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市公司大股东增持是指上市公司大股东从股票二级市场上自主购进本公司股票,增加持股份额的行为,是一种我国股票市场上较为常见的股权管理方式.回顾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增持的发展历程,对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增持的发展特征和市场意义进行归纳总结,将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和稳定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2011年,股市单边大幅下降,再次为大股东提供熊市增持机会。文章参考2011年第四季度和2012年一季度大股东增持情况,结合投资理论对大股东增持的动机、方式、市场效应、股价表现进行了简要分析,从中总结了投资有大股东增持现象股票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事件研究法构建超额收益率模型,定量地分析创业板大股东和高管增持股票对于股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创业板大股东和高管增持会在短期起到提振股价的作用,主要集中在公告日当天及后一天,并有一定的持续作用;不同的行业公司股价对于创业板大股东和高管增持的反应不同,信息技术行业对于增持行为的敏感度更高。从影响市场效应因素来看,创业板上市公司估值水平、公司规模对于市场效应有显著负向影响,而财务杠杆则是显著正向影响。最后对于创业板改进监管、完善信息披露以及健全激励机制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取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第一大股东在二级市场上发生增持和减持行为的股票为研究对象,通过事件研究方法、变量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第一大股东在增持前后、减持前后的半年(120个交易日)内的超额收益率具有明显差异,说明第一大股东在二级市场的交易行为具有较明显的市场效应。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市场效应的主要因素,并且比较了这些因素对增持效应和减持效应的影响差异。  相似文献   

5.
陈立泰  田娟  杨睿 《上海金融》2013,(3):85-90,118
本文实证研究了2008年8月至2012年2月中国上市公司的不同类型股东增持对股价及交易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不论是首次增持还是再次增持,高管增持所引起的市场效应都显著小于控股股东、非控股法人股股东;控股股东与非控股法人股股东在首次增持时,产生了显著的负的异常收益率和正的异常交易量,再次增持时,则产生了显著的正的异常收益率和负的异常交易量.考虑到事件集聚性和风险要素变化的噪声影响,本文还进行了干扰排斥性检验,结果证实,上述结论是相对纯净的.  相似文献   

6.
大股东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参与主体,但大股东行为未必都是理性的。本文以大股东增持为研究的切入点,研究了大股东过度自信行为对公司治理有效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大股东过度自信行为对公司治理有效性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而公司外部治理环境的完善对其具有矫正作用。即使剔除政府救市因素对大股东增持的影响,上述研究结论也依然成立。本文认为,在公司治理机制构建中对参与主体非理性因素的考虑,是提高公司治理机制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7.
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开始后,上市公司大股东"增持"现象日益增多,对二级市场标的股票价格带来了正向影响。本文以沪深300成份股作为样本,通过事件研究法和多元回归方法研究大股东增持行为对市场的影响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证明了大股东增持会给市场带来超额收益,并且在增持比例越高情况下,竞争力越小的行业中,超额收益越显著。  相似文献   

8.
胡聪慧  朱菲菲  邱卉敏 《金融研究》2020,483(9):190-206
基于2004-2016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本文发现,股权质押会影响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增持行为,而质押风险管理是股权质押影响大股东增持的潜在渠道。相较于未面临质押预警压力的大股东,面临质押预警压力的大股东更有可能去增持;此外,相较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大股东在面临质押预警压力时更有可能去增持。在经济后果方面,对于同样面临质押预警压力的大股东而言,选择增持会让上市公司股价在之后有更好的表现。本文认为,除了传统的财务动机等之外,缓解自身质押风险是上市公司大股东增持的另一动机;而除了盈余管理、税收规避等管理质押风险的事前措施外,增持是上市公司大股东管理质押风险的另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刘文逸 《证券导刊》2008,(35):60-63
"9.19"A股整体涨停的又一个刻度,汇金增持三大上市银行股票和国资委支持央企回购等利好无疑是原发动力。实际上,早在8月27日《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修改之后,部分上市公司大股东和高管频频增持旗下公司股份,他们也成为本次反弹的直接受益者,这是否意味者上市公司大股东和高管代表的产业资本拥有更灵敏的嗅觉,市场底部即将到来?  相似文献   

