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居民在某一特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的全部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所产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记录.提高竞争力的对外经济政策,发展和国际收支的研究探讨,促进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在本文中,从近几年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的分析,中国的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的原因,提出了促进中国的国际支付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2.
管涛 《中国外汇》2014,(1):22-25
国际收支平衡与否,与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密切相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意。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国际收支平衡问题。党的十六大首次把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四大宏观调控目标之一。2006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中国国际收支的主要矛盾已经从外汇短缺转为贸易顺差过大、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并强调必须把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作为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任务。近年来,中国国际收支状况已有明显改善,市场化的国际收支调节体制机制初步建  相似文献   

3.
张明 《中国外汇》2013,(5):14-17
结构性因素与周期性因素均在2012年中国国际收支的改善上发挥了作用。可持续的国际收支平衡机制建立在即。2012年,中国国际收支终于打破多年来的"双顺差",形成了"经常项目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的自主平衡格局。国际收支的改善离不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以劳动力为代表的国内要素价格调整等结构性的改革,也离不开2012年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国际金融动荡加剧、国内经济增长减速等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这意味着中国国际收支的基础尚不稳固。  相似文献   

4.
管涛 《中国外汇》2015,(3):28-30
《中国外汇》:2015年的国际收支工作将如何开展?总体规划是什么?管涛:2015年,国际收支工作将按照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外汇管理工作会议的部署,紧紧围绕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推进外汇管理的"五个转变"。具体工作方面,将继续完善国际收支统计制度基础;强化跨境资金流动双向监测预警分析;改进银行外汇收支  相似文献   

5.
张彤 《时代金融》2013,(20):14-15,2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已成为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的重要力量,但不断增长的"双顺差"和规模庞大的外汇储备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制约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原则,在国际平衡收支表中,经常账户与资本和金融账户本应该呈现一顺一逆的状态,像中国持续多年来保持较大双顺差现象实属罕见。本文从1997~2012年国际收支平衡表入手,分析了近五年来的国际收支主要特征,并针对这一现象,分析了原因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国际收支结构优化的国际借鉴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收支不平衡加剧是当前金融领域中存在的主要矛盾之一。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已成为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而解决国际收支平衡问题,优化和调整国际收支结构已成重要的一环。综观改革开放以来的国际收支结构,中国经历了经常项目逆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上个世纪80年代)与经常项目顺差+  相似文献   

7.
2013年,中国国际收支重现"双顺差"局面,再次面临较大的资本流入压力。面对着一波波"热钱"袭击,外汇局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并辅以专项检查,有效遏制了无真实交易背景的虚假贸易融资行为,防范了异常外汇资金跨境流动。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已步入深水区。本着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2013年外汇管理改革的着力点放在了继续推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层面:改革服务贸易外汇管理方式、简化外债登记管理、松绑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整合资本项目信息系统、丰富外汇市场交易主体和品种……实践证明,在我国国际收支平衡基础不十分牢固的情况下,随着我国加速融入世界经济,通过行政手  相似文献   

8.
为贯彻落实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年初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关于"将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作为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一项重要任务"的决定,外汇管理部门从国家整体经济利益的大局出发,积极采取措施,调整金融机构短期外债管理政策,抑制短期外债过快增长,在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同时,重点防范短期外债风险,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在金融机构及社会各界的全力配合下,短期外债管理改革得以顺利实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9.
2000年后中国经济进入迅速发展的"黄金十年",年均GDP增长达到2位数,呈现出经济起飞的良好态势。然而,在此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不平衡问题,贸易平衡从略微逆差到外汇储备跃居全球第一,国际收支不平衡凸显。国际收支平衡问题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之一。认识和理解巨额贸易顺差的特征和性质,对于政策调整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贸易失衡的性质与特征中国的国际收支失衡规模可  相似文献   

