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吉林省有较好的高等教育资源,然而当前吉林省的大学生就业出现了就业率下滑、就业外流等一系列问题。人才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离不开人力资源尤其是高素质人才的支撑。分析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私营企业发展状况、就业工资等是影响吉林省大学生就业的主要经济因素。因此,应从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提高本地就业人员的基本工资水平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吉林省大学生就业难题,充分发挥人才在全面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就业能力差是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主要制约因素。大学生就业能力应包括基本工作能力、专业知识、实践能力、求职能力四个层次。当前大学生实践能力较差、专业技术能力欠缺、开拓创新能力不足、应聘能力弱。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政府要构建公正、规范、合理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发挥政府公共权力机构的作用,构建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人事体制;高校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并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学生要从自身做起,全方位提高自身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3.
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就业能力是一种与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的工作的能力.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包括政府要转变职能,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服务;高校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大学生要进一步完善自我.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高校招生的改革,庞大的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消费群体。受父母教育观念以及大学生们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的影响,使得大学生消费呈现出不同一般的发展。本文认为,作为未来投资的主体,当代大学生需要增加理财意识,参与一定的理财活动,为将来合理有效的理财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文通过对南京市各大高校大学生的理财情况进行调研,分析总结出90后大学生理财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浅析90后大学生的养成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90后开始成为大学生的主流,他们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时代的变革既为90后大学生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使他们面临更多的挑战.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可使90后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应对挑战.高校必须重视和加强对90后大学生的养成教育,要根据90后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点,培养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要组织他们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帮助他们养成良好品质.这既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程静 《中国证券期货》2013,(3X):231-231
大近几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总量和就业率均呈现下降趋势,待业数量增多,结构性矛盾突出,大学生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已经引起国家和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大学生在就业能力培养方面的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浅析了影响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因素,提出如何提升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从大学生就业难谈就业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是学生缺乏就业能力的培养。根据用人单位择才用人的趋势,要求大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诚实守信的品质、善于合作的意识,并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创新的能力。因此,大学生从进入大学开始就要着手就业能力的培养。大学的学习生活过程就是就业能力的培养和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贷在金融业的迅猛发展,以信贷为基础的超前消费在90后群体里越来越流行,尤其是当代大学生更是痴迷于此。超前消费模式突破传统消费模式,形成一种以信誉为基础借贷货币,提前消费的模式。此论文正是根据收集、汇总、分析数据,从而分析90后超前消费现状以及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张莹 《金卡工程》2010,14(8):336-336
自2009级大学新生开始,我国高校的学生群体完成了由"80后"向"90后"的转变。"90后"大学生是新一代学生群体,他们的思想行为既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又集中体现着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具有明显的时代性与个性。由于学生群体的变化,高校的学生工作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与以往不同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提高理工科大学生就业可迁移能力的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能力分为专业能力和可迁移能力,学校教育多注重学生专业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可迁移能力的培养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理工科专业的大学生而言,可迁移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具备可迁移能力可使理工科大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中占据优势。理工科大学生应从学习能力、职业道德素养、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提高自身的就业可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为了了解90后大学生职业生涯信念特点,采用彭永新编制的华人大学生职业生涯信念量表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兼职/打工、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课程、就业辅导讲座等对大学生职业生涯信念有显著的影响,大学生的性别、年龄、年级、学科、户籍所在地、家庭经济状况对其职业生涯信念的影响差异并不明显.因此,高校应积极鼓励大学生兼职/打工和实习,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开办职业生涯信念专题讲座,帮助90后大学生树立正向、积极的职业生涯信念.  相似文献   

13.
周彤 《投资与合作》2022,(9):208-210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有效管理高校学生,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让学生在高校就业平台上获得就业机会、提升个人能力,是值得所有高校深入思考的问题。文章对就业能力培育导向下的高校学生管理进行论述,分析了高校学生的就业现状,探讨了就业能力培育导向下高校学生管理的特点,并提出了就业能力培育导向下的高校学生管理策略,如重视就业辅导、加强档案管理工作、明确就业目标、安排学生实习、转变就业观念、调整与优化专业教学、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4.
随着90后员工逐步进入职场,旅游企业中90后员工的管理问题正在逐渐凸显出来,如何更为有效地激励90后员工已成为当前企业管理者所应该思考的重大问题。本文构建了90后员工激励因素模型,并基于员工访谈和340份90后员工激励因素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90后员工的激励性因素分为对工作的感知和个人发展两类,且两类激励因素均对员工的总体激励程度具有正向作用,其中:对工作的感知类激励因素主要说明90后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自我感觉,对员工总体激励程度的影响较大。个人发展类激励因素说明90后员工对个人晋升、培训的重视,随着企业对这方面因素的重视,员工得到的激励程度越大,促进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就业最主要的问题在于供需错位。必须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健全就业中介组织和社会服务机制,改革就业机制,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  相似文献   

16.
2013年夏天,是“90后”大规模迈入职场的第一年。冯倩楠,“90后”女生,有这个年纪应有的青春、靓丽,对生活充满希望。6月15日19点,记者见到她时,她正身着练功服在学校排练大厅练习舞蹈《爱莲说》,如莲般清灵的舞姿,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她是天津音乐学院舞蹈系的学生,今年7月毕业,理想是进入专业舞蹈团,或是去学校当舞蹈老师。之前也去过北京好几趟,参加了两个专业舞团的面试,但一直没有音讯。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运用SPSS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因子分析对在校大学生经常网购的种类和所反映出的网购的缺点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影响在校大学生对网购的认识和行为的诸因素,为指导大学生理性消费和促进电商针对大学生群体改进经营模式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状况及特点 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一方面国家整体的就业形势,中国在计划体制和半自然经济下形成的劳动力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明显过剩。从体制改革加快的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原有国企和集体企业的净下岗和失业人员累计达到5000万以上,政府和事业单位的改革也造成了数百万人的精简,每年陆续有600多万下岗人员从中剥离出来。农村劳动力离农寻找工作的人口更达到1.3-1.5亿左右。相当于整个农村劳动者的30%;  相似文献   

20.
残疾人就业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家对残疾人就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是针对性的学术研究成果很少,研究影响残疾人就业的因素,是未来残疾人就业问题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相关文献进行全面研究,分析了残疾人就业问题研究的现状,指出要运用多视角、按残分类的研究方法,并且不断地提升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其次运用内容分析法从定性研究的视角对学者观点进行归纳整理,掌握当前影响残疾人就业因素的主要研究方向及其成果;最后,简要评析目前研究影响残疾人就业因素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进一步提出研究展望,为后续研究影响残疾人就业的因素的学者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