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融资性担保公司发展与监管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融资担保行业的快速发展,融资性担保公司不规范经营问题愈显突出,近年不时发生的民间融资案件揭示了重新审视融资性担保行业的必要性。本文介绍我国融资性担保行业的基本情况和管理体制,并以福建省南平市为例,分析和揭示当前融资性担保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风险及其成因机理,在比较借鉴融资性担保运作和监管的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规范我国融资性担保机构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明  王寄远 《中国外资》2012,(11):9-10,12
融资性担保行业在促进我国金融体系健康完善发展中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一方面资本市场呼唤规范的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出现,另一方面是担保市场乱象丛生,不少担保公司偏离担保主业的盈利模式不利于整个融资性担保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融资性担保机构盈利模式所存在的问题,深圳担保集团成功的发展模式对于融资性担保机构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义,以期从融资性担保机构的自身建设与发展和监管机构政策建议两方面,对我国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给予一些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3.
郑虹 《福建金融》2009,(6):46-48
2008年以来,金融海啸席卷全球,我国大批中小企业陷入了经营困境,融资担保机构的代偿风险骤增,推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加强融资担保行业监管变得更加迫切。本文分析了目前融资担保资金的分布形态、风险隐患、行业管理制度建设及监管现状,并对加强融资担保资金监管、促进融资担保行业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融资性担保行业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保障政府经济政策顺利实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近年来全国不少地方的融资性担保机构不断发生的挤兑风波表明该行业的“井喷式”发展早已埋下了风险隐患,“高息揽储、吸钱放贷”等违规经营和监管体制不健全是全行业风险频现的主要原因.完善立法、加强监管、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是确保融资性担保行业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我国融资性担保行业的发展速度极快,但是作为一个高风险、低收益的行业,担保行业陷入发展困难、违规经营的危机之中,超常规的发展暴露出担保行业一系列的问题。必须对担保行业实施有效监管,约束其合规经营,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融资性担保行业的发展与监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取得积极进展我国担保行业从1993年开始起步,经过10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支持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问题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10年,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和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及其  相似文献   

7.
试论我国融资担保监管体系的构建:基于博弈论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我国融资担保监管存在的问题,通过建立监管当局与融资担保机构之间的博弈模型,得出两者的策略组合为(监管,合格)。根据模型结论的政策含义,本文提出对融资担保行业监管的五大原则,即风险为本的监管原则、功能监管原则、统一监管原则、防火墙监管原则以及透明度监管原则,并设计了对融资担保行业进行监管的手段,最后提出加强融资担保监管的法律建设、改革融资担保监管架构、加强融资担保与其他金融部门的监管协调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融资性担保行业的发展速度极快,但是作为一个高风险、低收益的行业,担保行业陷入发展困难、违规经营的危机之中。超常规的发展暴露出担保行业一系列的问题。政府必须对担保行业实施有效监管,约束其合规经营,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会计师》2013,(24)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产生,国内融资性担保行业得到迅速发展。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成立对于提高社会资金的融通效率,缓解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的担保融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融资性担保行业的发展推动了中小企业和三农发展,有利于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但是,融资性担保行业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诸如监管制度体系不健全、行业市场定位不明确、社会信用体系缺失以及风险管理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因此,本文着重探讨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财务管理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设性建议以降低融资性担保行业的财务风险和金融风险,推动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功能完善,服务质量提高,运作更加规范,监管更加有效,以促进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财务管理和监督的有效性实现。  相似文献   

10.
金融深化背景下我国担保机构的监管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担保机构违规经营情况严重,对此问题的分析应放在金融深化背景下进行。通过分析国内金融深化不足与担保机构违规关系,以及国外担保机构监管经验借鉴,本文认为我国在金融深化不足情况下,对担保机构应该严格监管、积极引导。并根据国内融资性担保和非融资性担保两种担保机构运行现状,从行业自律、市场监管和信息引导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促进我国融资性担保行业健康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融资性担保行业多年的发展实践证明,不进行行业规范,不实施持续的监督管理,融资性担保行业难以持续健康发展2010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发布实施。这是继2009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明确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职责的  相似文献   

12.
2009年2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发《关于进一步明确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职责的通知》,明确由国务院建立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负责研究制订促进融资性担保业务发展的政策措施,以及拟订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督管理制度,协调相关部门共同解决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中的重大问题,指导地方人民政府对融资性担保业务进行监管和风险处置等,同时对地方政府履行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职责作出了具体要求。在此政策背景下,巢湖银监分局于近日对该市融资性担保业务发展状况进行了专题调查,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叶小玲 《金融纵横》2011,(12):29-33
为促进担保机构发展、强化监管服务效能,本文就扬州市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发展现状特点进行了全面阐述,深入剖析担保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截至2011年末,全国融资性担保行业共有法人机构8402家。其中,与其开展业务合作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含分支机构)总计15997家……在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副主任、中国银监会融资担保部副主任文海兴的手中,有一长串的数据足以说明融资性担保业发展之迅猛。不过,文海兴也坦言,在“好看”数据的背后,融资性担保机构也出现了诸多经营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及风险隐患。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规模偏小,担保能力有限,法规建设与监管薄弱、内部风险管理机制缺位等因素制约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因此,通过完善行业规范与监管、强化政策支持与引导等措施,才能充分发挥担保行业在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中的融资中介功能。  相似文献   

16.
我市融资性担保机构发展迅速,但目前仍然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扩大融资担保公司规模,更好地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是我市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的方向。本文通过对我市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现状、经营与管理情况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有针对性提出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此促进我市融资性担保行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融资担保是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重要方式。近年来,国务院和河北省政府出台了支持融资担保业发展的意见和融资担保机构监管条例,为行业持续的规范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但从行业发展情况来看,融资担保行业普遍面临着外部环境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合作受限,内部经营应对经济下行引发的风险能力不足,危及正常运行的困难。为此,河北省融资担保协会对河北东方信联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河北浙丰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就如何发挥民营融资担保机构作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8.
蔡湃 《投资与合作》2011,(10):21-21
我国融资性担保行业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目前此行业的发展还存在担保机构业务模式单一等诸多问题。笔者在大量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时融资担保机构的业务开展模式、反担保风险防控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重点分析了融资担保机构在经营模式和运作方式上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化,我国融资担保监管机构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与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环境等多个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在现实的生产生活中,我国融资担保监管体系存在着一些问题,给金融体系的安全发展带来很大的风险。因此,本文将从博弈论的视角对我国融资担保监管体系的构建进行有效性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20.
加快发展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建立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促进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入,疏通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盐城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发展较快,作用日益显现,但仍处于内部实力不强、活力不足、外部支持不够和监管不力的初级阶段,应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担保组织体系、建立风险管理机制、提升外部服务水平、加强担保行业监管等方面,积极促进融资担保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