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创业板的发展带动了我国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然而在创业板上市公司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众多的问题,高管减持的问题尤为典型,逐渐引起各界的关注和思考。本文就高管减持的情况进行了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分析高管减持的原因和相关的影响,并就此提出了相关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
李启玉 《会计师》2014,(11):3-4
创业板的发展带动了我国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然而在创业板上市公司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众多的问题,高管减持的问题尤为典型,逐渐引起各界的关注和思考。本文就高管减持的情况进行了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分析高管减持的原因和相关的影响,并就此提出了相关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3.
2009年10月30日我国创业板正式推出,曾被寄予中国”纳斯达克”的厚望.然而自2010年11月1日开始至今,高管们就开始频繁减持其所持原始股.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查阅了国内外关于高管减持的相关理论及研究成果后,本文以2011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75家发生过高管减持行为的公司为研究对象,描述了高管减持的现状,进而对高管减持的动因进行了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就关于如何规范高管的减持套现行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创业板高管大幅减持的现象,对企业长期发展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使上市公司未来价值被市场看低,并损害其他中小股东和投资者的利益。上市公司高管作为理性经济人,具有相应的管理操控机会,通常会通过信息选择性披露、会计政策效用性选择、盈余管理操控股价等以获得利益最大化。本文主要讨论创业板高管为实现其政策效用及利益最大化进行减持所做准备的信号及财务手段。及时识别其减持信号和财务盈余管理动向,可以为其他投资者提供参考信号以正确决策和理性投资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6.
创业板诞生四年多以来,高管减持现象频繁出现。高管减持对创业板市场的影响逐渐成为投资者非常关注的话题。到底什么是导致高管选择减持的原因,市场又如何解读公司高管减持这一信号,本文从理论和文献两个角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薛原 《投资与理财》2014,(15):46-46
2013年一路高歌猛进的创业板,在2014年陷入了曲高和寡的困境。截至今年7月份,创业板总体维持高位震荡的格局,创业板指数更是形成1570点为头、1420点为双肩、1200点为颈线的大型头肩顶技术形态雏形,加之面临着业绩减速、估值泡沫、技术调整等多重负面因素困扰.创业板的后期走势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8.
9月大股东减持的市值为增持市值的26%,从数量上来说,未来2年平均每月将新增625亿元的减持压力,8月、9月的增持高峰期每月的增持规模也不过30亿元左右,长期来看经济面若有好转,增持若能持续,减持压力才能得以化解。  相似文献   

9.
朱茶芬  陈俊  郑柳 《会计研究》2021,(6):104-118
如何有效规制大股东股份减持是我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大议题.2016年1月,证监会发布"减持规定",强制大股东披露减持计划,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内部人交易"预披露"的重大创新.研究发现,大股东减持计划具有显著信息含量,其市场反应是减持公告市场反应的4倍.减持计划新规全面降低了非控股股东的减持获利能力,不过对控股股东的影响仅限于削弱了事先高位减持能力,事后的长短期获利能力并无显著改变.该规定也诱发了大股东更为偏爱预披露后的紧急减持以实现高位套利目标.本研究填补了"交易预披露"理论构想的实证空白,为政策效果评价进而完善我国大股东减持监管提供了经验证据,同时也为全球市场加强内幕交易监管提供了政策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2013~2016年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公司微观数据,采用多元回归的实验研究方法,分析股权激励与高管减持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股权激励对高管减持行为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公司治理对高管减持行为的约束作用有限;中小投资者保护程度越高,高管减持比例越小。  相似文献   

