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充分利用男女性别人口死亡率数据的有效信息,联合预测男女人口死亡率,能够提升死亡率建模方法的科学性和预测结果的合理性。选取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分年龄、分性别人口死亡率数据,采用多人口Li-Lee模型对男女性别人口死亡率进行联合预测,并将预测结果与单人口Lee-Carter模型进行比较,以探寻适合中国人口死亡率预测的模型方法。研究表明,相对于Lee-Carter模型,Li-Lee模型在中国男女性别人口死亡率拟合与预测中具有较好的表现,全样本拟合值的绝对百分比误差平均降低了0.23%,且短期预测值精确度相对较高。同时,Li-Lee模型预测的人口死亡率性别比在长期中能够进入合理区间,避免了出现Lee-Carter模型预测结果中的异常数值,并通过补充中国台湾省人口死亡率数据,进一步验证了Li-Lee模型长期预测结果的稳健性。研究结论能够为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落实人口中长期均衡发展战略提供基础性支撑信息。  相似文献   

2.
人口预测方法可以分为场景预测和概率预测两大类,虽然场景预测方法由来已久,但仍然有很强的生命力。进入21世纪,一些西方学者采用该方法在人口迁移预测、人口动量预测以及人口生育率预测等方面成果显著。由于场景预测方法在中、长期预测上更为准确,因此进入新世纪,国内一些学者也运用该方法主要进行了人口总量预测。  相似文献   

3.
21世纪初人口场景预测研究回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口预测方法可以分为场景预测和概率预测两大类,虽然场景预测方法由来已久,但仍然有很强的生命力.进入21世纪,一些西方学者采用该方法在人口迁移预测、人口动量预测以及人口生育率预测等方面成果显著.由于场景预测方法在中、长期预测上更为准确,因此进入新世纪,国内一些学者也运用该方法主要进行了人口总量预测.  相似文献   

4.
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科学的预测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制定合理的人口政策,促进人口、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基于重庆市1999-2018年的总人口数据,采用线性回归模型、马尔萨斯模型、灰色系统模型GM(1,1)对重庆市2019-2036年的人口规模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线性回归模型预测的人口规模最小,马尔萨斯模型预测的人口规模居中,灰色系统模型GM(1,1)预测的人口规模最大,取三种模型预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的预测结果,并结合其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提出合理的人口发展战略,力图实现人口、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利用PDE模型,以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为预测的基础数据和相关参数设计的主要依据,对北京市2000-2030年人口变化的规模、年龄结构进行了预测;结合人口迁移和教育发展,预测了北京市人力资本的变化。比较了在不同生育率和迁移方案下,北京市人口增长、老龄化和人力资本的变化,根据预测结果对北京市人口和城市规划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利用PDE模型,以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为预测的基础数据和相关参数设计的主要依据,对北京市2000-2030年人口变化的规模、年龄结构进行了预测;结合人口迁移和教育发展,预测了北京市人力资本的变化.比较了在不同生育率和迁移方案下,北京市人口增长、老龄化和人力资本的变化,根据预测结果对北京市人口和城市规划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口、人力资本变化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多状态人口预测模型,以2000年人口普查为基础数据,在对数据进行评估和修订的基础上,综合相关研究成果对未来生育水平、死亡水平、人口迁移和教育转换等参数进行估计,预测了2000年到2030年人口规模的变化,对未来人口的年龄结构特别是老龄化和未来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的人力资本进行了预测,并分析了城市化和人口迁移对我国未来人口发展的影响。预测结果对我国编制人口规划、制定应对老龄化、提高人力资本和合理利用劳动力的有关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利用多状态人口预测模型,以2000年人口普查为基础数据,在对数据进行评估和修订的基础上,综合相关研究成果对未来生育水平、死亡水平、人口迁移和教育转换等参数进行估计,预测了2000年到2030年人口规模的变化,对未来人口的年龄结构特别是老龄化和未来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的人力资本进行了预测,并分析了城市化和人口迁移对我国未来人口发展的影响.预测结果对我国编制人口规划、制定应对老龄化、提高人力资本和合理利用劳动力的有关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我国人口的变动特点,并对未来三十年我国及省际人口的变动趋势作了预测,论述了我国未来人口的空间分布变动特点.  相似文献   

