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鼓励县域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的金融支持,财政部2009年4月下发了《财政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金[2009]30号,以下简称《办法》),通过财政激励引导金融支农。但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涉农贷款统计与财政审核认定标准不一、金融机构申报数据欠准确、奖励资金欠及时到位、增幅制定偏高无差别奖励等问题,影响政策的有效落实和作用发挥,建议修订完善。一、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一)涉农贷款统计与财政审核认定标准不一,重复统计。涉农贷款统计制度将注册地在县域的所有企事业单位、经济组织(不管是否涉农)全部纳入统计范畴,而《办法》虽遵从涉农贷款统计制度的具体统计口径,但又明确涉农贷款  相似文献   

2.
代文化 《甘肃金融》2010,(11):70-70
(一)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增加金融资源向农村地区投放的吸引力。一是扩大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试点范围,建立和完善财政促进金融支农的长效机制,引导社会资金回流"三农"。二是政府要对新设金融机构从网点建设用地审批、营业税  相似文献   

3.
为了建立和完善财政促进金融支农的长效机制,加大对农村金融发展的支持力度,发挥财政撬动社会资金流向"三农"的杠杆效应,自2009年以来,我国在部分地区开展了财政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试点。财政部驻湖北专员办检查组2012年4月对湖北省的9个市(州)的2010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检查。检查发现,有23个县(市)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  相似文献   

4.
范应胜 《时代金融》2013,(20):243-244
目前,由财政部组织实施的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其目的在于通过财政部门建立奖励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和激励县域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放,支持农业发展。此项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辖区金融机构信贷投向"三农"的积极性,对促进地方农业经济发展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其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对涉农贷款奖励政策的实施效应进行分析,指出所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对如何进一步完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体系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杨凤琪 《财政监督》2013,(11):75-77
为了有效增加涉农信贷投放,支持“三农”发展.协调农村金融需求与金融供给的矛盾.促进农村金融机构与农村经济的共同发展,国家于2009年出台了对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实行奖励的政策。通过近三年的实施效果来看.这一政策对“三农”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为县域金融机构带来了一定的收益.也有效地协调了县域金融机构与“三农”的关系。本文对湖北省中央财政金融贴补奖资金的使用情况的检查和调研中发现的此项政策在具体执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徐浩鸿 《时代金融》2013,(14):310-311
涉农金融服务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更是县域金融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然而,由于农业的周期性、农村的滞后性、农民的弱势性,致使贫困县域涉农金融服务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应当引起各级各部门特别是上级金融部门的关注和重视,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一、贫困县域涉农金融服务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涉农金融理念"摇摆不定"由于涉农金融服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金融机构自身商业化经营理念和上级考核机制导向的推动下,县级金融机构的涉农服务理念不可避免地产生摇摆,"三农"金融服务工作的热情减退,参与的积极性有所下降。譬如,从惠农卡发放及授信上看:砚山县农行  相似文献   

7.
汪水文 《财政监督》2012,(21):39-41
为了有效增加涉农信贷投放,支持"三农"发展,协调农村金融需求与金融供给的矛盾,促进农村金融机构与农村经济的共同发展,国家出台了对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实行奖励的政策。从近三年的实施效果来看,这一政策对"三农"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促  相似文献   

8.
继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之后,又已连续十余年以中央"一号文件"安排部署支持"三农"的政策意见。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在支持"三农"方面也做出了很多贡献。但是,"三农"贷款难的问题依然存在,甚至出现一边"三农"融资难一边涉农金融机构有资金放不出去的问题。本文将针对金融支农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财政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文件要求,依据中国人民银行银发【2007】246号文件对4项涉农贷款增量进行财政奖励,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央行文件对此说明诠释并不全面也不够具体,致使在实践操作中存在以下几种现象和问题,不利于该项政策的实施。笔者通过对财政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一、目前存在的问题(一)"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支农贷款"定义不清晰一是企业所在地定义不清,不清楚是企业注册、登记所在地还是在生产经营所  相似文献   

