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城市,经济建设单单靠政府和国家投资显然是无法想象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将成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经济主题。目前看,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不仅是北京市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举措,对北京市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治理主体在趋向多元化的同时,治理的重心也往社区等基层转移。公民和社会组织充分参与到治理的过程中来,其中,非政府组织在社区治理中扮演了积极的角色,发挥了重要的功能作用。当然,非政府组织在社区治理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阻滞,正确对非政府组织进行功能定位,积极破解这些困难,需要我们进行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张雅静 《魅力中国》2010,(21):139-139
城市的产生与发展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是现代文明的标志和象征。21世纪将是人类关注城市发展的世纪,而当代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其城市化发展水平备受关注。当前,我国的城市管理面临很多挑战,因此必须加快完善城市治理结构的步伐,认真分析我国城市管理过程中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问题,转变传统的城市管理理念,建立起以政府、企业、社会三位一体模式为主的多元化城市治理结构,推进我国城市管理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城市治理体系中治理主体进行了界定,明确提出服务型政府、责任型企业、协调型非营利组织和参与型市民四大定位,并对各主体职责进行了梳理,为进一步明确城市主体间的相互关系,为治理体系的构建和运行机制建立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信息惠民试点城市”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对政府治理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城市创业活跃度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政府治理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升城市创业活跃度,该结论在多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政府治理数字化转型通过降低交易成本、促进技术创新和推动人才集聚为城市创业活跃度提升拓展了新的动能空间。异质性分析显示,政府治理数字化转型对创业活跃度的影响因地理区位、城市等级、企业规模和行业类型不同而存在差异,“信息惠民试点城市”政策对中西部城市、普通地级市、中小微企业、服务业的创业激励效果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有助于科学评估政府治理数字化转型对创业活动的影响机制,并为如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供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6.
城市社区治理与中国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平 《黑河学刊》2006,(4):123-125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阶段,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重塑变得尤为重要。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发展与演变可概括为:行政型社区、合作型社区、自治型社区治理三种模式。针对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现实状况,提出竞争——合作主义治理模式,即:社区治理主体由单一化(政府)转变为多元化(政府、社区组织、其它非营利组织、辖区单位、居民),治理过程由行政控制转变为民主协商,治理组织体系由垂直科层结构转变为横向网络结构,治理关系由依附与庇护关系转变为信任与互惠关系的社区治理理性取向。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国有企业改革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要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  相似文献   

8.
屠国平 《浙江经济》2007,(23):38-39
如何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政府、企业与科教部门三大主体的稳定与进步。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过程中,人才、机制、研发固然非常重要,但完整的、制度化的政府财政政策更是基本保证。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除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外,政府要建立科学的财政政策引导机制,实现投资渠道的多元化以及资金支持的多元化,这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问题的决议中明确指出:“除少数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企业外,要积极培育和发展多元化投资主体,逐步实现股权多元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是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提高投资效益的一项创造性工作,是加快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推进市场化进程的重大举措,同时也是拓宽投融资渠道、扩大投资需求,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本文试从固定资产投资角度对我市投资主体多元化问题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0.
沈苏莉 《特区经济》2014,(5):156-158
在传统的农村垃圾"碎片化治理"的模式下,本文认为实现农村的良性发展,除了权力主体积极参与的动力因素外,还要有高效有序、协同互动的运行机制。实际上,各类利益组织也在以积极的参与姿态营造着农村的现在和未来。本文在协同治理的视阈中,探讨农村垃圾协同治理的可能性以及试图构建以农民需求为导向、政府为主导、市场运作为基础、多中心治理主体(政府、企业、农民、农民自组织、媒体等)互动合作的农村垃圾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城市社区是现代城市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创新城市社区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是现代城市社区治理的内在要求和发展趋势,同时也是应对社会转型和城镇化过程中城市社区治理危机的有效途径。积极寻求社区治理网络关系结构中不同治理主体间的最佳利益契合点,整合多元治理主体的功能优势,以多元治理主体协同共治的行动实现城市社区公共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的高耗低效问题随着城市化加速而显得愈加突出,解决其垄断式运营造成的低效问题已经成为国家和城市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国家《关于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的意见》提出:污水、垃圾处理要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运行管理市场化;建设部出台的《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目标。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国际资本的积极介入,市场化必将成为污水、垃圾处理领域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政府的社会管理模式也在发生着深刻的改变。城市社区作为国家基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政府体制改革,治理范式也发生了很大转变。本文以三个新型社区治理的典型案例为范式,总结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民等多元主体合作治理社区将是我国社区治理的发展趋势。尽管在多元合作式社区治理模式探索中还存在缺乏公民意识和公共精神、政府干预过多定位不准、民间社会组织发育不成熟等问题,但它创新了社区治理方式,完善了社区服务体系,为社区治理的长远发展注入了持续动力。  相似文献   

14.
赵霞 《魅力中国》2014,(21):44-44
在信息化和多元化时代,党员干部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是新时期党的执政能力和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也关系到地区和谐稳定的社会格局和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维护。积极认识微媒体的发展形势,学会善于运用微媒体参与社会治理的实践,这是基层党员干部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韩国政府扶持发展风险企业,使之形成了以中小企业为主体,规模小型化多样化,通过风险资本市场筹措资金,与传统产业结合发展的特点,并且方兴未艾。我国应当借鉴韩国的做法,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多元化技术创新体系,尽快建立风险投资的股票市场,同时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积极营建良好的风险投资环境,促进我国风险投资企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略论大企业的宏观调控齐捧虎一、多元化的宏观调控主体中国的市场经济不是放任自由的市场经济,而是受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主体并非中央政府一家,而是多元化的,即除了中央政府之外,还有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和大企业。多元化的宏观调控主体是中国市场经济的重...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与城市社区治理理念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萍 《特区经济》2009,(11):294-296
现在"城市病"以及城市社区的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需要不断发展新的治理理念,以推动城市社区治理的进步。生态文明的治理理念以公正平等、民主协商、多元宽容、共生共存、相互关爱、和谐可持续等价值诉求和实践指导,是使城市社区治理的公共政策具有连续性,协调运行,增加城市发展动力,提升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社区"善治"的价值支撑,故应积极培育生态治理理念。  相似文献   

18.
当今国际经济舞台上,竞争主体呈多元化发展趋势,但无论何时,企业与国家始终是最主要的参与者。跨国公司在国际经济体系中日益显示出其巨大的优势,从而使企业的跨国经营成为世界性的潮流和现代经济发展的一个方向,使资本向国际上扩张成为各国企业和各国利益的代表者——政府的共同愿望。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和政府的关系更加紧密和复杂,考察政府行为对企业跨国经营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城市治理与城市社会资本存在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要实现城市良好治理,就要大力促进城市社会资本积累。为促进城市社会资本积累应做到:城市政府自身的优化;大力发展民间组织;培育城市居民主体、权利和参与意识;大力促进城市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城市经营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经营是指城市政府把市场经济中的经营意识、经营机制、经营主体、经营方式等多种要素引入城市建设,全面归集和盘活资产,促进城市资产重新配置和优化组合,从而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不断地扩充城市建设的资金来源。保障城市基础设施(道路、供排水、污水与废弃物处理、供电、供气、热力、通讯等,以及教育、医疗等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运营、使用。在追求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完善城市功能,在创造发展环境的过程中发展城市经济,最终推动城市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