10.
大连市沙河口区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承载力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充分认识大连市沙河口区人口承载力内涵的基础上,对大连市沙河口区2005-2020年人口承载力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到了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承载力预测结果,该结果对于沙河口区人口政策的制定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在充分认识大连市沙河口区人口承载力内涵的基础上,对大连市沙河口区2005-2020年人口承载力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到了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承载力预测结果,该结果对于沙河口区人口政策的制定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未来三十年我国及省际人口变动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人口的变动特点,并对未来三十年我国及省际人口的变动趋势作了预测,论述了我国未来人口的空间分布变动特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建立了中国人口阻滞增长模型,给出了2020—2050年每隔十年中国人口的预测数。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正面临严峻的老龄化问题,但既有研究大多基于现状老年人口分布,具有一定局限性.需对未来老年人口空间分布进行预测.采用年龄移算法预测了2020年北京市乡镇(街道)尺度下的老年人口空间分布.基于2000-2010年数据的方法有效性检验说明了该方法的预测精度较高,且反映出2000-2010年期间北京市老年人口的市内迁移主要表现在由核心区(东城区和西城区)向4个近郊区(昌平区、大兴区、通州区和丰台区)的迁移.对2020年老年人口多情景预测表明,在人口自然增长状态下2020年北京市老年人口总量在427-448万之间,人口年龄结构老化是北京市老年人口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人口死亡率的影响较小且对各区县的影响差异很小.在2010-2020年期间,近郊区域是北京市老年人口自然增长最快的区域,应作为在未来北京市养老政策制定尤其是养老资源空间配置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5.
人口预测是准确把握人口增长趋势与结构特征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采用马尔萨斯人口模型、逻辑斯蒂人口增长模型和灰色预测模型三种方法,以河北省滦南县1998-2010年人口为基数,对未来10年人口增长趋势进行预测分析,并比较三种预测方法的特点与适用性,以期能够丰富人口预测方法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云南省目前的出生人口现状,并预测未来十年人口的发展趋势,希望为云南省政府及相关部门人口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一定参考。[方法]根据2012-2020年云南省出生人口,通过灰色预测,对云南省未来10年出生人口进行预测。[结论]云南省未来10年新生儿出生人口数量将呈现总体上升趋势;在影响因素中,城乡结构的关联度最大,从加快城镇化建设,提供充足教育资源,完善社会保障和促进就业方面提高生育率,可以加快云南人口和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7.
赵明 《人口与发展》2022,28(1):40-49
选取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男性分年龄人口死亡率,采用Lee-Carter模型和贝叶斯分层模型对男性人口死亡率进行动态预测,并将结果进行比较,探寻更加适合中国男性人口死亡率的预测方法。研究表明,Lee-Carter模型和贝叶斯分层模型在男性人口死亡率预测中各有优劣,长短期可搭配使用;Lee-Carter模型具有更佳的拟合优度和短期预测效果,但预测区间的范围较窄,且死亡率改善速度为常数的假设不符合人类生物规律;贝叶斯分层模型适合长期预测,预期寿命服从逻辑斯蒂分布的假设较为合理,然而通过模型生命表将预期寿命转换为年龄别死亡率,将会损失死亡率的年龄信息。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建立Leslie矩阵,充分反映了生育率、死亡率、年龄结构、男女比例等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并利用以5年为分组长度方式,对北京市2020-2045年的老年人口年龄结构进行预测,为养老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预测的结果得出在到2020-2045北京市人口出现严重老龄化,养老将成为社会的一个大问题。需要制定一些应对措施以应对将来人口的严重老龄化。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首先通过建立经济增长长期预测模型,同时结合劳动生产率预测给出了中国2015年-2050年分三次产业的劳动力需求数量;其次,利用反映生育政策变化的人口预测模型预测了中国未来各年劳动力年龄人口的数量和结构,并结合劳动参与率预测,给出了中国2015年-2050年的劳动力供给数量;最后,给出了中国未来的劳动力供求差异以及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未来人口和人力资本的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多状态模型,预测了上海市未来30年人口规模、年龄结构、城市化水平,以及人力资本的变化趋势。无论从上海市经济发展对于劳动力的需求,还是上海市的人口结构看,一定数量的迁移人口对于上海经济和人口的健康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