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机器设备的清偿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偿价值是指将资产在一一定条件下变现所能够实现的价值.这种价值概念较多用于银行抵押贷款,对抵押物价值进行估算.通常银行要求用清偿价值来界定抵押品的价值,以作为担保贷款的基础.如果贷款者未能按期还本付息,抵押资产将被出售.在司法诉讼中,清偿价值经常用于债权人申请执行债务人的资产.另外,投资者有时也需要对走下坡路的企业进行清偿分析,来确定潜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资产抵押(包含质押)是现代银行业广泛采用的贷款担保措施。无论是新的巴塞尔银行资本协定中的资本金测算,还是会计中的贷款减值准备的计提和押品会计核算,都要求商业银行重视对押品的价值管理。而押品的价值管理尤其需要关注押品的变现能力。本文通过分析影响押品变现能力的因素,对各类押品的变现能力进行了评价,并且就回收率数据的利用与如何利用变现能力分析确定不动产的理论抵押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抵押贷款是最常见的融资模式。在金融机构贷款中占有相当大比例,抵押物系借款人第二还款来源,在信用体制尚未健全的情况下更显重要,抵押物的变现能力直接关乎金融信贷资金安全。因信贷风险有潜伏性、抵押物变现有滞后性,商业银行创设合理机制防患信贷风险、保障估价机构执业质量显得十分必要。如对庞大金融机器上抵押物评估这颗小小“螺丝钉”不重视,抵押物价值被持续地高估,将加速制造金融泡沫.则难保金融机器这个庞然大物不会因“螺丝钉”松脱出现状况.甚至引发金融危机,危及国民经济的运行。  相似文献   

4.
在现阶段国家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林权抵押贷款是发展农村金融,金融支农惠农的工作重点,同时也是盘活森林资源资产,促进我国林业产业化,发展林业企业、林农融资渠道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林权的特殊性,林权抵押贷款面临诸多风险,导致银行参与度不高,林权抵押贷款落实难等问题,其中抵押物处置变现作为放贷银行确保资金安全的重要保障,对林权抵押贷款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银行在办理贷款时,一般都以借款人的资产进行抵押,对控制和降低贷款风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我们也看到,不少贷款到期,通过处置抵押物收回贷款时却发现抵押物变现值严重缩水,不足以抵偿银行的贷款本息,给银行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为什么一般仅设定只有抵押物价值70%或更低比例的贷款额仍有较大风险呢?是否是“抵押物变现值缩水”呢?当然,风险的因素很多,但本文旨在探讨这种抵押资产在价值评估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对抵押物价值及银行贷款风险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一些地区信用社抵押贷款比重较大,加之企业改制、分裂重组导致信用社的信贷资产收回出现物资化,社会上因此戏称少数金融机构为“金融物资公司”,笔者仅就此现象的成因、管理变现的难点及其应采取的对策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银行业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大量的不良贷款,同时也产生大量的抵债物资或者抵债物权.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自由竞争,优胜劣汰,银行发放的贷款也可能发生风险,不得不面对抵押债权变现的问题,因此.本文拟对中国银行业以物抵债债权的实现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程科 《现代金融》2008,(7):48-48
目前,在房地产市场高位运行的情况下,作为抵押物的房屋、土地估价都很高,一旦价值回落,系统风险即会显现,给银行资产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由此银行在办理抵押贷款时应注意:一是及时对国家政策变化或市场偏好转型作出反应,相应调整抵押资产的抵押率,确保足额担保。二是加强与评估公司合作,规范评估、担保流程,对抵押资产价值进行公允的评估。三是强化对抵押物的前期审查,严格限制变现能力差的资产作抵押。  相似文献   

9.
抵押资产:市场价值亦或抵押贷款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贷款抵押资产评估问题由来(一)抵押资产评估价值变现率低下的现实 不良贷款一直是我国银行业改革发展的主要障碍,是金融风险的主要表现。从2000年四季度开始,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比例和余额开始实现“双下降“。然而,不良资产存量较高、不良贷款率高位徘徊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形成不良贷款的原因无疑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已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将可变现净值和历史成本、重置成本、现值、公允价值列为一起,作为五种计量属性之二。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15条“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和第16条“为生产而持有的材料等,用其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的,该材料仍然应当按照成本计量材料价格的下降表明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  相似文献   

11.
反按揭:“抵押房产变养老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住福州市南后街的王细金老人无儿无女,每月为数不多的养老金,只能维持最低水平的生活。但老人还有一套50多平方米的房产,她向笔者咨询,能否将房产抵押变现,又不用把房子一下卖掉,以此改善晚年生活。这种与按揭购房相反的方式就是住房反抵押贷款。  相似文献   

