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现代商业银行》2010,(12):77-79
在国际金融危机对美欧国家的银行业形成严重冲击的背景下,对中国银行业的全球崛起应该加以客观的分析和准确的把握。  相似文献   

2.
美国银行业经过了两百多年的发展,尽管此次危机对其有很大的打击,但美国银行业仍然是最发达的。中国经济还处于新兴加转轨的初级阶段,国民经济对于银行业提供的服务有巨大的需求。中国银行业不应因为美国金融危机而停止改革的步伐,而是要认真研究和汲取美国金融危机教训,坚定不移地推动银行业稳健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汪洋  吴俊 《金融纵横》2010,(8):33-36
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金融的未来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在全球空前一致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下,世界经济正逐步实现由深度衰退到艰难复苏转变的后危机时代。如何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成为中国银行业共同关注的课题。笔者认为,中国银行业必须要认清形势,在经营模式、业务结构、产品创新、风险管理等方面作出相应转变,积极应对挑战,加快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4.
齐树天 《金融会计》2011,(11):13-15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中,部分大型金融机构表现出明显的"大而不能倒"(Too-big-to-fail)特征,并由此产生较大的负外部性影响和道德风险,甚至对实体经济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这些引起了国际社会和各国监管当局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广泛关注,降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及其倒闭带来的负外部性、减少纳税人负担、维护市场公平竞争成为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金融格局出现了一系列深刻变革,面临着中期的调整。全球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将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在这一背景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的经济结构以及经济增长模式也不可避免地将出现调整和变化、而经济、金融的运行也会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经济环境的变化,将对我国银行业原有的发展模式带来越来越大的挑战,战略转型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周俊杰  杨帆 《金卡工程》2009,13(5):192-193
爆发于2007年4月的美国次贷危机至今并没有丝毫减弱的趋势,反而有形成全球金融危机乃至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可能.2009年3月5日,美三大股指再次暴跌,道指与标准普尔500指数均创12年新低.亚太地区及欧洲金融市场最近半年内巨幅下挫,波兰与俄罗斯等东欧国家甚至面临国家破产的困境.本文简要介绍危机发生原因及本质,重点分析危机对经济影响以及持续时间,最后提出中国银行业应对本次金融危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银行业金融机构近年来盈利能力不断提升,资产质量持续改善,不良率和不良贷款呈现双降。税后利润从2002年的616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2533亿元,2010年达到8991亿元;商业银行资产收益率和资本收益率由2003年底的0.1%和3.0%,上升到2005年底的0.7%和15.6%,2010年底达到1.03%和17.5%;截至2010年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利润不断攀升,税后利润增速基本保持在30%以上;2011年,我国银行业净利润更是突破万亿大关,创历史新高。银行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动力,在我国成功应对经济危机的过程中可谓功不可没。然而,在全球经济暗淡无光、国际银行业危机暗涌以及国内经济面临众多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我国银行业的"暴利"现象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关注。  相似文献   

9.
岁末年初,中国银行业最吸引眼球的话题莫过于境外股东掀起的一股抛售中资银行股份的浪潮。2008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瑞银集团将其所持的占比1.33%的中国银行34亿股H股悉数抛售。2009年1月7日,李嘉诚基金会减持20亿股中行股份;同日,美国银行宣布减持56亿股建设银行H股,持股建行比例也从原来的19.1%下降至16.6%,以中建两行为代表的国内银行股价也应声下跌。虽然两行均表示抛售与银行自身的经营业绩无关,但依旧引发了外界对2009年中资银行表现的揣测。伴随着利差收窄、国内宏观经济下行、经营风险增大等因素,主要投资机构均调低了2009年中国银行业的盈利预期,与以往高增长时期的风光无限相比,中国银行业势必在2009年领略到寒意,如何过冬,恐怕也是当下银行家们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本次月度银行家论坛以此为主题,对2009年的中国银行业的表现进行分析和预测,所有嘉宾发言仅代表个人,不代表所在单位观点。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中国金融体系相对封闭,金融创新滞后,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直接影响较小,但间接影响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11.
由美国2007年次贷危机诱发的全球经济危机目前基本接近尾声。中国作为世界经济中的重要一环,也受到很大的冲击。危机之后,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战略才能化风险为机遇,实现进一步的持续发展成为需要讨论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林珊琪 《时代金融》2013,(30):151-152
2007年末发生的次贷危机影响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的经济,同时给中国银行业的海外并购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为抓住机遇实施海外并购,建议重视并加强风险控制,明确发展战略;在并购时应加快资源整合,发挥双方核心竞争力,以及对管理人才的培养和了解各国参与参订的各种国际投资保护协定等确保海外并购给国内银行带来益处。  相似文献   

