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本文认为中国在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参与地区经济合作、主动构建贸易自由区以及大力拓展能源进口渠道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外交成就,促进了中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的迅速提升。为了确保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经济外交必须从具体的经济实务方面的活动转向整体性与战略上的研究与规划,承担更高层次的战略责任。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中国在对外经济上的依赖性不断增强,当然中国外交也要为变化了的中国服务。近年来,中国在外交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而中国新一代领导人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外交理念,得到国内外的广泛的认可,中国外交本着“以人为本、求真务实”精神,在面向公众、服务公众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与时代的要求、广大公众的期望和一些发达国家开展公众外交的情况相比还有差距,面临不少挑战。  相似文献   

3.
经济外交,,具体来说,就是拥有主权的国家、该国家代表机构或人员运用经济方法实现经济目标,或是借助经济方法实现非经济目标而运用的外交政策和行为。随着时代的进步,全球贸易经济交互日益密切,其涉及到的经济外交就显得尤为的重要,已成为各个国家外交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本国的对外经贸关系良好的开展。本文主要阐述了经济外交的具体概念和作用,分析中国对阿拉伯国家进行经济外交的影响因素,探讨新时期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经济外交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中日民间交流,亦称中日"民间外交",是在20世纪50年代两国尚未复交,按照国际法仍处于战争状态的情况下而进行的一种非官方交往方式。中日民间外交通过中日双方友好团体和人士的共同努力,"以官促民",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打开了中日两国建交的大门,起到了官方外交不具备的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日本小泉内阁上台,政治交往一度冷淡,"政冷经热"局面开始出现,作为对官方外交的补充,民间外交在推动中日关系的发展上也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历史回顾、现状分析以及未来展望三个方面对中日"民间外交"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中国政府迄今为止提出的最具雄心的综合性地区经济合作战略.在规划、推动和落实"一带一路"构想的过程中,中国经济外交的理念、实践和策略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这些挑战对中国的经济能力和外交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在推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过程中认真应对.  相似文献   

6.
现代通讯技术、传媒技术的日益发展,使公众拥有更多的渠道获取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的信息,民众对外交政策的影响力进一步加大.信息时代所引起的社会、观念和沟通方式等各个层面的深刻变革推动了当代外交各个层面的重大变革,为公众外交提供了适宜的社会环境.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公众外交开始受到各国的重视,其作用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7.
那朝英 《中国外资》2009,(12):225-226
现代通讯技术、传媒技术的日益发展,使公众拥有更多的渠道获取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的信息.民众对外交政策的影响力进一步加大。信息时代所引起的社会、观念和沟通方式等各个层面的深刻变革推动了当代外交各个层面的重大变革,为公众外交提供了适宜的社会环境。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公众外交开始受到各国的重视,其作用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8.
媒体观点     
《黑龙江金融》2014,(11):6-6
日本《外交学者》:APEC、东亚峰会和G20峰会之后,中国跃升为全球领袖 11月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常繁忙的月份。本月在中国(APEC会议)、缅甸(东亚峰会)和澳大利亚(G20峰会)举行了3个很重要的多边会议。这三个会议的最重要结果是,中国脱颖而出,成为一个真正的全球领袖。确切地说,中国实现了具体的经济、外交和战略目标。首先,在外交领域,经过两年的"寒流"之后,中国稳定了与日本的关系。虽然习近平与安倍的会晤不如一些人所讲的那样成果丰硕,但至少给中日改善关系提供了喘息空间。  相似文献   

