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1994年凭证式国债首次发行开始,作为国债发行主体和投资主体桥梁纽带的国债承销机构担负着储蓄国债的发售、兑付工作,在包销发行方式下,承销机构积极采取促销措施,扩大发行范围,为国家筹集社会建设资金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2012年开始,国债发行方式由包销改为代销,承销机构履行的是代理销售义务,没有包销义务,由此也影响了承销机构促销国债的积极性,国债管理工作迎来了新的挑战,为加强对国债承销机构国债管理,保证储蓄国债的顺利发行、兑付,本文结合国债工作实际,就人民银行基层国库如何做好储蓄国债承销机构管理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2007年第一季度。甘肃武威市出现“基金热”.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债发行中存在的凭证式国债期限设计单一、国债承销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本文建议优化国债结构,拓展投资群体,扩大国债承销范围,培育和发展农村国债市场。  相似文献   

3.
构筑我国储蓄国债体系的现实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红梅 《武汉金融》2004,(11):61-62
与国外储蓄国债相比,我国凭证式国债虽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在发行方式、品种设计、利率定价机制、承销机制上却有很大差异,存在期限机构不合理、利率设计欠科学、认购主体过于集中、分销渠道单一、国债法规不健全,提前兑付风险暗蓄等弊端。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储蓄国债发行新体系,就必须在品种设计、发行方式和管理机制上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和变新,并逐步和国际惯例接轨。  相似文献   

4.
以2009—2012年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的A股公司为样本,系统性地检验了承销商和发行人之间相对议价能力对承销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承销商声誉越高、发行人盈余质量越差、承销费用越高,这表明随着承销商在承销收费契约中的相对议价能力提高,其获取的承销费也随之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承销商利用其相对议价能力从超募资金中抽取较高比例作为承销费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2000-2008年间中国A股市场的IPO数据,考察直接成本(发行费用)受规模经济以及不同定价机制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中国A股IPO市场上平均发行成本占总发行收益的5.84%,平均承销费用占总收益的3.73%。并且企业发行费用随企业发行总收益增加而减小,呈现出边际成本递减的趋势。对于不同的发行定价机制,固定价格定价方式下企业发行成本最小,低于累计投标发行和2005年以后施行的询价发行制度。  相似文献   

6.
外资银行的“国民待遇”及其评价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旸 《青海金融》2011,(2):56-58
本文对外资银行的“国民待遇”进行了分析介绍,并提出了我国适时建立市场化的承销业务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7.
3.1 光大银行上海分行与上海巴士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举行仪式共同庆祝该分行承销的上海巴士实业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9亿元短期融资券成功发行,双方还进一步签订了银企全面合作协议。 3.8 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与  相似文献   

8.
5月21日,证监会正式对外公布修订后的“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办法》提出,IPO除了以询价方式定价,也可通过发行人与主承销商自主协商直接定价等其他合法可行的方式确定发行价。采用询价方式定价的,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可以根据初步询价结果直接确定发行价,也可通过初步询价确定发行价格区间,在区间内通过累计投标询价确定发行价。这意味着,未来可能产生不询价、初步洵价即定价等两种新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系统评估注册制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成效,深入挖掘全面推行新股发行市场化定价的内在逻辑和深层次阻力,以此探究健全注册制IPO市场化询价、定价和承销机制优化的政策路径。研究发现:(1)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有效引导了投资者询价行为,提升了IPO定价效率和市场运行效率;(2)"激励约束相容"的新股询价与定价机制仍部分缺位,市场化充分博弈的IPO定价均衡机制尚未真正形成;(3)强化保荐机构监管,提高投行执业质量,是破解IPO市场化改革"堵点"与"阻力点"的关键环节。基于注册制新股发行改革绩效的系统评估和问题剖析,本文提出加快建立市场化充分博弈均衡定价机制、完善询价机构估值定价依据管理、强化网下投资者分类监管及投行业务全链条监管等制度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06年9月19,《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这部7000余字的法规重点规范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询价、定价以及股票配售等环节,完善了现行的询价制度,被业界称为IPO新规。本文首先介绍IPO新规的主要内容,其次分析IPO新规实施一年多来对证券发行市场的影响,最后对IPO新规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摘要:本文对我国债券承销业务的基本现状进行简述,指出国有商业银行债券承销业务发展对转变盈利模式、巩固银企关系和降低风险的重要意义,并分析了商业银行债券承销业务发展的不利因素,从客户营销、产品创新、风险防控等方面提出了商业银行加快债券承销业务发展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2.
国内券商应对新股发行承销风险,应当分别制定短期和中长期策略,密切关注发行政策的调整和市场整体市盈率的变化,做好拟上市公司的筛选。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股票承销业务各风险影响因素,建立了股票承销业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数学,决策学相关知识分别进行了指标权重的确定和股票承销业务风险的综合评价;对证券公司股票承销业务风险评价的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储蓄国债是主要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的一种不可流通国债,以吸收个人储蓄资金为目的,可以满足长期储蓄性投资需求。本文以河南平顶山市为例,就基层央行如何做好储蓄国债承销机构的管理工作,促进储蓄国债的顺利发行与兑付进行探讨。储蓄国债承销机构及其销售特点(一)网点分布偏重于城区。储蓄国债承销机构在网点分布上呈现向城市集中的特点,只有部分承销机构在县级以下网点。以平顶山市为例,  相似文献   

15.
朱苏荣 《中国金融》2006,(15):43-44
2006年7月1日开始,面向社会居民个人发行的第一期储蓄国债(电子式)正式面世,受到了承销银行和广大投资者的欢迎。首期储蓄国债(电子式)的顺利发行,标志着储蓄国债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并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国债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凭证式国债发行采取承销方式,此方式是国债由计划分配向市场化发行转变的一个质的飞跃,但在实际操作中也给人民银行的监管带来了难度,下面就此问题笔谈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7.
余峰燕  梁琪 《金融研究》2017,(5):143-159
承销业务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具有明显的"属地性"特征,本文采用选择偏差修正模型探讨了这种"属地性"的地方关系承销现象。研究发现:第一,国有企业、承销商声誉较低的小券商更可能参与地方关系承销业务,而在市场化发展程度较低的地区,地方关系承销的发生概率较高。第二,地方关系承销能显著降低股票IPO折价率,且地方关系承销的股票具有显著的财务业绩优势,说明地方关系资产具有价值且能被市场有效识别。第三,本文基于地方政府对承销双方区域管辖权、股权角度刻画地方关系密度,发现地方关系密度与承销股票IPO折价率呈倒U型关系,当且仅当地方政府是发行人实际控制人时,地方关系承销存在正业绩效应。研究结论为学术界剖析中国式关系承销"异象"、监管部门改善券商执业质量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8.
注册制成为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关键举措,股票发行推行注册制有利于提高我国企业直接融资比例。但当下很多券商尚未做好注册制的准备工作,尤须在研究能力、定价能力、承销能力、风控能力、资本实力五大方面练好“内功”,并做好自身的发展定位,选择差异化、精品化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秦秀芳 《山西金融》2002,(10):57-57
凭证式国债发行采取承销方式,是国债由计划分配向市场化发行转变的一个质的飞跃,但在实际操作中也给人民银行的监管带来了难度,下面就此问题笔谈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0.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深化新股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抓紧完善发行、退市和上市公司分红制度。2012年1月8日,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中提出:“继续深化新股发行改革,完善新股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股票承销办法。”郭树清表示,要完善新股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股票承销办法,使新股定价与发行人基本面密切关联。完善预先披露和发行审核信息公开制度,落实和强化保荐机构、律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