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伟  杨爽  李鑫 《投资研究》2022,(4):4-18
文章选取我国2004-2019年4800件接受跨境风险投资的事件为样本,探讨跨境风险投资的投资选择及退出表现。结果表明:(1)单独投资时,跨境风投不愿意在首轮投资企业且不愿意投资高科技企业,而更愿意投资后期轮次的企业;跨境风投不愿意投资早期企业而更愿意投资晚期企业;(2)联合投资时,跨境风投更愿意在首轮投资企业、高科技企业以及早期企业;(3)跨境单独风险投资更容易成功退出,而跨境联合风险投资更不容易成功退出;(4)联合投资中,跨境风投的比例越高,越不容易成功退出,但越倾向于通过国外上市退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2009年10月30日至2011年12月31日间在创业板上市的281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以修正的Jones模型度量盈余管理的程度,检验风险投资对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IPO前的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与西方成熟的风险投资机构相比,我国的风险投资机构依然偏重投资于传统的制造业行业,以期在短时间获得高额投资回报,面对新科技和新商业模式的行业投资则相对偏少.同时相比无风险投资支持的公司,有风险投资支持的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更低,并且风险投资机构持股比例越高,盈余管理程度越低.  相似文献   

3.
张玉洁 《征信》2020,38(3):82-87
以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就初创公司上市后是否吸收风险投资、吸收风险投资的比例以及是否存在风险投资机构的联合投资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公司上市后风险投资参与仍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风险投资比例越高,越有利于提高投资效率,联合投资也对此有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总体来看,风险投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退出,没有成功的退出,则风险投资就很难给投资人有效的回报,管理团队也没有办法获得相应的收益,从而风险投资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也将枯竭。因此我们说,只有存在一个完善的风险资本退出机制,才可以促进风险投资商对处于创业早期阶段的高科技企业的投资,推动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才可以为提供风险资本的所有提供风险转移机  相似文献   

5.
蔡宁  何星 《金融研究》2015,426(12):178-193
经济行为的“社会嵌入”理论认为,个体行为会受到所“嵌入”的社会网络及其在网络中位置的影响。然而,对于同样嵌入社会网络的风险投资,网络位置会对其经济行为带来什么样的作用,现有研究尚未展开讨论。基于此,本文以2004-2013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风险投资所嵌入的股东网络对其所支持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风险投资的网络位置影响了公司的投资效率。风投的网络中心度越高,越有可能抑制投资不足,但也推动了公司的投资过度;联合投资可能影响风投网络位置的上述作用。当风投采取联合投资时,网络中心度对投资不足的抑制作用以及对投资过度的推动作用,都要强于风投独立出资的情况;并且,当风险投资退出公司、关系网络断裂时,公司投资效率受到的上述影响也随之消失。上述研究结论表明,关系网络带来的信息优势将影响风险投资对所投资的公司产生的作用。此外,风投在IPO后进入、公司产权性质、公司现金流情况等也会对网络作用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风险资本在投资后能否适时退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投资者的决策取向和风险资本的循环流动,影响着风险投资业的健康发展.可以说没有风险投资退出渠道就没有真正意义的风险投资.为此,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是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究了最终控制人投资组合集中度对上市公司未来股票投资回报的影响,通过检验2009-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发现最终控制人投资组合集中度越高,上市公司未来股票投资回报越高。进一步探究其影响机制,结果显示最终控制人投资组合集中度高的企业,未来的公司业绩越好、内控质量越高、代理成本越低,即提高最终控制人投资组合集中度有利于提升公司价值。基于以上结论,本文利用最终控制人投资组合集中度构建了一个对冲策略,即买入最终控制人投资组合集中度高的公司,卖出最终控制人投资组合集中度低的公司,结果显示该对冲策略在短期与长期都可以获得显著为正的股票投资超额回报。这说明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并没有完全理解最终控制人投资组合集中度所包含的信息。后续检验中,我们还发现最终控制人间接控制的公司比直接控制的公司对冲策略的有效性更强,信息透明度低的公司比信息透明度高的公司对冲策略的有效性更强。  相似文献   

8.
风险投资是以高风险、高收益为主要特点的一种投资。获得高额的回报是风险投资者的根本目的和动机。无论风险投资以何种形式注入企业,它在持有创业企业股权到一定的时间后,就要考虑退出风险企业,收回投资。因此,风险资本投资的成功与否最后要看其变现退出机制选择成功与否。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选择包括退出时机和退出方式的选择。   一、退出时机选择   风险投资家的本行不是拥有企业,而是像经营商品一样经营企业。投资于一个企业,使其增值,然后尽快把投资变现。于是风险投资家都想在适当的时候出让手中的股权,从资本增值…  相似文献   

