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城投平台被剥离地方政府融资功能以及城投债发行规模的日益上升,政府担保力度的弱化以及债务压力的增大使得城投债信用风险问题逐步浮现。本文将2015年—2020年发行的城投债按募集资金流向分为公益类城投债和非公益类城投债两类,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城投债信用利差影响因素,并通过KMV模型,得到不同的发行规模下,全国31省(直辖市)城投债违约距离和违约率,进而推算出2021年和2022年31省(直辖市)城投债适度发行规模。文章对城投债面临的信用风险进行了研判,并基于实证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长沙市城投债发行规模较大,隐藏着较大的信用风险。论文首先分析了长沙市城投债发行规模的现状;构建了引入Knight不确定性因素的KMV修正模型,对长沙市城投债信用风险进行了实证分析;从严控长沙市政府财政风险、合理控制城投债发行规模、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合理安排城投债的发行期限三个方面提出了规范长沙市城投债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的经济运行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城投债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其所融资金有效缓解了地方政府财政压力。但随着城投债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市场不完善所导致的诸多问题凸显出来,近年来,不断有城投债实质性或技术性违约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本文以河南省城投债为例,从地方财政和城投债的规模、信用等级、剩余期限等方面入手研究河南省城投债的风险。同时,据此提出划定责任范围、严格监管、构建信用评价体系、多层次发展市场和推进专项债的发展等建议,为城投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的经济运行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城投债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其所融资金有效缓解了地方政府财政压力。但随着城投债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市场不完善所导致的诸多问题凸显出来,近年来,不断有城投债实质性或技术性违约给我们敲响警钟。本文以河南省城投债为例,从地方财政和城投债的规模、信用等级、剩余期限等方面入手研究河南省城投债的风险。同时,据此提出划定责任范围、严格监管、构建信用评价体系、多层次发展市场和推进专项债的发展等建议,为城投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城投债发行至今,未曾出现一笔公开市场的违约。城投刚兑的信仰是长久以来形成的惯性思维,但是究其根本,城投债还是属于信用债。作为信用债是有信用风险的,这也是其与利率债之间最本质的区别。那么城投债会不会违约、该不该违约、能不能违约,答案看似显而易见,又充满变数。  相似文献   

6.
张锐 《新金融》2014,(6):49-52
在庞大的存量规模基础上,受城镇化战略的驱动,城投债未来的体量还将进一步扩张。由于受到地方政府信用和相应政策的支持,城投债短期风险可控。不过,伴随着债务的不断堆积,依靠土地收入还债的城投债长期将面临着集中爆发的违约风险。对此,决策层应当在推进分税制改革、强化软预算约束以及降低投资门槛进而吸引民间资本等制度性创新方面做出建设性防御和安排。  相似文献   

7.
以2006~2010年沪深两市A股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年度数据和公司治理数据为样本,采用KMV模型,运用多元随机平衡面板回归分析方法对中国上市公司高管变更与公司违约风险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管变更与公司违约风险显著正相关,公司高管变更后能够显著降低公司的违约风险。这为高管变更与公司违约风险、高管变更与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证据,丰富了高管变更研究的新领域,即高管变更与公司违约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8.
财政透明度作为地方政府信用的体现,会影响评级机构对城投债的信用评级,然而鲜有文献论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本文选取2012-2014年城投债数据为样本,实证考察了财政透明度对城投债信用评级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下,财政透明度越高,城投债信用评级越好。进一步地,城投债规模越大,财政透明度与城投债信用评级的正相关关系越显著;城投债存在信用担保,会弱化财政透明度对其信用评级的正向影响;另外,城投公司的偿债风险越小,财政透明度对城投债信用评级的正向作用越不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能够提供财政透明度与城投债信用评级关系的经验证据,而且可以为有效防范可能出现的地方政府债务信用风险,以及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信用评级等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信用违约互换的引入对于公司股票流动性的影响。一方面,在信用违约互换引入之后,债权人的违约风险得到转移,故对于债务公司运营以及对于债务管理的监管力度有所降低,增加债务的违约风险;另一方面,人们会对于信用违约互换的引入作为违约风险较高的一个信号。实证结果显示,引进信用违约互换会对公司股票的流动性产生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2011—2021年沪深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ESG表现对债务违约风险的影响以及生命周期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企业良好的ESG表现能够降低债务违约风险,生命周期在ESG表现影响债务违约风险中具有调节作用,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企业ESG表现对企业债务违约风险有显著缓解作用,而衰退期企业ESG表现对债务违约风险的缓解作用不显著。影响机制研究表明,ESG表现通过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与公司治理水平,进而降低企业债务违约风险。  相似文献   

11.
张建伟 《投资研究》2023,(9):130-144
本文以2007-2021年上市企业数据样本,实证检验非效率投资对企业违约风险产生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非效率投资会显著增加企业违约风险;此外,基于非效率投资的类型来看,过度投资会显著增加企业违约风险,而投资不足对企业违约风险的影响不显著。考虑企业异质性差异后进行的研究发现:在内部控制弱、非国有企业、市场竞争程度高、高融资约束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中,过度投资对企业违约风险的抑制作用更显著。渠道机制分析发现,过度投资通过增加企业经营风险渠道增加企业违约风险。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和风险交互均会对债券利差产生影响,其中风险交互对债券利差的影响最强,提高了流动性风险与违约风险对债券利差的边际效应。通过分析不同违约风险与流动性风险组合下的风险交互对债券利差的影响差异,发现风险交互效应与违约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风险等级不存在必然联系,中(低)风险组合的债券可能存在高风险交互效应,因而在受到负面冲击时可能发生实质性违约。  相似文献   