13.
历诗 《国际融资》2009,(11):56-58
建国60周年的金秋之际,中国银行业协会和普华永道携手发布了《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09》。这是双方首次合作对中国银行业进行的一次全面、深入的研究。这份报告反映了中国银行家对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银行业务发展及银行业监督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银行业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应对之策;同时,也搭建了一座促进监管当局、国内外市场与中国银行业之间相互了解和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五年来,国际形势云变幻,各种新现象、新问题和新规则不断涌现在此过程中,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救市措方面主要以恢复和重振"金融力"为着力点,而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着力点主要是"推动需、振兴产业"。这种差异将影响未来全球经济融新格局的形成。随着中国融入全球经济程度日加深,国际金融形势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确有必要重新梳理和认识2008年的金融危机剖析各国救市措施的差异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5.
庄乐梅 《金融博览》2009,(13):24-25
从去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并且对实体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些国家的经济陷入衰退之中,许多国家因此不得不采取各种激励措施,刺激经济的发展,金融机构、经济实体为了在金融危机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被迫用新思路、新办法来解决新问题。  相似文献   

16.
孔艳杰 《新金融》2008,(9):19-23
截至2007年末,外资银行不仅在中国设立代表处、分行,还注册成立了外资独资和合资法人银行业机构,同时还有55家境外机构投资者参股了25家中资商业银行。面对扑面而来的外资银行,中国的一些金融理论和实务工作者提出了“贱卖论”、“威胁论”、“单边开放”的质疑。历史经验表明,外资对东道国银行业的威胁是有可能性的,如20世纪70年代阿根廷、巴西、智利等南美国家金融业的开放,引入了大量的外资金融机构入股甚至控股本国银行,最终以波及面广、持续时间长以及影响深远的债务危机收场。但外资对东道国银行业的威胁没有必然性,如英国银行业开放度在50%左右,其稳定性非常好。在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及一些国家银行业表现出脆弱性的状况下,中国银行业应汲取其他国家银行业开放的经验和教训,走适度理性的开放道路,才能有利于中国银行业进一步增强自身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对未来十年的中国银行业来讲,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未雨绸缪,坚持改革创新,科学发展,才能实现持续稳定繁荣,并支持中国经济实现持续,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08年,中国银行业的外部经营环境空前复杂而多变,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造成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中国经济由偏热转为偏冷,减速趋势非常明显,银行业金融机构面临更多挑战。在此背景下,中国银行业保持了健康快速的发展势头,资产规模继续扩大,资产质量得到改善,防风险能力持续增强,为我国经济应对外部冲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中国银行业在机遇与挑战中继续成长和壮大。  相似文献   

19.
王兆星 《中国金融》2012,(18):13-14
上世纪最后10年,中国政府对金融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治理整顿规范,加强了金融法制和监管,金融秩序和金融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中国银行业成功地应对了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进入本世纪第一个10年,中国政府审时度势、果断决策,抓住有利时机对几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实施了重大改革,通过改制、重组、上市和引进战略投资者,在充实资本金,改善资产质量的同时,提高了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和风险管控能力;同时制定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修订了《中  相似文献   

20.
中国银行业如何理解与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施能自 《新金融》2004,(8):9-11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实施为发展中国家银行风险管理迅速赶上发达国家提供一种可能和一条捷径。鉴于国内银行业的历史缺陷,国内银行业在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和开展全面风险管理时应遵循两个基本原则,即先进性原则和操作性原则,在全面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时要策略性地循序渐进、分步实施,以期达到更好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