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总额控制已经成为医保付费方式改革的重头戏。2012年11月,人社部等3部委发布的《关于开展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总额控制的意见》指出,医保部门要"合理确定统筹地区总额控制目标……并将总额控制目标细化分解到各级各类定点医疗机构"。按照这一要求,医保部门负责总额的确定和分配,医疗机构则有责任把本机构的医疗费用控制在其所分配到的总额范围内。由于医疗机构可花费的费用在医疗服务提供之前就已经确定,因此总额控制又被称为一种"预期付费制"。  相似文献   

2.
博弈中前行     
自2012年人社部等发出《关于开展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总额控制的意见》后,总额控制迅速成为各地医保经办机构加强医保定点医院管理和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主流付费方式。尤其原来未采用总额控制或局部采用按病种、按服务单元等付费方式的地方,总额控制充分展现了其掌控全局、预算调控的管理优势,对定点医院形成强有力的约束与激励机制,医疗服务提供与费用支出控制得到合理结合,屡禁不止的过度医疗状况得到很大改观。  相似文献   

3.
总额控制是总额预算管理的基础。医保付费制度改革进程较快的杭州,在2009年底就出台了《基本医疗保险医疗费用结算管理暂行办法》。从目前的情况看,以总额预算管理为核心,与项目付费、病种付费、人头付费相结合的复合式付费方式效果显著。笔者选取两个当地实例,用数据来说明杭州总额预算管理的特色,以期说明其管理成效。  相似文献   

4.
医保付费总额控制从区域基金预算着手,将支付预算制转换为医疗费用预算,基金管理人将预算分解到服务提供者(医疗机构等),并通过激励约束机制,建立两者间的委托一代理关系,实现费用管控的机制转换,由此改变了医保基金监管思维定式。  相似文献   

5.
随着医疗保险制度的推广实施,参加医保的人数不断扩大,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对医疗机构的监控力度随着医保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比例增大而逐渐增强,并对医疗成本的控制、医疗资源的配置、医疗质量的监督起着至关重要的制约或导向作用.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作为为患者付费的政府机构,通过与定点医疗机构签订医疗服务协议,可以有效规范医院的医疗行为,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会对医疗收支盈余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医院要为适应在总额预付管理框架下,以按服务项目付费为基础,预算管理为核心,多种支付方式并存的复合模式做好准备.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不仅是为了抑制医保费用的过度增长,而且又能促使定点机构加强内部管理,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服务态度,让医院从注重创收转变为有效的成本控制.  相似文献   

6.
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是控制医疗药品费用不合理增长、保障新农合制度长期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其本质是以预付制取代后付制,将基本医保的基础性作用发挥至最大化,全面实现医疗机构补偿机制和激励机制的转换。改革应坚持三个"加强原则",即加强基金收支预算管理,实施总额预付原则;加强门诊统筹,实施按人头付费原则;加强大病保障,实施按病种付费原则。  相似文献   

7.
"总额控制"是医保付费改革的第一步。2012年12月4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卫生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总额控制的意见》,决定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在所有统筹地区范围内开展总额控制工作,以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然而,从一些统筹地区的实践看,每到年末,总有医保患者被医院以各种理由拒之门外。  相似文献   

8.
眼下,总额预付制的结算方式正持续升温。值得注意的是,“总额预付”适合就医人群较稳定、医保基金支付量较大的医疗机构,对于基金支付量过小或费用支付大起大落的医疗机构,这种结算方式并不合适。以海南省为例,目前省本级和海口市除精神病医院按服务单元付费结算外,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在医保支付方式上都在不停探索。人社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的意见》明确要求,结合基金预算管理加强付费总额控制,付费方式改革要以建立和完善基金预算管理为基础。国际上,医保付费方式改革的趋势首先就是对医院进行总额预算管理。做好预算管理,可以让支付方式更具前瞻性和计划性。为此,笔者试图从支付方式和预算管理研究入手,以江苏省医疗保险实践为基础,找到医保基金可持续运行的良方。  相似文献   

