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视角,本文引入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制度,通过设定两种补贴标准和四种补贴覆盖率等交互组合补贴方式,并结合农村老年人口、补贴标准及补贴标准增长率等因素,测算了2019-2050年政府购买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所需资金及其对政府财政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购买资金数额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补贴标准对服务购买资金的影响较大。在固定比例补贴覆盖率(10%、50%和100%)下,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购买资金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在逐步提高补贴覆盖率下,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购买资金随补贴覆盖率的提高而增加,并于2050年前后达到峰值。在交互组合的8种补贴方式中,有6种补贴方式下的政府购买服务资金占当期财政支出的比重较低,对财政的影响较小,其余2种补贴方式将对财政产生一定的压力。为此,政府购买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应以低水平开启,通过构建多元化的购买服务资金体系,进而推动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辽宁省S镇农村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调查发现,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更加符合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意愿。依据克雷顿·奥尔德弗"ERG"需求层次理论,将农村老年人需求分为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赡养三个层次。通过李克特量表法衡量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强度得出,农村老年人所需的医疗保健和精神赡养与生活照料相比需求强度较高。运用spearman相关系数模型测算了年龄、性别、生活自理能力、婚姻状况、健康自评等因素对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强度的影响程度。为此,我国发展农村居家养老服务需要尊重老年人的养老意愿,以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强度为依据实施精准供给,积极完善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政策支持体系,逐步满足农村社区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3.
乔君君 《中国外资》2011,(2):180-181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共性问题,中国尤为严重。中国上海于1979年在全国率先进入人口老龄化城市行列。上海市静安区居家养老服务在上海市二十多年的摸索前进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也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如何完善居家养老体系是解决我们老龄化压力,提高养老服务质量的关键。本文通过实地调研的方法针对居家养老服务中的主要要素即服务对象的需求和对策展开分析,以求找到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共性问题,中国尤为严重.中国上海于1979年在全国率先进入人口老龄化城市行列.上海市静安区居家养老服务在上海市二十多年的摸索前进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也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如何完善居家养老体系是解决我们老龄化压力,提高养老服务质量的关键.本文通过实地调研的方法针对居家养老服务中的主要要素即服务对象的需求和对策展开分析,以求找到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张歌 《中国外资》2013,(22):1-3,24
居家养老已成为当前最主要的养老方式,其资金的筹措倡导多元化。本文从居家养老服务的内涵入手,分析了居家养老服务资金的供求状况,进而深入研究了居家养老服务的资金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产业已经初具规模,但由于老年人需求多样化而政府的能力有限,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存在着诸多问题。我国居家养老服务应走公共服务的产业化道路,关键是政府、市场和家庭的职能需要合理定位。政府作为政策制定者负责宏观政策指导并给予资金、基础设施的支持;市场是服务的提供者,应积极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家庭作为居家养老服务的消费者,要及时向政府反馈市场的服务情况。  相似文献   

