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高新技术产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现已发展成为衡量科技水平高低和经济发展质量的一大指标。随着我国对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投入不断增加,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问题成为影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论文通过把中国分成东、中、西三大区域进行研究,发现这三个区域的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存在较大的差异,提出我国的东部地区其高新技术产业应当依托于东部地区的特殊区位,利用好产业集群的优势,在坚持高新技术创业创新的同时,推动自主创新与国外技术引进的良好结合,国内中西部区域应对该资源优势予以充分利用并有效实施“重点突破,总体前进”创新方略,充分利用现阶段国内外的有效资源,不断提升我国高新科技的产业创新效率,实现我国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
刘露  李杰 《中国证券期货》2012,(11):172-173
发展低碳经济,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陕西省能源资源丰富,工业发展对资源的依赖性高,节能减耗压力较大。本文利用近20年来的数据分析了陕西省能源消费的总量与结构,并计算得出了这些年陕西省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碳排放量及CO2的排放量。最后,在以上定量分析的基础上,主要从产业结构的升级、能源结构的优化和建立健全低碳法规体系三方面提出了推进陕西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基础性核心金融资源、实体性中间金融资源和整体功能性高层金融资源三个层次,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和熵权法对我国农村金融资源分布的区域差异进行较系统的比较分析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村金融资源分布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东部农村地区的人均金融资源拥有量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且这种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东部农村地区的金融中介机构在支持经济发展方面的功能更完善,这势必恶化农村经济发展区域失衡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东部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低于其他三大区域,体现东部地区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加快的特征。同时,区域发展规划和政策实施中存在政策配套完善不够、新区建设盲目攀比、农民工市民化进展缓慢等突出问题。2012年上半年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西部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速最高,东部地区增速最低。2012年1-5月,西部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速最高,东部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速最低,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增速分别高于东部地区8.59、7.98和6.2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李兴发  袁锦湘 《南方金融》2007,(11):28-30,36
本文以海南为例,结合我国欠发达地区经济运行特点与现行经济金融统计制度,构建一个衡量欠发达地区经济冷热的综合性经济指标CGL,借助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及相应脉冲响应函数的冲击效应,筛选出工业增加值等12个欠发达地区经济先行指标,并测算了先行指标的先行期数,提出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27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我国2011年实施的“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对科技金融政策的城市环境改善效应进行评估,并检验该政策在城市环境治理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试点政策实施能够有效抑制城市污染物排放量,改善城市环境。从异质性分析结果来看,政策实施尤其对东部城市污染物排放量的抑制效果更为明显,西部城市的工业二氧化硫和废水排放量也得到了显著控制;另外,政策实施显著减少了一线、二线和五线城市工业二氧化硫和工业废水排放量,以及三线、四线城市的工业粉尘排放量。通过提高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性来引导企业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是该项政策降低环境污染效应的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而消费、净出口和投资构成了一个国家的总需求,在我国经济增长过多依赖投资和出口,经济存在着结构性缺陷。2009年中央提出扩内需、保增长的要求,加大改革力度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把扩大内需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战略方针。本文通过对拉动经济增长起重要作用的两个主要因素:消费、投资进行计量分析,通过E-views软件的帮助建立模型,以分析三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程度,得到相对理性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取得巨大的成就,但以经济增长为主导的评价考核机制造成了巨大的资源环境问题.本文拟在认识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工业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西部地区工业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时西部地区工业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进行定量测算,最终形成量化评价指标.这样可以正确的引导、加强西部地区的发展,使之真正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1978—2003年我国各省份城市及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消费差异,各省份城市与农村居民之问的收入差距、消费差距作了比较系统的实证研究,发现这25年间:(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包括人均储蓄指标)、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速东部地区大于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东部地区省际之间的离散程度大于中、西部地区;(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东部地区增速大于中、西部地区,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东部地区省际之间的离散程度大于中、西部地区;(3)1978-2003年,东部地区的城乡收入(消费)绝对差距一直高于中、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则一直是全国城乡收入比和消费比(即相对差距)最大的地区。本文还从耐用消费品的实物拥有量上验证了上述结论。最后文章指出,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出现收入上的区城差距、城乡差距可以说是市场经济下公平竞争、效率法则、优胜劣汰的一种必然结果.而且对于我国可能还会在较长时间内客观存在;政府的作用空间就是通过建立有效的国民收入再分配体系。不使这些差距过大,不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东部沿海各省市,由于实行对外开放,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故称为经济发达的地区。但从这类地区对外实行开放及经济开发的程度又可分为:经济特区、开放地区、待开发地区;如果从国民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衡量,经济特区、开放地区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而待开发的地区就处于后进层,尤其是这类地区的边远山区,农村商品经济基础较差,人民生活仍未摆脱温饱状态。