10.
医保付费方式改革是当下医保部门在完善医保医院管理中最具挑战的重要工作。在医保方,重点要在保持医保基金收支平衡前提下,将医保基金预算总额在定点医院中进行合理分配,且保障正常的医疗服务需求及质量;在医院方,则希望从医保基金“盘子”中争取到尽可能多的费用指标,顾及医院各临床科室的实际需求与业务发展需要,且不致因费用问题影响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1.
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总额控制是医院关注的热点及难点问题。目前,各医院都在加强医疗保险费用的控制,加大对医保核心指标的监控,完善医院信息化建设,加强对基本医疗保险各项数据的动态监控。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总额控制的各项数据从医院的各项财务数据分析而获得,与医院的财务数据紧密切相关,充分运用财务分析方法,有利于加强医院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总额控制。  相似文献   

12.
2012年1月,河南全面启动了省直医保付费方式改革,改革直接针对的是医保机构和医疗机构之间的基金结算,虽不直接与患者付费关联,却从源头牵动了患者享受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总体费用。  相似文献   

13.
2012年底,人社部等三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总额控制的意见》,明确要求在两年时间内全面推行总额控制。面对各地在总额控制年终清算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笔者认为可利用医保日常结算形成的数据,对几个常见的因素进行分析,合理做好年终清算工作。政策调整因素。不断提高医保待遇水平是医保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而提高统筹基金支付比例是提高医保待遇水平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4.
医保付费的管理是目前公认的世界级难题,而医保门诊付费的管理又是难中之难。我国目前流行的医保门诊结算方式不外乎按项目付费、按人头付费、按人次付费、按服务单元付费及总额包干,且各有利弊。浙江省温州市4月1日开始执行的“改良按项目付费”,即医保门诊三控式结算方式,是融合了各种付费优点的复合式结算,避免了单纯按项目付费大部分的弊端,  相似文献   

15.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是全面深化医药体制改革的重要问题,对于控制医疗费用上涨和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医疗机构数据和住院患者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四川省A市2016年推行医保总额控制对医疗服务供给的影响。研究发现,医保总额控制的控费效果在不同类型医疗机构间存在异质性,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和一级及未定级医院的多个细分项费用上升,二级医院总费用显著降低,三级医院的控费努力表现为将手术治疗替换为非手术治疗。此外,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规模扩大,实有床位数和住院人次数明显上升;二级医院的医疗服务效率提高,住院天数降低且住院人次数增加。最后,三级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改善,但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和一级及未定级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有降低的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医保总额控制的控费效果有限,并需要警惕新的激励扭曲。  相似文献   

16.
论总控     
“医保总控了!”消息不胫而走。的确,医保要总控了,已经制定发布了一个计划,用两年时间在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全面实行医保付费总额控制。一年过去,已有四成地区实施,在总控下支付的费用已占基金总支出的六成。  相似文献   

17.
全民医保背景下,如何通过完善医院医保管理来提升医保基金使用的质量和效率,是医保基金有效供给和费用控制中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完善医院医保管理应以现状和需求为基础。本文以成都市温江区31家定点医院为样本,对各类医院的医保管理满意度进行了实地调查,得出整体满意度较高和各类医院间和不同指标间存在差异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对参保人进行了医保管理政策认知和需求的调查,分析了参保人的政策认知程度和需求偏好,提出增强对基层医院的扶持、实施医疗保险政策有针对性的宣传、完善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管理和加强对医疗服务机构的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总额控制将全面推开 人社部、财政部、卫生部近期发布《关于开展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总额控制的意见》,要求用两年左右时间,在国内所有统筹地区开展医保付费的总额控制。  相似文献   

19.
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是个很技术性的问题,却是医疗保险管理的核心问题,甚至也是整个医改的重要环节。医改方案迟迟不露面,而有关医疗保险制度的推进和完善却一直在紧锣密鼓地开展。2007年12月10日,一场由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主持的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办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政府部门、学界,以及医疗机构、医保经办机构的专家和学者百余人参会,部分领导和专家就医保付费方式展开了激烈的交锋。  相似文献   

20.
按病种付费是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成果之一,它通过制定预付标准来控制医疗提供者的总支出,使医疗服务提供方与付费方共担经济风险,从而影响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众所周知,医疗资源过度利用与医疗费用不合理上涨,是医疗保险制度在运行过程中所遭遇的挑战。在按病种付费的支付方式下,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根据与定点医院协议所确定的平均人次费用标准,按定点医院收治病人的数量向其支付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