13.
农村资金短缺是我国"三农"困境的重要成因,农户贷款难的问题本质上就是农户贷款违约风险的问题。通过从国外违约风险研究的动态分析、生成机理与特征、违约实证分析、社会资本、生存分析方法几个方面探讨了农户贷款违约风险的相关研究现状、动态发展及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4.
<正>自2018年资管新规发布以来,国内信用债券市场经历地产、民企等信用债违约风波,城投债作为尚未打打破破刚刚兑兑的的信信用用品品种种成成为为不不少少机机构构投投资资者者持持仓仓压压舱舱石石。。定定价价是债券投资重要一环,文章在收益率曲线定价价模模型型基基础础上上引引入入包包括括个个券券利利差差和和区区域域利利差差在在内内的的信信用用利利差差变变量量,尝试对城投债品种充分、合理地定价,便于识别事件冲击下引发的流动性错杀风险、估值风险、违约风险,寻找合理的套利空间,为机构投资者提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违约风险模型对违约定义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贷款信用风险四级分类和五级分类定义三种违约,运用商业银行的贷款企业会计数据分析了Logistic违约风险模型对违约定义的敏感性。实证研究表明,在三种违约定义下,违约模型的结构相似,但模型选择的变量和变量的显著水平存在差异,违约模型对违约定义具有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城投企业作为服务地方政府投融资的主要平台,其发行的债券受宏观经济影响明显。今年以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超预期因素带来严重冲击,国际上乌克兰危机、美联储加息缩表使全球债市承压,国内地方政府财政、土地收入下降,政府债务增加,区域融资环境分化加快,地产债风险逐渐向城投债蔓延。建议密切关注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对城投债的影响,谨慎参与弱区域弱资质城投债,积极跟踪地产违约处置的进展,警惕流动性宽松预期转弱导致的债券估值调整。  相似文献   

17.
自发行以来,经过近30年的发展,城投债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减轻地方发展压力方面产生了巨大的积极效应,城投债的发行规模不断扩大,发行种类也日益丰富,城投债以其安全性高,风险性水平较小等优势日益成为债券市场上较受欢迎的投资品种。总体来说,由于地方政府信贷及相关政策的支持,城市投资债券的短期风险可控。然而,随着城投债规模增速过快、利差水平下降和风险上升,城投债风险隐患愈发突出。首先探讨了城投债发展现状和机遇,分析了我国城投债发展中产生的风险及成因,基于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我国发展现实,针对我国城投债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防范化解城投债风险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汪莉  陈诗一 《金融研究》2015,423(9):66-81
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包含代表性借款人和贷款人的无限期离散时间递归模型,并将一种特殊的政府-借款人关系—隐性担保纳入模型,以考察政府隐性担保对贷款人债务违约风险预期和债券利率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政府隐性担保对利率的决定依赖于发行人所在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当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不理想时,债券利率并不受到政府隐性担保的影响,这时悲观的投资预期使得政府隐性担保变得不再可信,任何政府隐性担保的存在都无法通过改善投资者对债券未来违约风险的预期来降低债券发行企业的融资成本。相反,随着经济发展状况的改善,政府隐性担保变得更加可信并且它的存在有利于债券利率的降低。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本文运用2006~2011年我国城投债的数据对模型结果分别进行了检验与对比,实证分析结果与理论模型预测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9.
摘要:从地方债认购倍数、各省地方债与城投债发行利差、境外资金对城投债与地方债的持有量变化等角度,分析境内外资金对券种的投资偏好差异,初步测算各省可行性地方债置换规模并提出城投化债方案。研究发现:(1)本轮化债之前,各省地方债发行利率均低于该省AAA级城投债发行利率,并且发生过城投风险事件省份的利差更大;化债之后,利差有收窄趋势;(2)投资者对某省地方债的偏好高于该省城投债,并且境内资金对发生城投风险事件省份地方债的偏好更加明显;(3)按照2022年财政收入和地方债余额测算,除吉林和云南外,其余省份地方债发行规模尚未触及阈值,存在地方债置换空间。基于上述实证结论,提出城投债化解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王遥  王文蔚 《金融研究》2021,498(12):38-56
本文通过模型模拟和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检验,分析了环境灾害损失冲击对于银行违约率的影响。本文模型模拟的结果显示,环境灾害冲击会显著提升银行体系的违约率水平,同时伴随着企业融资溢价水平的提升以及整个经济活动的萎缩;实证研究发现:环境灾害损失冲击会导致银行违约率水平显著提升。且与理论分析一致,本文实证发现宏观经济不确定性水平、企业的资本折损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在环境灾害影响银行违约率的过程中发挥了显著的传导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环境灾害冲击及其导致的银行违约率上升还会降低银行的风险偏好水平,降低放贷规模和主动风险承担,并反作用于实体企业,提升企业的融资约束和成本。本文的研究结论丰富了基于中国视角的环境物理风险研究,刻画了环境灾害损失对于银行风险的影响及其后续效应,为政策部门防范气候环境风险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