10.
2008年上半年我国外汇储备突破1.8万亿美元,达到18088亿美元,同比增长35.73%。高额的外汇储备和持续的双顺差格局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已逐步显现,如何运用各种手段调整、改善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已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基于当前我国目前国际收支状况,分析长期持续双顺差对我国经济的主要影响,提出了改善国际收支"双顺差"、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1.
2013年,我国国际收支再次出现较大净流入格局。2013年前三季度,我国经常项目顺差1388亿美元,较2012年同期略有下降;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992亿美元,而2012年同期为逆差368亿美元。2013年9月末,我国新增外汇储备3017亿美元,同比多增2378亿美元。我国国际收支再次出现"双顺差"格局,是国内环境与国际环境、长期因素与短期因素、实体经济和投融资活动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它表明,当前我国国际收支趋向平衡的基础尚不牢固,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依然任重道远、意义重大。从实体经济层面看,国际收支平衡是四大宏观调控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影响和再平衡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国际收支的双顺差问题由来已久。双顺差带来的外汇储备巨额累积形成人民币升值压力,同时造成流动性过剩,使得中国经济存在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泡沫预期,央行数量型紧缩货币政策并不能"封存"过剩流动性乃至消除流动性过剩带来的不良影响,需要实现国际收支的再平衡才能彻底消除流动性过剩的威胁。从双顺差的内涵和现状分析入手,研究双顺差的成因及其对中国经济利益的影响,并提出中国国际收支的再平衡机制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常思 《中国外汇》2007,(12):19-20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在2007年初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就已强调,国际收支不平衡加剧是金融领域中存在的主要矛后之一。2007年,外汇管理部门认真贯彻了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按照"推改革、促流出、重监管、抓手段"的工作思路,尽力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外汇管理热点连连。  相似文献   

14.
穆志谦 《中国外汇》2014,(13):26-27
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是中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并通过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尤其是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重逐年回落,最近几年已经回落到国际认可的合理水平以内。人民币汇率也随之趋于均衡水平。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王小奕在接受中国外汇管理杂志社社长穆志谦的采访中认为,中国的国际收支正趋于平衡,近中期将保持这一趋势;但要彻底消除国际收支失衡的因素,最终还要取决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是否到位。  相似文献   

15.
回顾我国宏观调控目标体系的演变过程,可以发现其逐步完善的特征清晰可见,并最终定型为"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然而,从和谐社会这一视角加以审视,这一目标体系仍然存在缺陷。和谐社会的特征及其目标和宏观调控目标体系密切相关。为客观反映和谐社会的要求,应该把我国的宏观调控目标体系创新为:"经济持续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收入分配合理,人与自然和谐"。  相似文献   

16.
党中央国务院对国际收支问题十分关注。在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明确提出了“必须把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作为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任务”,从科学发展的高度,指明了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国家外汇管理局在全国外汇管理工作会议上也明确指出,要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努力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因此,我们一定要全面认识和深入领会当前的国际收支形势,全面落实国家外汇管理局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一系列战略部署,认真做好当前的外汇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7.
我国持续双顺差现象是一种收支状况的失衡,是我国国际收支的主要矛盾。国际收支顺差的持续扩大,将会极大地影响当前的物价和房价调控工作。对外经济的失衡将加剧国内经济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的矛盾。本文通过对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现状及成因的分析,结合某些国家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相关经验,进而提出当前双顺差问题的治理对策,以期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我国经济金融等综合角度看。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具有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的重要影响。其中自身经济阶段和金融条件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不仅是我国短期经济金融利益的保障。而且是我国长期经济发展的调控目标和改善方向。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更是我国经济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 本刊邀请五位嘉宾共同来分析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现状及影响。探讨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成因及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国际收支连年“双顺差”、外汇储备突破万亿、2005年以来的汇率度改革,这些热点问题都反映了中国经济外部不平衡的现状。在这一背景下,笔者分析了人民币升值的国际收支效应、收入效应和宏观经济效应,剖析了中国经济外部不平衡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发展的内在不平衡以及市场经济制度的不完善,并由此提出了短期和长期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当前尚不能将扩大ODI作为平衡国际收支的主要工具和手段。国际收支的自我平衡更多地要依靠转方式、调结构和扩内需。2012年,中国"双顺差"结构被打破,并形成以"资本项目逆差"部分平衡"经常项目顺差"的局面,表明我国国际收支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对外直接投资占国际收支顺差的比重迅速上升。这是否意味着可将扩大对外直接投资(ODI)作为未来平衡国际收支的主要工具和手段呢?ODI对国际收支的影响迅速放大"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