11.
与历史悠久的西方资本市场不同,我国股市相对年轻,有着大量不同层次的市场参与者,各类型市场参与者的持股行为从多个维度左右着上市公司股价的走势。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而言,股票价格的稳定对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有着重要意义。股权分置改革后,A股进入全流通时代,上市公司大股东增减持行为愈加频繁。作为内部人的大股东持股份额较多,掌握着大量的企业内部信息,本文就大股东增减持行为对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就有关各方如何应对给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今年创业板指数一路攀升,成为股票市场上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然而在创业板盛宴背后却是另一番景象——高管的疯狂套现,高管为了能够在二级市场上卖一个好价钱,可谓想出各种方法,通过发布利好消息来拉升股价,从而减持股票,甚至通过公开场合发表未来不减持股票的言论,而实际情况却依旧减持股票。这样很大程度上是损害了不知情的小股东的利益,资本市场的监管机构应该对这种行为加以警戒,制定相关的政策来约束这种行为,资本市场的相关制度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选取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第一大股东在二级市场上发生增持和减持行为的股票为研究对象,通过事件研究方法、变量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第一大股东在增持前后、减持前后的半年(120个交易日)内的超额收益率具有明显差异,说明第一大股东在二级市场的交易行为具有较明显的市场效应。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市场效应的主要因素,并且比较了这些因素对增持效应和减持效应的影响差异。  相似文献   

15.
今年6月,国务院发布《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减持国有股以存量发行为主、市场化定价的原则。6月26日,拟增发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减持首先“浮出水面”,江苏索普、沧州化工、韶钢松山等三家上市公司率先提出通过增发减持国有股充实社会保障基金的计划;7月24日,新股发售又首开减持先河,广西北生、安徽江淮、烽火通信、华纺股份等四家公司获准上网定价发行,国有股存量发行10%,其定价即为新股发行价。至此,国有股减持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就逐渐褪去其最初探讨阶段的朦胧面纱而变得清晰起来。  相似文献   

16.
创业板公司创投股东减持行为及收益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截至2011年3月底的创业板公司创投股东的减持行为及其收益情况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超过一半解禁项目的创投股东开始逐步退出,投资收益巨大。创投股东减持行为及收益随创投类型、投资时间、投资成本的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减持收益率小于以市场价格计算的账面收益率。分析表明,解禁后创投股东减持力度较大,符合其退出套现的盈利模式。其中,券商直投的快进快出行为值得关注,而投资较晚、成本较高的创投机构减持意愿较高。另外,用账面收益来衡量创投机构的投资业绩有较大误差。  相似文献   

17.
大股东利用"高送转"达到减持目的,已成为当前资本市场的"乱象"之一。本文以2010-2015年推出"高送转"方案并且发生大股东减持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了"高送转"对大股东减持规模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财务业绩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在发生大股东减持的全部上市公司中,相较于未"高送转"的公司,"高送转"公司大股东减持的比例更高;(2)"高送转"强度越大,大股东减持规模越大;(3)好的财务业绩状况可以抑制"高送转"与大股东减持规模之间的正向关系,相反的,差的财务业绩状况则会加剧二者的正向关系。在考虑盈余管理的影响后,发现现金收益负向调节"高送转"与大股东减持规模的关系,应计收益正向调节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以2007~2009年被大股东减持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运用OLS与Logistic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大股东通过操纵重大信息披露在股份减持过程中的隧道行为。得出了在减持前30个交易日被大股东减持的上市公司有显著的正累计超常收益,但减持后30个交易日则出现显著的负累计超常收益;被大股东减持的上市公司在减持前披露"利好"消息、减持后披露"利空"消息的概率高;民营控股上市公司大股东操纵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概率较高;公司估值(托宾值)越高,大股东信息操纵行为的概率也越大;被减持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ROE)与总资产收益率(ROA)对大股东信息操纵行为的概率不存在显著影响等结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运用事件研究法,按照随机原则抽取50支上证A股为样本,考察我国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的开启对我国沪市股票市场的影响。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创业板的设立短期内对我国沪市产生显著的影响,但沪市对事件的反应不足,从而也印证了我国沪市并不是半强式有效市场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林川  曹国华 《上海金融》2013,(4):27-31,116
本文基于外部治理视角,利用2007-2010年间沪深股市568家上市公司的2246个大股东减持样本,实证分析了地区市场化进程与大股东减持差异的关系.研究发现,“外部治理说”得到了相应的验证,即在市场化进程越高的地区,大股东减持的力度也越低,而在市场化进程越低的地区,大股东减持的力度则越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中介组织的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的发展程度与大股东减持间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