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十年来,P2P网贷作为一种高收益的投资工具在我国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论文分析了股票市场变化对P2P网贷市场交易活跃度所造成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股市收益率对P2P网络借贷行为交易活跃度有负向影响,即"牛市"使P2P市场交易活跃度冷却,而股市低迷时则给P2P市场带来交易热度.该结论无论是对P2P平台的自身发展还是监管部门的政策制定都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越来越多的P2P平台都开始探索P2B、P2F等衍生模式的同时,有一些平台仍旧坚守着P2P的本质——个人对个人,民信贷就是其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一个平台。早在互联网金融尚未遍地开花的2012年,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小额信贷模式就已经初露头角。2013年,随着以余额宝为首的货币基金产品的盛行,互联网金融叩开了中国理财市场的大门。2014年,货基收益率重归理性,P2P行业自主进行多元化探索,互联网金融市场迎来加速变革。在这场变革中,P2P行业充当了搅局者的角色,同时也成为受惠最大的行业之一。  相似文献   

3.
P2P“裸奔”     
如果你有1万元闲钱,你会选择存在低利率的银行,还是投向萎靡不振的股市或基金?如果有人推荐一项年收益率为15%~20%的投资,你是否兴趣盎然?收益确实会如此高,这就是P2P网贷的魅力所在。P2P在中国是个舶来品,这种新型的信贷模式的雏形最早可以追溯到个人互助借贷模式——北美华人社区的"标会"或"台会",亲朋好友及社会团体之间通过集会沟通来解决对小额  相似文献   

4.
陆金所等多家P2P平台以"委托定向投资"的名义对接私募资管产品,将资金投资非标固收市场,收益率较高,受到投资者热捧。该类业务对于丰富互联网金融产品、盘活存量有一定积极意义,但隐含诸多风险。本文通过分析该类业务的模式、特点、产生原因及潜在风险,提出制定相关法律、明确监管部门、加强信息披露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4月10日阿里巴巴杀入P2P阿里小微金服旗下理财平台招财宝正式上线,以期限更长、收益率更高的定期理财产品与余额宝形成互补,"投融资信息服务平台"是阿里赋予招财宝的定位。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无异于匹配借款人与投资人的P2P网贷平台。在此后的8月、9月,京东金融及搜狐集团陆续宣布进入P2P行业。拥有大数据及用户优势的互联网企业的加入,卷起了P2P融资的血雨腥风。一时间,业内形成国资系、互联网系、风投系、金融系四大P2P主流血统  相似文献   

6.
经过1年的整顿规范,互联网金融在2017年将面临新的挑战,今天,笔者聊聊互联网金融中的网络小额贷款. "网络小额贷款"的由来 有"互金宪法"之称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十部委意见),第一次从法律法规层面提及网络小额贷款.将网络小额贷款归入网络借贷范畴内,与个体网络借贷(P2P 网络借贷)齐名.在个体网络借贷平台监管风向不明的时代,我们经常会鼓励有条件的资本力量,布局互联网小贷,取得市场主动权.毕竟有放贷人的资格,对于互联网金融产品设计和客户群体有巨大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7.
<正>资产寒冬来临,作为投资者来说,最深刻的感觉不仅是产品收益率下降,更重要的是无标可投。早早点开P2P平台网站,却发现等待投资者的是项目满额的尴尬。经过近几年来的迅猛发展,中国P2P行业累计历史成交额已经突破了万亿元大关,并形成了目前3000多家平台的庞大市场规模。随着央行等十部委联合颁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  相似文献   

8.
作者从去年开始投资P2P,投资很多平台,对投资的平台都进行了比较细致的研究,而且将自己投资P2P的资金做了一个比较好的规划,构建了一个投资组合。大部分资金,作者投资了认为最为安全的低风险、低收益的平台,再拿出一部分钱配置到稍微高收益的平台,最后用很小的一部分钱博取高收益的P2P平台。  相似文献   

9.
2015年,央行牵头发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期待已久的P2P监管政策终于落地.然而,P2P平台跑路、诈骗以及道德风险的存在,使我国在P2P风险监管政策上还需细化和扩展,而美国非营利性平台—Kiva以其独特的风控制度实现了对平台风险良好控制,加之其双层的风控结构可以为我国P2P风险监管政策完善提供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10.
美国P2P借贷服务始于2006年2月Prosper的成立,目前主要有两家借贷款平台:Prosper和Lending Club。Lending Club的贷款量已占据美国P2P借贷服务市场的80%。Lending Club平台于2007年5月低调登陆Facebook,至今经历了三种不同的业务模式:本票模式、银行模式和证券模式。每次业务模式的转变都是与政府监管分不开的,而且每次业务模式的转变都给LendingClub带来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1.
<正>传统的贷款人资质审核、担保函,事实上都没有想象中那么安全。投资人在甄别众多P2P网贷平台时,应合理认识、理性选择最靠谱的安全保障措施,才能规避本息损失的风险。风险高企一直是P2P网络借贷发展的瓶颈。日前第一财经新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P2P借贷服务行业白皮书2013》显示,部分P2P网络借贷平台逾期总额过千万元。事实证明,P2P网贷投资者除需警惕"高收益"所暗藏的风险外,有效辨别安全保障的风控手段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2.
正包括P2P网络借贷在内的互联网金融近年之所以得到快速发展,部分得益于大数据应用。换言之,以大数据为基础、互联网为媒介,金融行业产生了颠覆性变革,"普惠金融"时代加速来临。在"去担保化"热潮来袭的P2P网贷市场,各大平台愈发重视通过大数据建立信用评估体系,进行信息采集、信息分析和信用评估。但即便是行业首家开发自有征信系统的P2P平台"拍拍贷",其信息采集渠道和可信度也颇受质疑,其他起步稍晚的平台面对大数据更是无从下手。如何把握大数据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每一家网贷平台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对我国P2P网贷平台按照股东背景进行聚类分析的基础上,对影响不同聚类网贷平台成交规模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不同聚类中P2P网贷平台成交规模的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即存在个体效应。网贷平台待偿余额、净投资者数量、累计停业平台数量与所有聚类网贷平台成交规模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而平台借款期限、综合收益率水平、平台数量显著负向影响平台成交量。  相似文献   

