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潘春晖 《武汉金融》2000,(12):35-38
随着中国金融业的进一步改革开放和中国加入WTO的临近 ,中国金融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愈来愈激烈的竞争环境 ,如何全面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已成为中国金融企业必须解决的主要课题。而中国金融企业以股本融资方式上市 ,可以说是促进我国金融企业和资本市场共同发展、共生共荣的双赢举措。本文首先回顾了金融企业上市的有关政策 ,然后从增强企业自身实力和促进资本市场发展两个方面阐述了金融企业上市的现实意义 ,并针对现行的资本市场监管规则 ,提出了创新要求与完善措施 ,最后对金融企业境外上市作了尝试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分拆上市越来越成为我国资产重组的重要方式,发展和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分拆上市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探讨了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的经济动机和分拆上市的市场表现以及我国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的发展路径,并以东北高速的案例采用事件研究法进行了分析,最后从监管机构和上市公司两个层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会计师》2016,(9)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尤其是"注册制"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借助资本市场通过IPO上市实现融资目的。鉴于此,笔者立足于我国企业,围绕IPO上市审计试展开分析,探讨了审计重点和风险防范措施。希望能够为我国企业IPO上市审计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4.
海外上市:规则变迁折射新阶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对资本市场认识的加深,企业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资本市场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中国企业开始积极利用资本市场筹集资金,促进公司治理水平提高.但是由于中国内地资本市场当时刚刚起步,而且主要定位于配合国有企业脱困,能够在A股市场上市融资的企业数量相对于有意上市的企业数量有限,难以在A股市场融资的企业于是开始选择其他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5.
陈雳 《中国金融》2022,(4):52-53
<正>境内企业可基于资本市场结构多元化差异、国际化差异、市场偏好差异和融资成本变化,选择适合的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境内企业境外上市现状目前,大规模的境内企业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在境外上市,境外上市成为境内企业投融资的重要渠道。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境内企业上市融资需求升温。2021年,中企境外上市数量达645家,  相似文献   

6.
李华 《财会学习》2018,(3):159-160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其完善的资本市场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公司在香港上市.但随着近年国内消费市场的急剧增长及资本市场的发展,基于内地业务拓展及融资需求等原因,部分香港上市公司分拆部分业务于A股上市已经逐渐成为其发展战略.本文通过浅析香港上市公司分拆业务于A股上市,以期为其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资本市场也在持续发展壮大,集团企业对于整体上市这种上市方式的关注度持续走高,许多近些年上市的企业也都选择了整体上市这种方式。如果能够合理运用整体上市,对于公司绩效的提高与治理的改善都有显著影响;反之,则会阻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此,本文从整体上市与公司绩效的概念入手,以H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公司整体上市前后公司绩效变化进行分析,找出整体上市对公司绩的影响,并根据影响因素对企业进行整体上市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当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除了所需要的政府资源、产业链资源之外,其中还有一块不可或缺的就是金融资源,从资本融资的角度讲,我们应改变过去企业依赖银行的做法,而完善以资本市场为引导的,也就是非银行体系主导的资本再循环体系。当前许多国内企业加快了海外上市融资的步伐,那么国内企业该怎样进行海外上市融资呢?  相似文献   

9.
2009年10月底,首批28家企业在创业板成功上市,标志着我国创业板市场正式启航。创业板市场弥补了我国当前资本市场体系中间层次的缺失,形成了由我国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创业板市场以及场外市场组成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这对于完善资本市场功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关于国内企业海外间接上市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报告总结了国内企业境外上市的基本情况、方式选择和上市动机,从境外上市中存在的关联交易、刺激地下钱庄发展扰乱金融市场秩序、国有资产流失、国内优势资源与利益分配外流、税收流失、外商直接投资虚增、外汇占款增加影响货币政策独立性和币值稳定等方面分析了海外间接上市可能的风险,讨论了引申出来的三个问题:(1)国际证券交易所竞争加剧,激烈争夺上市资源,交易所逐步分层,分工格局逐步明朗,国内证券市场有边缘化的潜在可能;(2)一些知名跨国公司从海外资本市场撤离值得我国企业思考;(3)交易所的竞争、国内企业在海外间接上市,在货币层面上是货币竞争、货币替代的一种表现方式。最后,报告给出了一些原则性对策思路:(1)发展资本市场;(2)问接融资体系中面向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3)从两个线路上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4)税收政策并轨,清理各种”外资超国民待遇”政策,封死政策套利空问;(5)在我国资本项目逐步放开、国内市场与国际愈加一体的大背景下研究海外间接上市中的相关监管政策问题。  相似文献   

