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要想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就必须对人才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重要环节,它具有很高的系统性和长远性。而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高级经济师所发挥的作用和效果也是不容小觑的。本文主要对人力资源管理中高级经济师的角色和作用进行了讨论,首先,对高级经济师在企业中的角色定位进行了说明;其次,对目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剖析;再次,对高级经济师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各项作用进行了说明与阐述;最后,提出了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中高级经济师价值的策略。希望通过对高级经济师的培养开发和管理活动,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生产效率,使人力资源与其他资源有效配置和适应,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虚高”的房价,让我拿什么来拯救你?“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做“房奴”把脊背压弯,任凭为选楼把鞋底磨穿,望着房价这座山,难了心中祈愿。”一位朋友用歌声道出了自己的在广州买房的心境。“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政策出击.“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房价形势.“抑扬不定.蒙昧不清”的市场前景,令各方众说纷纭。唱“涨”唱“跌”不相上下。是谁拉高了广州房价?“黑马”的杀入.地王的频现?政府部门数据信息的不透明?消费者的恐慌?业外资本的涌入?地产大鳄的联手“托市”?……这是一个混沌的年代;这是一个“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年代;这是一个“痛并快乐着”的年代。房价的快速上涨,正让政府,开发商.消费者三方之间的博弈从桌下的“较量”迅速走上台面。于是,重塑理性繁荣的房地产市场成为时代的呼唤。调患能否抑制持续上升的房价?“国六条”的出台会否给一路飙升的楼市一记重锤?目前,仍是一个未知数。在本刊即将截稿之日,九部委稳定房价的十五条细则戛然而至,声势宏大,措辞严厉的一记记重锤能否击中要害?各界仍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3.
救市起航     
在中央“七箭齐发”下,争论得甚嚣尘上的“救市论”终于暂时得以尘埃落定。 “新政重点倾斜于自住和改善住房的家庭,定位于普通住房范围,这项利民之举意在刺激市场,提振市场的信心。”中国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级经济师王珏林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相似文献   

4.
魏雅华 《企业研究》2009,(12):14-16
在房价这件事上,国家似乎有点左右为难,房价变成“热得快”,老百姓不愿意,可如果房价朝下跌,GDP又怎么办?银行愿意吗?GDP再跌,就业岂不更惨?GDP每跌1个点,就会有800万人失去工作,受伤的还是老百姓,于是2010年:中国的房价是涨是跌?就变成一个谜。  相似文献   

5.
读了贵刊上期刊登的《新加坡有房并不难》一文,我深有感触。作为一个80后北漂,当我读到文中引述的“新加坡是全球唯一国民近乎百分百拥有住房的国家”时,满脑子充斥的都是对新加坡居民的羡慕,因为中国居民的住房率离百分百太远了,在中国,有房依然很难!“北京的房价太高”,这是众人皆知的!郊区的房子太偏远,市区的房价与我们手头的存款相比近乎天价,因此我和老公只能对着“傲人”的房价口义气,“房价会降一点吗?”  相似文献   

6.
房价与救市     
一、房价是推行新住房制度的一个要害问题 1980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住房制度改革的“总设计’话,大家在讨论房改问题时,都同意推行住房商品化的新制度。同时也认为,推行新制度的一个“要害”问题是,我国长期实行低工资制,大多数居民买(租)不起按商品房价出售(租)的住房。  相似文献   

7.
北京房价升还是降,这是一个伪命题。当我们这帮自称或互称为“业内人士”的好事者,在这边厢煞有介事地热烈讨论房价升降大事时,那边厢一定有人在大笑不已。 开发商们不愿意谈论或听到房价下跌的消息。这同样像股市,如果2002年四季度同比跌了700元,购房者还会问,2003年会下跌多少?我是不是应该过一年再买房?  相似文献   

8.
原建设部部长于1997年曾提出,要平抑房价,需要政府让税(重点是士地出让金)、银行让息和企业让利。前些年房价过快上涨,这三个环节“脱力”是一个重要原因。只有“给力”解决好这三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才会使房价回归“合理”。  相似文献   

9.
王苹 《东南置业》2009,(7):36-36
每一个“地王”的出现,对购房者心理底线都是一次巨大的冲击。有的“地王”楼面价远远高出周围房价,形成了所谓“面粉贵过面包”的现象。这加大了人们对未来房价可能大幅度上涨的预期,蜂拥入市的购房者为房价的进一步上涨推波助澜。这种状态倘若持续下去,不仅恶化住房这一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10.
1997年原建设部领导曾提出,平抑房价需要政府让税(重点是土地出让金)、银行让息和企业让利。前些年房价过快上涨,这三个环节“脱节”是一个重要原因。只有着力解决好这三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才会使房价回归得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1.
“今天的价格和昨天的怎么又不一样了?” “房价正在稳步上涨,赶紧买吧,现在不买就亏大了。” “曾经有一个买房的机会摆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现在才知道是多么的珍贵,因为现在的房价对我而言已经是太高了。”……  相似文献   

