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9 毫秒
1.
"十四五"规划提出要不断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步伐,提升产业融合效率和质量.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较强的长三角为研究对象,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为切入点,以期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等提出建设性建议.研究发现,不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类型均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影响程度不同,且这种影响具有外溢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长三角地区,建立一个空间集聚影响因素模型,就知识溢出对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作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存量不仅对本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具有推动作用;同时能通过正向的溢出效应,影响邻近区域的服务业发展;而促进制造业发展和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均能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长三角地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要加强不同地区之间的联合联动,共享知识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共同推进整个区域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生产性服务业是指向生产性企业或组织的生产活动提供生产性服务的一类国民经济产业,具体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金融保险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五产业。生产性服务业作为高附加值产业之一,已成为改善国民经济结构,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突破口。然而,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对制造业的进一步升级不能给予相应的支持与动力,甚至还会影响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内蒙古财经大学商务学院副教授王雪瑞博士所著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研究——基于空间计量的实证》一书,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演进、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与集聚效应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经济增长效应等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我国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的理论假说,并利用我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的匹配样本集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我国制造业生产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越高的地区,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提升越明显;相比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最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更明显;相比低生产率企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高生产率企业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更明显;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但对技术密集型企业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尚未体现。  相似文献   

5.
基于我国30个省市1995~2011年的数据,从全国和区域两个层面就产品内国际分工、区际一体化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进行的实证分析显示:相较于区际一体化,产品内国际分工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促进作用较小,而且这一促进作用目前只在东部地区有所显现。这说明现阶段我国整体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的情况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更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内区域市场的整合;产品内国际分工与区际一体化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在总体上呈现出相互促进和加强的关系。这意味着随着国内区际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地区间分工合作关系的进一步增强,产品内国际分工对我国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促进作用将得到更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聚作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不仅可以提高区域生产效率、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还可能促进碳减排。本文运用双重固定效应空间杜宾模型,基于2005—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专业化集聚与多样化集聚两个维度实证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碳减排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在不同模式下的集聚均有利于碳减排,且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东部地区两种模式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碳减排的影响均显著,中西部地区则不然;在2005—2014年,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碳减排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在2015—2020年影响却显著,且不同行业的集聚形式对碳减排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我国应进一步引导产业合理集聚,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最大限度地利用生产性服务业积累的红利,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碳减排。  相似文献   

7.
二战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生产性服务业,而在中国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处于全球价值链高端的生产性服务业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中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城市建设用地的急剧扩张,造成了耕地面积的大量减少,同时带来了城市土地的粗放利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可以在有限的土地上提高产出效率,带来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应进一步深化生产性服务业体制改革,调整工业企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用地结构,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带动我国城市土地的集约化利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8—2018年30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考量生产性服务业与高技术制造业产业协同集聚、技术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与高技术制造业协同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且不具有非线性关系;技术创新在两产业协同集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且呈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和行业异质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珠三角城市群面板数据,运用全面FGLS方法考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工业竞争力提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工业企业竞争力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反映为对工业企业获利能力的贡献。其中,物流业、金融业、技术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对工业企业利润率的贡献依次递减,表明现阶段传统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作用更大。鉴此,应构建国家价值链,减少对外资的依赖,加大科学和教育的投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等,以助于工业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形成,往往伴随着生产性服务业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程度的提高,及其对产业集群引领、带动功能的增强和辐射半径的扩大。  相似文献   

11.
王磊  陈彦 《金融与经济》2021,(11):54-61,80
从工业排放绿色竞争力、工业产品绿色竞争力以及工业要素绿色竞争力三维度构建工业绿色竞争力评价体系,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工业绿色竞争力之间的作用机理.基于2010—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与工业绿色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在东部地区为"倒U型",在中西部地区不显著;多样化集聚与工业绿色竞争力之间存在"U型"关系,集聚达到一定程度后会产生促进作用.进一步检验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工业绿色竞争力的影响存在FDI的双重门槛效应.实际利用外资额占GDP的比重跨越门槛值0.1395后,对工业绿色竞争力提升的促进作用达到最大,当增加至0.1417后,促进作用大幅下降且不显著.因此,要引导生产性服务业的合理集聚,优化FDI投资结构,因地制宜促进工业绿色竞争力提升.  相似文献   

12.
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构建城市面板数据的空间滞后和空间误差模型,考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新型城镇化在空间上存在自相关现象,并已形成东部沿海城市的高值集聚区和西部城市的低值集聚区;我国各城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存在空间依赖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居民收入对新型城镇化的正向作用显著;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效果由显著变得不显著;政府政策支持和外商直接投资对新型城镇化的正向影响日益显著。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2014-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从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水平角度考察我国285个地级市流动人口的迁移意愿。研究发现:两者的协同集聚会促进流动人口向城市迁移,协同集聚水平的影响具有城市规模上的异质性,常住人口规模100万以上城市分样本回归结果表现出更强的显著性;同时高收入、高学历人群的迁移意愿更强,但高房价会削弱意愿。为此,本文提出各地政府应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融资租赁业是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但是上海融资租赁业和北京、天津存在差距,这与上海国际性大都市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极不相称.上海具备发展融资租赁业的强大优势,包括具有强大的制造业产业发展基础,高新技术、基础设施对融资租赁有强大需求,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具有强大的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的集聚效应,因此有必要采取对策措施克服种种障碍,大力发展融资租赁业,提升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产业发展需要重塑价值链,力求在供给侧实现从高增速向高质量转换,在需求侧实现从外循环向内循环转换,在动力侧实现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要立足现实需求,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加速内外循环优化以及创新驱动价值链攀升。遵循“加强价值链整合、推动融合化发展”“打造多层次载体、推动集聚化发展”“扩大服务业开放、推动国际化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高端化发展”“加快服务业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相似文献   

16.
2005年以来,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都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并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在这样的背景下,天津市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天津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指明了方向。本文首先指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随后分析了天津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情况、特点和问题,并就如何促进天津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1.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生产性服务业足指直接或间接为生产过程提供中间服务的服务型产业,它涉及信息收集、处理、交换的相互传递、管理等活动,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商务组织和管理机构.目前,生产性服务己成为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在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日益显著.而河北省的生产性服务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对滞后.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突破口来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加快发展,对于提升第一、二产业竞争力,增强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渗透力,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是现代区域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发展规律,并已成为区域经济的新增长极以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根据集聚经济的外部性,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类型可以分为专业化集聚与多样化集聚。专业化集聚通过规模经济、竞争、专业化与知识外溢带来的外溢效应促进制造业升级:规模经济效应通过降低服务成本与价格,从而降低了制造业企业的成本;竞争效应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或优化业务流程,从而提高制造业的附加值与技术水平;专业化效应通过创新与差异化,以及服务专业化促进制造业技术创新;知识外溢效应通过人力资源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制造业产业升级。多样化集聚则通过规模经济、合作与知识溢出带来的外溢效应促进制造业产业升级:规模经济效应通过降低服务成本与价格提高制造业资源配置效率;合作效应以服务模式创新为路径改进制造业企业发展模式;知识溢出效应体现为不同行业的人力资源流动与知识、信息交流,并在制造业企业之间传递与扩散,促进制造业升级。  相似文献   

19.
龙枚梅 《金卡工程》2009,13(6):201-201
近年来,生产性服务业在推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四川省成都市位例,对其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进行分析,强调加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区域竞争力,从而促进成都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根据江苏省1989-2009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对江苏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货物贸易的长期和短期的关系进行协整检验并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结果显示它们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和短期的修正效应。制造业的发展带动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货物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相对于货物贸易,生产性服务业的作用没有完全显现,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与制造业的有机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