11.
私募股权融资是近年来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兴起并迅速发展的一种融资方式,目前,在我国资本市场上成为与公开发行股权融资并驾齐驱的融资方式.本文从私募股权融资在我国的应用状况入手,以2007年进行过私募股权融资的上市企业为样本,考察了私募股权融资对上市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发现私募股权融资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有显著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境外上市新规能够支持企业依法合规赴境外上市,促进企业利用境外资本市场规范健康发展,防范规避境内监管的套利行为,形成促进境外融资的制度红利中国企业境外上市情况A股市场一度实施审批制和审核制,带来了上市门槛较高、股票发行审核周期较长、审核过程不确定性高、再融资程序复杂等问题。相比之下,境外成熟资本市场上市注册制度更为灵活,  相似文献   

13.
颜秀玲 《云南金融》2012,(1X):142-144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完善,大型企业集团公司整体上市需求越来越强烈,在各种整体上市模式中,换股合并需要现金流少,对于我国集团公司整体上市来说是较好的选择。本文通过对攀钢钢钒并购攀渝钛业和*ST长钢的案例分析,来阐述换股合并在集团公司整体上市中的方法和效果,总结其应用的特点,为后来者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颜秀玲 《时代金融》2012,(3):142-144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完善,大型企业集团公司整体上市需求越来越强烈,在各种整体上市模式中,换股合并需要现金流少,对于我国集团公司整体上市来说是较好的选择。本文通过对攀钢钢钒并购攀渝钛业和*ST长钢的案例分析,来阐述换股合并在集团公司整体上市中的方法和效果,总结其应用的特点,为后来者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的开放,海外上市对于一些在国内上市无望的中小企业无疑开辟了一条明路。本文着眼于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研究,对于目前中国概念股市场低迷的主要原因进行了研究,结合这些原因寻求相关解决方法。对于是否要去美国上市,选择如何的上市方式,上市之后的运作注意点等的探讨对目前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上市的浪潮中,许多企业可能为此付出了过高的税收成本,甚至因此而上市失败或得不偿失。所以进行合理的税务筹划势在必行。企业在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为避免被竞争对手淘汰往往要考虑融资和筹资,从而走上上市之路。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2010年共有476家中国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其中129家企业在境外13个资本市场上市,境内资本市场则共吸引347家企业上市,合计融资1053.54亿美元,平均每家企业融资2.21亿美元,与2009年同期相比,上市数量增加1.7倍,融资额则增加了92.8%。  相似文献   

17.
境外上市融资是境内企业引入境外资本进行合作的高级形式。一个境内企业在海外资本市场上的成功上市,不仅表明这个企业得到了发展所需的资金,同时说明了这个企业在生产技术、财务管理、经营模式、人力资源和发展潜力等多个方面获得了业内人士及市场分析人士的认可,也使其获得的  相似文献   

18.
IPO抑价是资本市场长期存在的现象,信息不对称理论认为IPO抑价率由上市企业的质量所决定,不同抑价率代表市场对企业不同的认可程度。通过对中国文化类企业IPO抑价率和中国资本市场整体IPO抑价率对比,发现文化类企业IPO抑价率显著高于资本市场整体水平,这表明我国证券市场对文化类企业的认同度较高,且一、二级市场对文化产业的认识有一定悖离,文化类股票在资本市场供给的相对不足更为明显。从文化产业成长和资本市场发展两个维度考察,提出应积极推动更多文化类企业上市融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规模变大、效率提高,众多商业银行陆续上市,商业银行内部公司治理必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也将会更加依赖外部公司治理机制的发挥,完善的、有效的资本市场对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外部机制的实现起着关键作用。本文通过分析资本市场融资机制、信息披露制度、股票价格形成机制、控制权机制和整体退出机制,提出上市银行优化资本市场治理机制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吴婧 《海南金融》2015,(4):51-55
国际板的推出可以满足中国资本市场多样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要求以及顺应世界金融市场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境外企业境内上市采取何种模式是我国在推出国际板建设时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境外企业境内上市一般采取存托凭证(DR)和直接上市(IPO)两种方式,两种模式各自存在优缺点,在法律层面上比较分析得出在我国国际板框架下,境外企业在境内采用IPO模式上市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