9.
刘丽萍 《投资与合作》2014,(11):361-362
近年来,随着全球极端气候现象的增加,气候变化问题早已从单纯的科学问题演变为事关政治、经济、安全等各方面利益的综合性问题.该问题涉及全球各个国家,需要各国合作解决,由此气候外交应运而生.中国是国际社会气候外交的积极参与者,气候外交既是中国大外交的一部分,又将影响国内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本文旨在论析中国气候外交的演变历程、存在问题与应对建议,供探讨交流.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伊始,我国成功的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全球化进程得到了进一步加快,随之而来的影响是我国商务外交策略的质的转变.笔者通过参考众多研究文献,以我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角度入手,对我国的商务外交策略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探讨目标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1.
朱振 《中国外资》2010,(10):235-235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中国已经走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与世界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要继续发展必须有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世各国对中国的误解和偏见,既不利于中国,也不利于世界。因此,公共外交是中国赢取世界信任、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和争取国际语语权必做的功课。本文从中国为何需要开展公共外交、新时期中国公共外交面临的挑战及新时期中国公共外交建设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并提出一些理论观点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中国已经走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与世界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要继续发展必须有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世界各国对中国的误解和偏见,既不利于中国,也不利于世界.因此,公共外交是中国赢取世界信任、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和争取国际话语权必做的功课.本文从中国为何需要开展公共外交、新时期中国公共外交面临的挑战以及新时期中国公共外交建设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并提出一些理论观点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陈松涛 《中国外资》2023,(16):21-23
<正>2023年《印太展望》规划了孟加拉国新的发展愿景和目标,但当前该国的挑战是如何从低附加值的服务和产出转向高附加值的增长模式、扩展出口市场、改善国内治理等,适当的政策和良治是维持发展的关键。经济外交是国家通过外交博弈来实现发展战略的一种重要手段。孟加拉国独立以来,经济困顿、长期的发展乏力和贫困等现实情形决定了其经济外交成为国家外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获得更多外来投资、  相似文献   

14.
新冠肺炎疫情在俄罗斯蔓延后,给俄罗斯的民众健康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沉重打击,俄罗斯支柱产业中的国际能源、军工产品出口都受到了严重影响。作为应对之策,在疫情方面,俄罗斯采取了严防输入、内部管控和积极进行新冠疫苗研发的举措;在经济方面,俄罗斯采取了国家计划和政府扶持,但目前都收效有限。作为世界舞台上的外交大国,后疫情时代俄罗斯的经济现状及未来发展会对其对外政策有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对美国和西方更为强硬的姿态和寻求与“非西方国家”在不同领域更为广泛务实的合作。  相似文献   

15.
2008年,世界经济经历了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最严重的一次衰退,世界各经济体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一些发达经济体,在经济危机中损失惨重。近年来,虽然全球经济呈现复苏现象,但是总体还是处于低迷状态。世界发达经济体衰退严重、失业率居高不下、加之去年爆发的多国债务危机,使得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尤其是对于中国的迅速崛起,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更是采取了一系列的贸易保护措施来限制中国的发展。本文旨在通过对政府、政府间组织、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公众等多个政策行为者所形成的复合决策体制对制定中美贸易摩擦应对机制的影响的研究,分析中国经济外交决策的变迁,以及在世界经济"后危机时代"我国在对外经贸领域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国经济发展的某一阶段必然要求外汇管理从吸引资本流入阻止资本流出转变为阻止资本流入,鼓励资本流出,即资本流动管理目标的转向。日本和德国都曾有过这种管理目标的转向。根据蒙代尔的理论,这种转向是执行固定汇率制国家的一种必要的货币政策。我国当前的经济与资本流动形势与当年日本和西德的情况类似,中央银行面临货币供给控制的困难,但我国的外汇管理却与当前的货币政策方向相反,所以,应该考虑转向。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民银行成立60年来,其金融外交工作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全面,从被动到主动,从简单的交往合作上升到参与重大国际金融事务讨论、参加国际金融规则制定和维护国际金融市场稳定,实现了一个个历史性的突破和飞跃。在全球金融一体化步伐日益加快的今天,人民银行正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推动我国的金融外交工作朝纵深化、多元化和务实化的方向发展,金融外交对我国整体外交工作的配合和支持作用进一步凸现。  相似文献   

18.
2019年是中美建交40周年,中美双边关系如何发展,不仅直接影响两国人民,也影响着国际关系格局。由于中美两国在发展阶段、社会制度等方面存在差异,中美关系历来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合作和矛盾交织,在曲折中前进。随着中国在经济、军事和外交上实力逐渐变强,特朗普政府从对中国的“接触”政策,转向对华全面竞争战略,在经济、军事、外交等领域均将中国作为竞争者,中美关系进入新阶段。中美关系重构需稳步推进并实现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新型中美大国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中非关系源远流长,既具有传统兄弟般的情谊,曾共患难,在国际上相互支持,也经历了很多挑战,在新形势下,中国对非外交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国的外交新模式。面对日新月异的国际环境,非洲人民在感受到中国人民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更多的其他国家涌入非洲这块物产肥沃的土地,出现了更多变数,使得非洲与中国、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更加微妙起来,这也对中国如何处理与其他西方国家的关系提出了考验。  相似文献   

20.
《现代商业银行》2008,(6):25-25
随着救援工作的深入.市场的担忧再次转向了地震造成的经济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评论人士将此次汶川大地震与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