12.
经济增长形势下房地产抵押物减值风险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增长形势下,房地产抵押物价值减损因素很多,既有住宅升级换代,城市中心转移等客观因素,又有房地产评估不当等主观因素,银行应强化内部抵押物价认定,开发抵押物变现模拟分析系统等,防范和化解房地产信贷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提高抵债资产变现率,是减少不良资产损失的重要方面。造成抵侦资产处置变现率低、进度慢,主要存在“五难”: 一是产权变更难。在抵侦资产接收过程中,有些乡镇、集体企业财产没有产权证明,有的产权手续不完备,不具备法律效力,有的企业不愿交纳或无力交纳产权交易费用而拿不到合法有效的产权手续,致使银行抵债资产只能双方协议接收,缺乏法律约束力,难以运用市场机制依法处置变现。……  相似文献   

14.
房产抵押贷款中存在的风险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 《华南金融电脑》2009,17(9):100-100
一、房产抵押贷款存在的风险(一)抵押登记权的风险一是“一物多押”的风险。借款人将房产抵押给多个银行后,一旦破产倒闭,抵押房产将很难处置变现。二是土地使用权的风险。银行办理房产抵押登记手续时,如果只是办理了房产抵押登记,而没有办理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抵押的房产将无法处置变现。另外,农村的集体土地如果用来办理抵押贷款,必须转化为国有土地。(二)土地性质和用途变更引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所有的个人资产变现以后才能作为可支配资产,实物形式的资产必须在个人生命周期来平衡匹配 个人资产一般来说,是个人依据法律所拥有的,可以用货币用来计价的动产和不动产的总和。所有的个人资产应计算其时间价值,个人资产变现以后才能作为可支配资产,实物形式的资产必须在个人生命周期内来平衡匹配。  相似文献   

16.
房地产(含土地、在建工程)因其具有位置不可移动、寿命长久、价值量大等特点,已成为商业银行发放贷款乐于采用和广泛接受的抵押物。为了保证贷款的安全,银行一般会要求对作为抵押物的房地产进行评估,然后按照估价结果所确定的价值,在一般不超过70%的抵押率范围内确定贷款额度。理论上讲,按此操作的房地产抵押贷款应该具有较大安全性,但实际结果往往并非如此。大量的处置抵押物偿债实例表明,房地产变现收入往往并不能按评估价值弥补贷款本息,银行仍承受了相当大的损失。为什么按照符合估价规范的估价结果确定的抵押物价值并不能保证银行贷款的安全,如何正确理解和使用估价报告,如何测算出能够充分保障贷款安全的抵押权价值,根据工作实践,本文对上述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一、变现价值会计的特点变现价值会计(netrealizablevalueaccounting)是指资产以现时售价或变现价值为计价基础的会计模式,亦称为现行脱手价格会计(curentexitpriceaccounting)。变现价值会计与传统的历史成...  相似文献   

18.
资产抵押(包含质押)已经成为现代银行业广泛采用的担保措施,并且深刻影响到银行业务的各个环节。抵押担保方式能有效解决信贷市场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促使贷款客户加大信息开放度和透明度,便于银行形成准确、有效的信贷决策;同时,抵押作为一种常见的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一方面能有效降低违约损失,在银行风险控制流程中产生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能有效降低风险暴露值和风险加权资产,可以有效提高银行现有资本金利用效率。在实务环节,包括新资本协议下的资本金测算、新会计制度下的贷款减值准备计提、押品会计核算等方面,商业银行都十分重视对抵押品的价值管理,尤其关注押品的变现能力。  相似文献   

19.
索丹 《财税与会计》2003,(12):23-24
一、财务分析的局限性(一)财务报表数据的局限性1.以历史成本报告资产,不代表其现行成本或变现价值。2.假设币值不变,不按通货膨胀率或物价水平调整。3.稳健原则要求预计损失而不预计收益,有可能夸大费用,不计收益和资产。  相似文献   

20.
抵押贷款真得是“一抵就灵”吗? 从本质来讲,抵押物是无法改变贷款质量的,比如抵押物无法改变借款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就是一个明证。但由于抵押物可以处置变现,在贷款出现风险时,可作为借款企业还款来源的一种有效补充,增强了银行对贷款的风险控制能力,从而倍受银行的推崇。与此同时,也造就了银行营销人员对抵押物盲目青睐,将抵押物的作用无限扩大,“反正是抵押贷款”成了大家的口头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