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4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为实现从经济大国朝经济强国转变,打造中国国际金融中心为一项重要的战略方针.本文从国际金融中心成立的主要条件出发,就香港、北京、上海三个城市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面临挑战与机遇展开评析,最后指出中国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中应认清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权威观点     
《中国金融家》2009,(7):9-9
周小川:中国需要培育自己的国际金融中心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周小川在“2009陆家嘴论坛”演讲中表示,随着经济、金融的发展,中国需要培育自己的国际金融中心。近期,《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正式明确,要把上海建设成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这不仅为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确立了中长期战略目标,也体现了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一个共识。  相似文献   

3.
布局和建设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意义是推进国际金融中心服务于中国大国战略的实现,并促进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深化。然而,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也面临着诸多的风险,如操之过急的金融自由化引发金融动荡、虚拟经济的过度泡沫化危害经济发展,以及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向国内蔓延更为迅速等都是需要密切关注的风险点。中国布局和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基本原则是:遵循金融改革开放风险可控的首要前提、坚守金融依附实体经济的基本底线和把握金融中心服务国内经济的根本宗旨。坚持这些基本原则有助于中国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过程尽可能趋利避害,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以国际金融多中心为战略选择,选定上海、香港和北京作为布局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城市,符合中国整体战略利益,也与中国经济和金融发展现状相适应。  相似文献   

4.
关于打造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评析与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讨论了国际金融中心成立的条件,考察了伦敦、纽约、香港、东京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历程,分析了中国城市一香港、上海、北京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机遇和挑战,并从战略的高度,讨论、评析了中国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国际金融多中心是中国布局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选择,国际金融多中心可顺应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助于维护金融安全,促进竞合效应的发挥,符合中国主要城市金融实力格局。选定上海、香港和北京作为布局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城市,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战略利益,与中国经济和金融的发展现状是相适应的。布局建设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总体政策取向是:中央政府总体推进国际金融中心的布局、加大金融软件设施环境的建设力度、培育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金融机构、探索培养和吸引金融人才的长效机制、加强具有实际需求的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6.
若干重要数据表明,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经济大国,建设新的国际金融中心,构建与中国全球性经济大国相匹配的大国金融是中国金融的战略目标.人民币国际化是构建国际金融中心和大国金融的前提条件,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大发展则是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关键.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民主法制和市场透明度的改善、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以及与大国经济和大国金融相匹配的军事实力亦是国际金融中心和大国金融建设不可或缺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金融中心作为金融业发展水平的显著标志,会对一个地区经济金融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而近年来国内各大城市陆续提出打造区域金融中心或国际金融中心的计划,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资源争夺、无序发展等现象。同时,由于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复苏缓慢,而中国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依旧保持稳健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国主要城市在构建国际金融中心方面带来机遇和挑战。基于此,本文首先梳理了金融中心的相关理论;然后分析内陆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金融集聚机制及金融辐射机制,认为内陆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将经历从区域金融中心到国际金融中心的演进路径;最后就如何有效建设内陆国际金融中心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大都会型经济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震 《新金融》2004,(12):32-35
本文从世界大都会型经济体往往也是国际金融中心的现实出发,在分析大都会型经济、国际金融中心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9.
商品期货市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突破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谭军  张灿 《上海金融》2004,(7):11-13
从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经验来看,期货市场对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意义非常重大,无论是传统的国际金融中心,还是新兴市场的国际金融中心,期货市场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上海目前在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过程中,遇到了一些一时难以解决的瓶颈。因此,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应该另辟蹊径,以商品期货为突破口。上海的期货市场已经具备了跨越式发展的条件,将在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提出了建设上海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意见,其大大推进了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进程。本文从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出发,将国际性金融中心分为区域性、功能性和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并从劳动力市场、营商与监管环境、开放程度与国际化程度以及其他软环境四方面指标进行考核,研究上海与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的差距,得出上海目前与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差距较大,应当优先巩固发展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于永达  王浩 《新金融》2009,(6):24-28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中心更是国际金融体系的核心.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形势下,亟需适时建立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本文通过对英国伦敦金融城集聚金融优势推动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历程分析,以构建金融软实力的战略视角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态势,进行相关要素的综合评判,进而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胡俊华 《银行家》2011,(2):80-83
2009年3月,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与中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给在沪商业银行特别是上海本地法人银行金融市场业务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当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提出了建设上海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意见,其大大推进了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进程.本文从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出发,将国际性金融中心分为区域性、功能性和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并从劳动力市场、营商与监管环境、开放程度与国际化程度以及其他软环境四方面指标进行考核,研究上海与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的差距,得出上海目前与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差距较大,应当优先巩固发展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敦志刚 《海南金融》2023,(12):29-37
国际金融中心作为金融生态系统的“稳压器”及区域金融竞争力的“压舱石”,被视为反映全球金融发展的“晴雨表”,在全球资本汇聚、实体经济增长以及创新支持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均遵循“供给引导型”模式的发展路径,即金融业的发展优先于其他经济领域,国际金融中心的崛起催生了相关的经济活跃度,为当地经济的增长提供了动力。本文通过比较研究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各具特色的发展特征,分析海南自贸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约束条件,并结合海南自贸港全面“封关运作”实际,对海南自贸港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提出思路建议。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下,各国都致力于金融中心的发展,创造条件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是由金融中心的外部环境和内在特性所决定的,各种决定要素的交集度越高,形成国际金融中心的可能性就越大。而且现代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本文将加入这些新特征要素对经济全球化下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条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刘方  吴德晖 《海南金融》2010,(8):48-50,54
近年来,我国国内兴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热潮,北京、上海、深圳等市纷纷提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只有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经纳入国家战略规划,且已经取得了初步的建设成绩。本文基于伦敦金融中心历史发展演变过程,结合上海市经济金融发展的具体情况,有益借鉴伦敦建设的成功经验,从中获得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一些启示,以此加快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7.
国际金融中心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具有重大的推动和辐射作用。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受制于初始的约束限制条件,如法制条件、经济环境条件等。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应在制度创新方面多做工作。  相似文献   

18.
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战略中,已经确立了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江苏如何制定本地金融发展方略,尤其是在参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如何定位,值得深思。本文介绍了金融中心的概念、理论及形成的国际经验,从金融中心的四阶段论切入,探讨江苏金融发展的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9.
一般认为,经济实力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最重要的条件.但从历史的变迁看,经济实力也许仅仅是基础而已,并非是最重要的条件.而金融政策即金融管制放松及金融开放的程度将最终决定国际资本流动规模,从而决定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现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从外延来看,上海要成为金融机构集聚的中心;从内涵来看,是上海各类金融市场广度和深度的不断延伸。商业银行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市场发展过程中理应发挥着主导作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给在沪商业银行特别是上海本地法人银行金融市场业务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本文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视角,结合银行金融市场业务发展实际情况,从政策制定、机构建设市场发展和产品创新等多层面,对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给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发展带来的机遇和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同时就如何抓住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契机,不断提升银行金融市场业务竞争力,加快金融市场业务发展提出了一些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