所以经济发达地区内部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存在三个不同的发展层次,其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尚晓  庞小红  白文梅  张文凯  王亮 《征信》2017,35(5):77-82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概率逐渐加大。在分析我国经济发展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素的基础上,借鉴相关文献采用的指标,研究其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内在关联。首先从房地产行业、金融资源错配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四个方面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随后基于2001—2015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和流动性比率作为描述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因素,利用混合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三种类型对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所面临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系统性金融风险受环境因素影响程度更大,资本市场环境成为影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重要因素。最后就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工业绿色增长、资源环境压力、绿色政策支持三个维度构建工业绿色发展评价体系,对全国30个省、区、市工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探讨金融科技对工业绿色发展水平提升的传导机制,并运用三重差分模型分析强环境规制下金融科技对工业绿色发展水平提升的补偿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工业绿色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东部地区发展水平较高,中部次之,西部较低。其中,金融科技对工业绿色发展水平提升具有正面效应,强环境规制下金融科技发展程度越高的地区对其工业绿色发展水平提升效应愈加显著。因此,亟须推动工业绿色协调发展,强环境规制地区更应注重借助金融科技手段驱动工业绿色发展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经济上的迅速发展,但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环境污染。本文利用1995~2012年中国31个省市地区的面板数据,基于环境库茨涅兹曲线假说,以各省市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人均工业排放量、人均工业烟粉尘排放量与人均GDP数据进行建模,研究我国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从整体来看,人均工业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满足"N"形曲线特征。人均工业烟粉尘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尚未呈现出明显的"N"形曲线关系。从时间发展阶段来看,2005年之后,人均工业废水排放与人均GDP之间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倒"N"形曲线关系;从区域来看,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满足"N"形曲线关系特征。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Romer(2001)的分析框架,利用中国29个省(市、区)1990-2011年数据测算了自然资源对我国各省(市、区)经济增长的"阻力"发现,资源稀缺已成为制约我国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各省(市、区)经济增长中的资源约束"阻力"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但并未呈现出东部地区的资源约束"阻力"要明显大于中西部地区的资源约束"阻力"的特点;资源的产出弹性和资源消耗速度是推高资源约束"阻力"的两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五因素模型框架,构建了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核主成分分析法(KPCA),对2012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低碳经济进行综合评价,并且对评价指标和评价系数进行了属性聚类分析,找出影响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对核主成分分析法不能判断关键影响因素的问题进行了补充。结果显示: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表现为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南部地区高于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16.
沈胜男  王荣荣 《中国外资》2011,(20):196-196
本文通过因子分析模型,运用2000-2008年全国282个地级市数据对我国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水平进行了衡量,发现虽然我国地方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仍较大,尤其是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应完善我国公共财政机制。  相似文献   

17.
雷铁 《甘肃金融》2005,(5):7-10
问题的提出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许多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共同存在的现象.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资源禀赋差别大,经济基础与发展条件不尽相同,区域间长期存在着一定的经济差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了梯度推进式的非均衡经济发展战略,优先发展东部地区,致使西部欠发达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在经济金融方面的差距呈加剧态势.   ……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因子分析模型,运用2000-2008年全国282个地级市数据对我国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水平进行了衡量,发现虽然我国地方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仍较大,尤其是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应完善我国公共财政机制.  相似文献   

19.
株洲市作为国家“一五”、“二五”时期建立的老工业基地,逐步形成了以有色冶炼、化工、建材、火力发电、交通装备制造为主导的重化工业产业。这些产业大多分布在清水塘地区,不仅资源、能源消耗大,而且“三废”排放量大,污染问题比较突出。据统计,该地区火力发电、有色冶炼、化工3个行业的SO2排放量约占全市工业的90%,火力发电、化工行业的烟尘排放量约占全市工业的75%,水泥行业的粉尘排放量约占全市工业的90%,化工行业的COD氨氮排放量分别约占全市工业的70%、90%,全市的汞、镉、砷、铅等重金属排放也主要来自该地区的有色冶炼和化工企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清水塘地区环境污染的问题引起了各级政府、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株洲市委、市政府按照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20.
丁理 《中国外资》2010,(2):129-130
经营绩效是衡量一个产业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准。当前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流通业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本文即通过横向对比分析流通业经营绩效的地区差异,发现中、西部地区并非在所有绩效指标上都落后于东部。而且在最重要的盈利水平这一指标上反而超过了东部,继而阐述了如何充分利用优势并减少劣势,合理引导投资涌向中、西部地区,以促进其流通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