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利率管制和金融脱媒的大背景下,影子银行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和积极影响,但随着其规模的急剧扩大,影子银行对金融体系广泛的渗透和脆弱性引起了普遍的担忧。本文从中国式影子银行体系的内涵界定出发,对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风险隐患及其对金融环境的不利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进而分别从宏观调控层面、微观银行层面以及金融创新视角,对如何有效的实施风险监管,构建与优化中国影子银行的监管体系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3.
《金融监管研究》2019,(11)
随着中国影子银行规模的快速扩张,相关金融风险也在不断积累。2017年以来,金融业"强监管、严监管"态势将影子银行相关风险防范推向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中心。本文从影子银行的定义出发,通过梳理主要研究文献,归纳了中国影子银行运作的主要特征,分析了其主要风险来源,且进行简要规模测算,同时也梳理了针对影子银行的重要监管政策。研究发现中国影子银行主要依托于银行体系,体现为显著的"银行影子"特征,其带来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较为突出,是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隐患。原有监管体系的相关空白导致前期影子银行的无序生长,而随着金融监管趋严和协调力度加大,目前我国影子银行的规模已经开始逐渐收缩。未来应该继续多措并举治理影子银行,推动其逐步转型和良性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5.
经过全球的共同努力,金融危机中最为艰难的时期已渐渐远去。在各国经济喘定之际,对这场危机、金融体系缺陷的反思也在全面展开。随着中国在金融危机时期的贷款的逐渐到期、利率的增长、影子银行相关消息的不断出现,中国和次贷这两个词语也常常被联系在一起。因此关于影子银行的相关问题也逐渐成为中国金融界关注的课题。虽然影子银行在一定程度上推进商业银行的创新、给社会融资注入新的力量,但由于其自身的缺陷也给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文章通过对影子银行的涵义、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进而提出一些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6.
7.
《时代金融》2016,(12)
金融危机的爆发直接说明了,影子银行体系在我国金融市场中已经实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由于影子银行本身所涉及的风险较大,一旦出现风险,对于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来说也会带来致命的威胁,影响着金融体系的稳定发展。我国针对影子银行业务大部分集中在监管之外的金融业务以及部分的金融机构,影子银行的发展对于我国金融体系的健康、稳定发展来说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金融风险的监管问题并没有进行专门的立法管理,针对影响银行的发展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规范和引导,本文主要是针对目前我国国内影子银行发展的金融风险以及针对影子银行金融风险的监管存在的问题进行的分析和论述,最终提出有效的监管措施,实现我国金融行业问题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关于影子银行定义、存在问题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影子银行在当代金融体系中的意义、地位及其管理进行判断,进而审视我国影子银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影子银行是在传统银行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体系,包括各种金融实体和业务活动。文章主要论述了中国影子银行的定义、规模,影子银行产生的原因和主要的操作模式,分析了中国影子银行存在的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和法律风险,并提出了加强监管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温万祥 《金融经济(湖南)》2013,(9)
2013年,银监会相继下发了8号、10号文,影子银行部分业务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监管.但是,它存在的高杠杆率、流动性风险、信用违约风险仍值得我们进一步加强监管和指引,才能促进金融业多元化健康发展.本文对我国影子银行业务的融资形式进行了风险分析,并针对影子银行体系缺乏的有效监管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金融机构市场化和社会融资多元化的背景下,我国影子银行迅速发展。伴随着资产规模不断增加,影子银行的潜在风险也逐渐显现出来。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阐释由于其业务特点等原因所带来的一系列金融风险,并提出关于影子银行监管建议,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和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2.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表明,“影子银行”体系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集聚了大量金融风险。在我国,一些已具备“影子银行”特征的金融业务,尚游离于监管之外,其发展壮大的同时.可能对我国经济发展、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形成不良影响,亟需加强引导和规范。本文介绍了影子银行的概念及其风险,详细阐述了目前我国影子银行的监管存在监管真空、监管法律法规不完善、金融监管独立性不足等问题,并提出了逐步建立并完善我国影子银行监管体系、规范影子银行健康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随着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爆发,影子银行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近年来,随着金融业的发展,我国影子银行问题也同样不容小觑。由于其具有高杠杆率、高期限错配和不透明等特征,它对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因此,弄清影子银行在我国的产生原因、表现形式及潜在风险从而寻求有效的监管对策不仅是我国金融创新的必然要求,也将为我国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从金融创新角度看中国影子银行监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子银行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中国影子银行的界定和特征出发,在金融创新理论和金融监管思路演变的基础上研究中国影子银行的监管问题,认为对中国影子银行的监管应当树立“有底线创新”的监管思维,对影子银行实行分类监管,并不断完善其信息披露机制. 相似文献
16.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影子银行”成为全球金融监管的重点,也是学界与业界研究的热点,但迄今尚缺乏针对我国影子银行行为模型的研究。本文在分析影子银行的基本内涵、风险特征及中外本质差异的基础上,借鉴行为金融学的相关理论,结合我国影子银行行为的基本影响因素,概括影子银行的行为特征、提炼其行为变量,构建影子银行行为的概念模型;并将影子银行行为的概念模型转化为数理模型,进而运用蒙特卡洛方法与SAS软件进行数据模拟与情境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为监管层对影子银行实施有效监管,切实控制系统性风险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当前,中国银行业脱媒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就是影子银行体系在整个金融体系内的膨胀式发展。尽管有专家称,影子银行从本质上看是一种金融创新,在当前金融机构市场化和社会融资多元化背景下,应该理性认识,并非所有正规金融体系之外、非传统银行业务的金融创新都应该划入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影子银行的范畴。但从2012年我国经由影子银行渠道提供的资金规模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总量已经超过1/3,影子银行已经给中国金融体系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本文通过对影子银行的涵义、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试图提出一些有益的监管意见。 相似文献
19.
影子银行系统提高了资金的流动性,造就了金融市场的辉煌,但因其产品结构复杂、杠杆率高等特点也给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风险.本文在对影子银行体系脆弱性分析的基础上,概括了后危机时期国际社会对影子银行系统的主要改革措施,最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促进影子银行健康发展的举措. 相似文献
20.
摘要: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社会从一个新的视角——影子银行体系来分析现代金融体系,并重构现代国际金融监管制度。影子银行体系的有效监管必须具有翔实的微观基础,比如体系边界、风险特征及表现形式等。国际上对影子银行体系并无公认的定义。影子银行具有证券化程度高、信息不透明、杠杆率较高等特征,这直接引致其存在诸多内生性金融风险,国际社会倾向于采用“类银行化”的监管路径对影子银行进行金融监管。国际社会采取的一系列法律、政策措施对我国影子银行监管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