10.
9月大股东减持的市值为增持市值的26%,从数量上来说,未来2年平均每月将新增625亿元的减持压力,8月、9月的增持高峰期每月的增持规模也不过30亿元左右,长期来看经济面若有好转,增持若能持续,减持压力才能得以化解。  相似文献   

11.
黄晓 《时代金融》2014,(8Z):164-164
企业如何有效地传递信号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以2009年宣告股东增持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增持的市场反映及信息内涵两个方面分析上市公司股东增持的信号传递效应。  相似文献   

12.
企业如何有效地传递信号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以2009年宣告股东增持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增持的市场反映及信息内涵两个方面分析上市公司股东增持的信号传递效应。  相似文献   

13.
"规模效应"作为证券市场的重要异象,对于其是否仍然存在,诸多学者说法不一。本文以我国上证A股市场为研究对象,从长期与短期两方面对"规模效应"进行了回归分析。检验结果表明,2009年下半年,即短期内,"规模效应"显著存在;而于2005-2009年的长期时段中,仅2007、2008两年表现出"规模效应"。由此得出,我国上证A股市场存在不稳定的"规模效应",并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自4月16日股指重挫以来,上市公司高管增持现象集中出现。5月17日,长航油运和柳化股份均披露了公司高管增持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2008-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大股东增持或减持股票如何影响股价极端波动现象的发生。结果表明:大股东交易强度提升显著增加了股价暴涨暴跌风险,其影响主要来源于大股东减持而非大股东增持;上市公司的信息透明度越低、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管理层权力越小,则大股东交易对股价极端波动风险的影响越显著;较高比例的机构投资者持股和独立董事设置能够有效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督,削弱大股东交易对股价极端波动风险的不利影响。为了进一步规范大股东交易行为、维护股票市场稳定运行,提出以下对策建议:第一,完善规制大股东交易行为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则,防范内幕交易,避免大股东集中、大幅、无序减持股票对市场稳定带来冲击;第二,强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要求,提高信息透明度;第三,推动上市公司吸引机构投资者持股、提高独立董事比例,优化公司内部制衡和外部监督机制,以实现对大股东行为的有效制衡和约束。  相似文献   

16.
戴爽 《证券导刊》2008,(24):77-78
对于大股东推迟解禁和增持股份,不少人认为这是产业资本开始认同金融资本的价值底线的一个信号。我们更倾向于认为推迟解禁是大股东为了稳定股价,保护自身利益所做出的一种姿态,产业资本是否已经开始认同金融资本的价值底线尚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7.
实证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对公司绩效同时存在激励效应和壁垒效应,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呈显著的N型相关关系,即在第一大股东持股占据绝对控股地位(40%)之前,第一大股东的持股具有积极的治理功能;超过了这个区间,大股东的持股对公司绩效则具有消极作用;而随着第一大股东持股的进一步上升(65%以上),控股股东吸取个人利益的动力又会弱化,大股东股权的增加又会导致公司绩效的增加。此外,第一大股东性质对权益激励的影响也因第一大股东持股区间的不同而异,仅在20%~40%这个区间范围内,国家股与公司绩效呈现负相关关系且结果并不显著,而在其他的区间范围,国家股的持有与公司成长性呈现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陈佳 《投资与合作》2014,(4):168-168
随着我国上市企业及股市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数量及市值也在急速增长。然而,随着经济增速放缓,众多上市公司大股东及其实际控制人在自身经营出现问题时,很容易打上市公司的主意。上市公司股东占款问题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上市公司大股东占款问题制约着我国资本市场和经济的发展。本文首先对大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占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进一步分析其危害及其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上市公司大股东占款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A股市场表现     
《证券导刊》2011,(22):86-93
本周港股呈现回落(周内高低位22642-21628),整体按周变动-3.2%,平均日成交667亿,抛售仍然持续但已较上周出现缩量,整周上涨与下跌股份之比为1:4.5。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2008年8月份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关于修改<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六十三条的决定》为背景,详细研究了该规定出台后由上市公司大股东和高管人员所发起的股份增持事件。结论表明,上市公司的股票增持行为主要出于政治动机,而非一般意义上的财务动机。这一发现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转型经济国家公司内部人行为和动机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