10.
张越 《甘肃金融》2016,(11):4-7
文章分析了"三农"发展及金融支持的现状,指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如:农户自主获取信贷资金较难、金融创新能力有待增强、金融知识普及教育还不深入、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与需求不平衡、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仍有待完善等.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完善农村金融信贷支持政策、鼓励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进入农村市场直接为"三农"服务、有效解决农村信贷资金供需矛盾、涉农金融机构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长效机制等.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一直是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主要力量,因此农村信用社的数据质量对一个地区整体的金融支持“三农”数据质量会有重要影响。为提高农村信用社金融统计报表的质量,确保对本地区金融支持“三农”情况的准确把握,人民银行通化市中心支行通过督促辖内金融机构认真落实人民银行各项金融统计制度,积极推进金融统计标准化工作,并针对辖区内农村信用社报表错误比例较高的现象开发了《农村信用社涉农贷款报表白动生成系统》,该系统可实现对农村信用社贷款逐笔自动筛选、归类,有效甄别农村信用社涉农贷款报表科目归类错误,准确测算辖区涉农贷款规模,为提升整体履职水平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中央连续出台"一号文件",进一步突出了"三农"重要地位。涉农金融机构不断加强金融服务,支农力度明显加大。但从总体上看,农村金融发展依旧滞后于农村经济发展,金融支持"三农"仍存在着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金融支持"三农"发展存在的  相似文献   

13.
为了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财政部于2010年9月出台了《财政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管理办法》,极大地调动了县域金融机构信贷支农的积极性。但由于涉农贷款专项统计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各地区、各金融机构在执行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时由于理解存在偏差,执行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标准不一,统计口径不一致,造成涉农贷款专项统计数据质量良莠不齐,影响了国家对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服务"三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要求,是建设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举措。金融机构作为资金总闸门之一,是服务"三农"的重要力量。这些年,金融机构在服务"三农"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涉农金融机构加大服务"三农"的力度,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对于服务"三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涉农贷款的资产质量问题开始出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第二次发布《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报告显示,金融机构涉农贷款明显增长,涉农金融主体不断增加,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持续创新。一方面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金融监管部门出台了系列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去农村;另一方面,城商行向农村突围,农村信用社不断丰富业务品种,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大批涌现。欣喜的同时,我们也在思考:金融业应当如何服务"三农"、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国家支农惠农政策不断出台,银行业金融机构触角持续向县域、乡镇延伸,农村支付环境不断优化,农村信用社基本实现了乡镇"全覆盖",贷款倾斜力度明显加大,涉农金融产品及服务方式不断创新,金融服务"三农"的效率显著提高,支农惠农效果较为显著。然而笔者通过对岳阳市调查发现,农村金融服务仍然存在诸多不足,无法有效满足不断增长的农村金融需求。一、农村金融服务方式现状(一)涉农金融机构竞争格局逐渐形成。近年来,随着农  相似文献   

17.
李军  李娟 《甘肃金融》2010,(4):73-73
(一)完善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激励机制。加强财税政策与农村金融政策的有效衔接,落实和完善涉农贷款税收优惠、定向费用补贴、增量奖励等政策,进一步完善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的考核办法,以鼓励金融机构发放农业农村贷款。金融机构还应把开展农村消费信贷业务当作整个信贷业务新的增长点。结合农民的消费习惯,完善消费信贷品  相似文献   

18.
王彦青 《河北金融》2013,(12):3-4,11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多次出台文件强调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强金融支农力度,支持更多信贷资金流向“三农”和新农村建设.河北省各级各类金融机构积极贯彻文件要求,涉农金融服务主体日益增多,信贷产品不断创新,资金分布也更趋合理.但仍需健全壮大基层涉农机构,建立县域涉农贷款的投放激励机制,完善农村保险体系,加强金融与财政政策配合,助推涉农信贷发展,满足“三农”日益增长的资金和金融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9.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对传统金融机构经营发展产生了技术溢出和市场挤出两种截然相反的效应。因此,数字普惠金融是否有助于促进正规金融服务下沉,从而有效缓解传统农村金融约束,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本文从传统信贷支农的角度出发,使用2012—2019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涉农贷款数据,对数字普惠金融与传统农村金融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会显著促进涉农贷款增长,从而缓解“三农”融资约束,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此种效果更为明显;分维度看,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使用深度这一维度对传统农村金融产生影响,其次是覆盖广度;分主体看,数字普惠金融与传统金融机构农户贷款之间无显著关系,与农村企业和各类组织贷款微相关,而对城市涉农贷款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说明当前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明显的数字排斥问题,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下沉力度有待进一步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程度会弱化数字普惠金融对传统农村金融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有关"定向实行税收优惠、费用补贴等政策"的精神,引导和激励金融机构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更好地发挥财政政策撬动社会资金流向"三农"的杠杆效应,财政部于2008年开始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试点。2010年9月25日财政部出台了《财政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