税率的影响因素,特别考察以申诉者性质和厂商代表性测度的申诉者势力对反倾销裁定税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考察期内,各种政治经济因素的互动最终决定了欧盟对华反倾销税的裁定结果。申诉者势力会显著影响反倾销案件的裁定结果从而对双边贸易产生影响,申诉者的部分行业特征也会对反倾销税率裁定产生影响,终裁税率对“保护待售”模型的适用性强于初裁税率。本文扩展了“保护待售”模型的应用范围,并从申诉者特征这一新视角为中国各界应对贸易伙伴的限制性措施、促进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洞察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冉宗荣 《时代经贸》2014,(6):289-291
近年来,受美欧债“双重”危机的影响,以反倾销,反补贴“双反”形式的全球性贸易保护主义呈现重新抬头之势。发展中国家紧步欧美发达国家的后尘,对华反倾销调查,呈现逐年增长态势。这无疑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巨大困扰和冲击。因此,深入研究发展中国家对我国发起反倾销的新特点及深层次原因,采取科学应对之策,对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20年来我国频频遭受国外的反倾销诉讼,这其中有我国政府、企业自身的原因,但大部分程度上是外国借反倾销之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我国已成为当今国际反倾销的最大受害者。面对汹涌而来的反倾销浪潮,扯掉外国对华反倾销的“幌子”,结合各方面力量尽快制定具体的应对策略已成为我国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孙红蕉 《经济师》2006,(7):36-37
倾销与反倾销的本质是出口国与进口国生产者之间的“对话”、“博弈”,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国企业要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在贸易伙伴滥用保障措施和反倾销手段时,积极做出对应,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一直以来,我国出口企业遭遇反倾销调查呈愈演愈烈之势,而我国企业普遍存在“应诉率”“胜诉率”双低和最终裁定的反倾销税率较高的问题。企业出现“两低”、“一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缺乏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风险意识淡薄,控制程序和内部监督不到位,不能有效实施信息沟通。因此,从反倾销应诉的视角研究企业内部控制,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提高出口企业反倾销诉讼的应诉率和胜诉率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刘佳旭 《时代经贸》2010,(22):66-66
本文针对2009年欧盟理事会延长对中国鞋业的反倾销税一案,结合我国反倾销史上的经典案例,评析由我国各鞋类企业组成的“欧盟对华鞋产品反倾销应对联盟”在应对反倾销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同时强调建立反倾销专项基金和培养反倾销专业人才的必要性,摆脱被动挨打局面,夺回主动权,力求探讨出我国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贸易保护主义对策。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外对中国企业提出的反倾销诉讼越来越多,部分国内企业为避免诉讼,采取曲线出口方式,在境外设厂,在国外生产产品并以所在国“身份”进入国际市场,以图避免成为反倾销对象。然而这种曲线出口方式又受阻碍,一些已“走出去”的企业成为国外反规避调查的对象。日前,苏州某纺织企业在东南亚设厂生产的输欧纺织品受到了欧盟的反规避调查。反规避调查条款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欧美从反倾销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是反倾销规则的一部分,但未成为WTO“反倾销协议”的内容。因为反规避调查条款的使用往往不需要进行调查就可以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以达…  相似文献   

18.
秦丽 《经济师》1997,(3):36-37
我国对外贸易中如何适用“反倾销原则”●秦丽近年来,我国出口商品频频遭到反倾销投诉,针对我国商品的反倾销案件,从七十年代的两起,到八十年代增至平均每年六起,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年平均达二十五起,成为国际反倾销的重点打击对象。我国的对外贸易竞争力较低,能够发...  相似文献   

19.
李静毅 《时代经贸》2007,5(7Z):49-49
当前,国外对我国出口反倾销指控日趋增多,我国出口商品是国外反倾销的“众矢之的”,成为近年来国际反倾销案件最大的受害者,出口产品受到一些国际组织和国家反倾销指控高居全球之首,而且投诉的国家也由美国、欧共体等发达国家扩展到巴西、阿根廷、土耳其等发展中国家。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我国出口反倾销应诉率得到明显提高,应诉结果好转。  相似文献   

20.
美国对华反倾销原因的国内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娟  唐静芳 《时代经贸》2006,4(10):12-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有了迅猛发展然而,中国已成为美国反倾销调查的“头号目标”、本文主要对有关美国对华反倾销原因的国内研究进行文献综述首先介绍了有关倾销的概念及美国对华反倾销的概况,然后对近两年的文献资料从美国、中国两个角度分析了美国对华反倾销的原因,最后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