9.
我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退出机制的建立是发展风险投资的关键。从国外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及其退出机制来看,发达的股票市场是风险投资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层次丰富的资本市场是风险投资得以顺利现实创业回报的最根本因素;在证券市场尚未发展成熟的情况下,可采取收购及到国外市场上市的退出方式。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从长期目标来看,应建立二板市场,实现IPO退出;近期应完善证券市场,建立以收购为主的多种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截至2011年6月30日在我国创业板上市的236家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研究风险投资对创业板IPO折价的影响。研究发现:(1)有风险投资参与的企业IPO折价显著高于无风险投资参与的企业,支持声誉效应假说,即风险投资机构以IPO折价来提早退出投资项目,以此来建立自己的声誉,从而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2)在对有风投参股的投资公司做进一步分析后发现一一随着风投参与度的增大,IPO调整折价率并未出现明显的提升,创业板企业IPO时风险投资机构的数量、风险投资机构持股比例与调整折价率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尚未推出创业板市场的背景下,对大企业并购(包含次级并购)与管理层回购(包含员工购买)等退出机制理论研究的不足,导致在实践中风险投资机构的退出决策呈现较强的随机性特征,风险投资行业难以形成良性的运营模式,本文从合约设计、渠道选择两个角度,对国外有关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构建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风险投资机构投资退出的现状进行了初步调查,最后尝试提出现阶段完善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所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风险投资市场资源稀缺的特征出发,建立了一个风险投资退出时机选择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2004-2011年中国风险投资退出的季度数据考察了技术冲击和市场利率等因素变化对风险投资退出时机的影响。研究发现:(1)资源稀缺的程度与风险投资退出时机的选择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2)市场利率的变化对风险投资的退出行为的影响具有不对称性:市场利率下降可能会导致风险投资加速退出质量较差的风险企业,同时却更长时间地持有质量较好的风险企业;(3)技术进步会增加风险企业的数量,提高风险投资市场上风险企业的平均质量,加速风险投资退出。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沪深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风险投资声誉为切入点,探讨了风险投资声誉对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企业创业期差异对这一影响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声誉越高的风险投资越能够促进企业提升生产效率;声誉越高的风险投资相对低声誉风险投资更倾向于在创业早期进入,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两个结论对非高新企业均不成立。针对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本文采用Heckman两步法作稳健性检验,结论维持不变。  相似文献   

14.
风险投资退出决策模型设计与经验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险投资作为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活动,选择合适的退出方式来实现资本的增值在整个风险资本循环中至关重要.目前,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主要包括四种方式:首次公开上市(IPO)、企业购并、回购和清算退出.本文从实际与理论两个方面就有关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选择展开讨论,并总结出我国实现风险投资退出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5.
李志生  苏诚  李好  孔东民 《金融研究》2018,459(9):74-90
本文研究中国上市企业过度负债的地区同群效应及其产生机制、作用因素和对企业经营的影响。数据表明,2009-2016年我国不同地区企业的过度负债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在排除个体、地区因素以及分选效应的替代性解释后,本文发现:企业的过度负债存在显著的地区同群效应,企业是否过度负债及其过度负债的程度分别与企业所在省区的过度负债企业占比和过度负债指数正相关;过度负债地区同群效应产生的潜在机制在于非领头企业、低融资约束企业和连锁董事网络中心度低的企业的模仿行为;地区市场化进程、金融发展程度以及企业高管的金融背景对过度负债的地区同群效应具有显著影响。过度负债的地区同群效应对企业经营的影响表现为:同群效应越强,企业过度负债水平越高、偿债能力越弱、过度投资越严重、盈利能力越低。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国有风险投资对投资行为与投资效益的影响,得出了以下结论:国有风险投资在投资行为上违背了投资者的初衷,并没有对企业的创新提供帮助;而国有风险投资的投资效益,在股权分置改革前投资期长,成本高,收益低;改革后相反。而研究表明,国有风险投资推迟进入企业的时间能够获得较高的效益,这说明国有风险投资并不符合社会价值假说。  相似文献   

17.
何顶  罗炜 《金融研究》2019,471(9):169-187
本文以我国2007-2015年证监会立案调查事件为样本,研究当风险投资支持的上市公司涉嫌违规,同一风险投资所支持的其他上市公司(即关联公司)的股价是否会被“传染”。实证结果表明,有风投背景的上市公司在立案公告日有显著的负面市场反应(约-8%),并且这种负面反应会通过共同的风险投资链条“传染”给关联公司(约-1.2%)。我们还发现,风险投资机构的声誉越高,风险投资对涉嫌违规企业参与度越高,则立案调查事件对风险投资的声誉损害越严重,市场对关联上市公司的惩罚也越严重。  相似文献   

18.
一、风险投资的基本观念(一 )什么是风险投资风险投资是由投资人出资、由专门的风险投资管理人管理的股本权益性投资 ,它一般投向那些处于初创和起步阶段 ,技术创新含量高 ,发展前景尚不明朗 ,而一旦成功将有极高回报的科技企业。即风险投资首先是一种股本权益性投资 ;其次 ,风险投资是追求高额回报的股本权益性投资。(二 )风险投资的种类和存续、运作方式在国外 ,风险投资一般以基金的方式存在 ,由管理人管理 ,管理人多是一个独立的风险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按照投资来源划分 ,目前国外风险投资基金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募集而成的风险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我国融资融券制度,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大股东退出威胁对财务报告质量(FRQ)的治理效应及大股东异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退出威胁能有效提升FRQ,但会因大股东异质性而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大股东数量越多、总体持股比例越高,退出威胁对FRQ的提升越显著;相比国有大股东(个人大股东),非国有大股东(机构大股东)退出威胁更能提升FRQ.进一步分析发现,非国有性质的企业更利于大股东退出威胁发挥治理作用;大股东可能的退出行为对管理层和控股股东均能产生威胁;退出可信度更强时退出威胁的治理效应越强;当管理层持股以及控股股东财富更为集中时,退出威胁的治理效应越强.本文研究对企业优化股东构成以及融资融券的扩容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2008-2014年我国证券市场IPO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上市公司风险投资的逐名效应对其会计信息质量以及IPO后长期业绩的影响效用。研究发现,在IPO时,风险投资支持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水平比无风投资支持的公司高;在IPO后,风险投资支持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水平显著高于无风投资支持的公司;在IPO时,风险投资控制力、风险投资声誉与风险投资政治关联性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呈显著正向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