14.
阿里入局P2P     
正近日,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正式发布招财宝,这一业务与当下火热的P2P业务有着惊人的相似度,而且打出了"变现"的牌子,引人关注。无独有偶,据悉,搜狐也将于近期推出金融平台"搜易贷",重点瞄准P2P领域。事实上,余额宝一枝独秀的局面已成过去,P2P、众筹成为更热门的互联网金融业务,但由于风险较大,互联网巨头此前一直持观望态度。如今互联网巨头的到来,可能会让市场掀起新一轮洗牌。@王磊(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研究员):此举间接表明,互联网巨头正曲线进入P2P行业。不过招财宝与P2P类似,5%-7%的理财收益对传统金融机构形成不了很大的竞争。  相似文献   

15.
正这几年P2P网贷平台的发展速度大家有目共睹,然而背后却暗涌四起,而安全风险成为P2P平台致命的威胁。2008年以来,全球共有1 100多家P2P网上贷款平台破产倒闭,损失超过300亿美元,大部分P2P企业破产皆因黑客攻击引起系统瘫痪,最终导致投资者疯狂提现被迫关门。这股暗涌现在蔓延到中国,情况岌岌可危。"我们是xx联盟,是来收保护费的。"——勒索信息P2P网贷行业最近有点烦,网站平台成为黑客频繁"光顾"的对象——敲诈勒索、网络攻击、偷窃数据,一样都不少。2013年1月9日,人人贷官方微博发布了一条收获1.3亿美元融资的消息,不到2个小时该网站就被黑客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P2P进入广大投资者的眼帘。面对着"互联网思维""高收益"的各种噱头,投资者究竟应该如何抉择?误区一:有本息保障承诺就会更安全如今,不少互联网金融平台都打出"保本保息""担保公司"字样,一些投资者看到这样的标注就放心投资,以为高枕无忧。但承诺终归是承诺,不出现问题还好,一旦出现逾期风险,平台是否会真的兑现,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对于投资人来说,重要的不是关注网贷平台上是否有"保本保息""担保公司"等字样,而是  相似文献   

17.
P2P是不是个好生意? 从面上看,当然不是.因为它盈利难. 笔者这两年接触过许多家P2P平台,有一线的,也有小众的,都是盈利艰难. 对于一个P2P平台来说,主要收入来源是项目服务费,而主要支出在于运营成本和营销费用.要支撑起一个"看得过去"的平台需要相当的代价:要养技术团队(互联网的人力成本是出了名的高昂);要租用宽敞光鲜的场子;要养商务、风控;营销费用步步高升,获客成本居高不下,月砸百万并不稀奇(收入都贡献给"百度们"了)......  相似文献   

18.
P2P借贷平台于2005年起源于欧美市场,并于2006年进入中国。最初这个平台只是小投资者之间的游戏,P2P平台能够有效弥补目前金融市场的空缺,帮助中小企业获取资金。但是经过十年的发展,P2P借贷平台俨然站在了十字路口:在国外,这个平台已经被包括对冲基金在内的机构投资者所主宰,将P2P平台变为一个批发借贷的平台;而在国内,P2P平台的发展则更为尴尬,由于中国信贷市场的道德风险广泛存在以及缺乏有效的金融监管,虽然P2P发展迅速,但是倒闭潮更是一波接一波。本文将从目前国内P2P发展的现状和P2P倒闭潮的原因以及基于一些成功的P2P平台的分析于未来P2P借贷平台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这三个方面来解析处于十字路口的P2P行业该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9.
2015年国家相继出台司法解释和指导意见等,正视民间借贷并作出相应规范。自P2P网络借贷在我国发展以来,借贷平台不断出现异化,与传统的P2P网络借贷相比存在诸多风险,本文将从法律风险和运营风险两方面,以发展最久且较好的拍拍贷为对照进行探究,认为异化的平台主要存在非法集资、诈骗、洗钱等法律风险和破产、平台系统安全、被依法取缔等运营风险。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P2P网贷平台的扩张异常迅猛,由于其门槛低、缺乏监管部门,P2P网贷平台频发卷款潜逃、欺诈、投资者血本无归等事件。本文从我国P2P网贷平台行业概况出发,以典型的P2P网贷平台企业作为例子分析当今行业现状、各自不同的运营模式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关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