12.
1、注意报纸上的每一条大大小小的有用的信息,在秘书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剪报本。2、向自己发起挑战,凭真本事拿到一个高级资格证书,如高级经济师、高级会计师、高级工程师等。3、开始悄悄地做一项投资10年以后才能得到回报的事业。4、在施工工地上吃一次落有尘埃的工作午餐。5、隔一段时间与家人一起去旅游,保持一个温馨、健康的家庭氛围。6、在生意圈之外,至少拥有一个能够当面叱骂你的真性情的朋友。7、试着突然离开公司一星期,远远地站一会儿,看公司能否保持正常、稳定地运转。8、控制自己的“责任心”,试着三个月不看公司的任何…  相似文献   

13.
李丽春 《东南置业》2009,(12):20-23
2009年年初的时候,房价促销打折消息铺天盖地,售楼处愁云密布,市场焦灼地讨论房地产冬天什么时候过去,春天什么时候来临。 3月,形势似乎悄然发生变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等一些大中城市的房屋销售面积迅速增长,房价降续上升。但是多数人认为这回是一个短期的现象,或者称为“小阳春”。就在为是否小阳春争论不休时,房价及销量一路向前,迎来了“盛夏”。  相似文献   

14.
沈正欣 《上海房地》2005,(10):23-24
最近,中央领导人到广东视察,对珠三角地区在最近4年全国范围内的房地产“大牛市”中表现平稳,即房价既没有出现大涨,也没有出现大跌,而是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区间内窄幅波动而大加赞扬。那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为什么特别希望房价保持平稳呢?另外,同在一个蓝天下,共同沐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之阳光的珠三角地区。为什么房价会拒绝“牛市”,难道珠三角地区人口收入不如内地?抑或是住房需求不及其它地区,假如这些不存在,那么,个中又蕴含了什么信息呢?很值得我们作一些分析与探索!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重研讨房价下降与“救市”的问题。一、房价是推行新住房制度的一个要害问题 1980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住房制度改革的“总设计”后,大家在讨论房改问题时,都同意推行住房商品化的新制度。同时也认为,推行新制度的一个要害问题是,我国长期实行低工资制,大多数居民买(租)不起按商品房价出售(租)的住房。  相似文献   

16.
“限价房”是2006年“国六条”政策实施之后的产物,当时国务院相关文件称之为“两限两竞”商品房。所谓“两限两竟”即“限套型、限房价、竞地价、竟房价”。为降低房价,解决本地居民自住需求,按照国务院有关文件要求,政府实施土地供应时在限套型、限房价的基础上,采取竞地价、竞房价的办法,  相似文献   

17.
《中国房地产》2006年第7期刊登了《房价高不是“招拍挂”惹的祸》(以下简称《惹祸》)一文。作者认为:“地价推高了房价的说法缺乏充足的依据,也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很容易找到批驳这一说法的证据”。“房价是由市场决定的,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成本只不过是一个参照指标”。“某些开发商之所以咬定了是高地价导致了高房价,一则是给自己卖高价找个理由,再则就是想将百姓的责难引向政府,特别是引向严格土地管理的政策和经营性土地招拍挂制度。”笔者认为该文这些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8.
赵沛同志.毕业于南京邮电学院.高级经济师,现任中国联通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曾任山东省邮电管理局纪检组长,党组成员,工会主席等职务。2001年.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2003年,获“山东省优秀企业家”和“中国联通劳动模范”称号,2004年,荣获“全国优秀创业企业家”称号。  相似文献   

19.
2009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出现非理性繁荣,从而导致当年12月“国四条”.以及之后一系列调控措施陆续出台,调控的重要目标是“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稳定房价重在使供求关系均衡,也即增加商品住宅供应量.控制投资投机性需求。从需求角度考量,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自住需求规模很大,而我国居民住房消费的一个传统观念是“重购轻租”。这既是一种消费倾向,  相似文献   

20.
南京港湾工程公司是从事基本建设工程管理的企业,现隶属于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公司拥有一支门类齐全,初、中、高级相结合的技术人员队伍,现有高级工程师10人,工程师30人、高级会计师1人,会计师5人,高级经济师2人,经济师7人,统计师2人。 南京港湾工程公司主要承建国内外各种港口码头、桥梁场平、道路、房屋建筑、水电暖通、机械设备安装等建设工程,具有二级总承包的资质 南京港湾工程公司的前身是闻名遐迩的南京港口建设指挥部,自成立以来,先后承接了南京仪征中转油港、新生圩外贸深水泊位一、二期工程等国家“五五”、“六五”、“七五”重点建设项目,先后承接了马鞘,山钢铁公司2500立方米高炉配套工程(包括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