7.
自2000年步入老龄社会以来,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并呈现老年人口高龄化、空巢化趋势,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数量急剧增加。我国高度重视人口高龄化问题,"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了"十二五"时期老年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重点方向,按照《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十二五"期间将"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健全"。据此,本文研究了中国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现状,中国养老服务的财税政策现状,提出了促进中国养老服务发展的重点财税政策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当前老龄化的社会语境下,社区居家养老成为一股新兴的力量出现在养老服务市场.社区居家养老既保留了传统家庭养老的特点,又结合专业化的养老机构,是未来养老服务市场上一股不可逆转的趋势.本文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这一当下热点为背景,将研究对象放在国企改制型社区的微观场域,并以T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作为个案,进一步剖析这一特殊情境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悖论,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为增强这一方面理论研究的厚度做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当前老龄化的社会语境下,社区居家养老成为一股新兴的力量出现在养老服务市场。社区居家养老既保留了传统家庭养老的特点,又结合专业化的养老机构,是未来养老服务市场上一股不可逆转的趋势。本文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这一当下热点为背景,将研究对象放在国企改制型社区的微观场域,并以T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作为个案,进一步剖析这一特殊情境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悖论,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为增强这一方面理论研究的厚度做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老年人养老需求日益增加,为了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社区通过服务模式的创新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养老服务项目。本文运用个体差异理论分析"互联网+"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发现老年人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文化程度、居住情况和收入水平对"互联网+"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不断提高老年人收入,加快发展"互联网+"助餐服务,以需求为导向提供个性化养老服务,更新理念及提升"互联网+"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技术,营造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氛围,对推进"互联网+"养老服务建设和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我国未来养老服务的重要发展方向,对于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多元体系中,家庭处于基础性地位,满足老年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养老需求;社区处于依托性地位,满足老年人在社会参与、娱乐休闲、心理调适、学习咨询等方面的需求;市场处于补充性地位,满足老年人更高级、更专业层面的需求.只有在三者结合的基础上,构建相互支持的多元服务体系,才能真正实现居家养老服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实践表明,居家养老是符合老年人偏好、有助于维护家庭关系、经济成本更优的养老方式。居家养老已经成为近年来国内学术研究的重要议题,相关主题学术论文数量已超过万篇。考虑到政策、实践及学术研究的共同需要,本文对当前有关居家养老议题的研究进行系统梳理。首先,基于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本文对居家养老相关主题文献进行系统搜索,分析发现,当前研究对居家养老的定义分为资源说、地点说、混合说三种解释,研究视角主要围绕居家养老服务的责任主体、服务对象、服务递送、服务评价等实践问题展开。其次,本文围绕英国社区照护政策"去机构化"转型对福利多元主义和女性主义所产生的两种政策导向进行了解释。本文建议,国内应加强居家养老主题的学理性研究,呼吁关注老年人心理和精神照护需求,以及加强对家庭照护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作为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和更新,居家养老和居家养老服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变迁的产物,是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加快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重中之重。根据多年的实践表明,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以充分尊重和满足老年人需求为基础,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口老龄化形势相适应;与此同时,还需要在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培养的基础上,促进城乡服务均衡发展,发挥市场在养老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是我国未来养老服务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对于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多元体系中,家庭居于基础地位,承担基本物资供给和精神养老功能;社区处于依托性地位,承担老年人社会参与、对于社会参与、娱乐休闲、心理调适、学习咨询等方面的需求;市场处于补充性地位,主要满足老年人更高、更专业层面的需求.只有将三者结合基础上,建构相互支持的多元服务体系,才能真正实现居家养老服务事业可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全国公开统计数据、跟踪调查数据和学术文献数据,从服务的潜在需求和可供水平、3年动态的服务供需变化和多地区服务供需状况对比三个维度,考察了我国城镇居家养老服务供需状况。结果表明:城镇居家养老服务整体上处于需求大于供给的状态,且这种供不应求在当前及今后一定时期将是常态。需求上,将面临较大的居家养老服务现实和潜在缺口,国家需提前做好能够保障老年人生活的应对措施和策略。供给上,居家养老服务不容乐观,表现为居家养老服务的可供水平略显不稳定,实际供给水平和效果难以直观测量。动态看,随着经济的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有所缓和,但供需失衡的根本状况没有改变。分地区看,虽然各地居家养老服务发展进度不一,具体项目设置有异,但在主要服务项目的供需上却一致性地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失衡状态。  相似文献   

16.
社会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难题,作为一个新型的养老模式,智慧居家养老将在养老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理论界智慧居家养老服务质量评价相关研究尚属空白,同时实务界也迫切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本文以广州市为例,尝试开发了智慧居家养老服务质量量表,建立智慧居家养老服务质量评价模型,试图促进智慧养老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城镇居民为研究对象,从养老质量期望、潜在资源、服务需求、具体意愿为起点,对城镇居民居家养老方式选择进行性别比较,并以个人特征、家庭特征、职业状况及服务需求为视角,分析城镇女性的养老期望和养老方式选择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城镇居民居家养老方式选择总体差异不显著,在具体选择方面略有差异;个人特征、家庭特征、职业情况及服务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城镇居家养老方式选择.对此,立足差异,善用资源,增强城镇女性养老的潜在能力,构建性别意识的居家养老及服务政策支持体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我国跑步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的时代,2011年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养老问题成为一个热点。应对未富先老的挑战,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多元化的养老服务模式,加快推进以养老服务社会化为重点的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化养老服务系,已日益成为目前中国养老问题合理的历史选择。  相似文献   

19.
在农村地区发展居家养老服务面临严格的预算约束,不同居家养老项目的实施应有先后次序。一般来说,老年人对不同居家养老项目的需求强度、迫切性和不可或缺性存在差异,这个差异即为需求弹性,基于浙江老年人的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证明了居家养老项目需求弹性的客观存在,根据弹性居家养老项目分为四类,对各类项目可确定轻重缓急不同的工作策略。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转变日益迅速,传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凸显,已经无法满足老年人对及时性、灵活性、多样性、便捷性养老服务的需求。然而,"互联网+"与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融合发展将会为这些难题的解决提供新的工具和思路。为此,本文以"互联网+"与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深度融合为切入点,在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分别以政策基础、技术基础、经济基础、心理基础这四个视角来剖析在我国构建"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可行性,从而为"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健康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