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振中 《人力资源》2004,(3):78-79
这是一个神秘群体:他们平时很少“上班”,却拥有惊人的高薪;他们把冒险当成了工作,每一步都走得心惊肉跳……他们,就是鲜为人知的“职业试药人”。因我国平均每天就有370种新药问世,而每一种新药在投放市场前,都必须经过多名健康人“受试”。于是,目前仅在北京就诞生了4000多名职业试药者。他们的生活现状如何?这些“当代神农”又有着怎样  相似文献   

2.
职业司机大部分时间是“在路上”,身处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职业因素的生活不规律,他们成了最需要保障的高危职业群体。媒体调查显示,职业司机中84.2%未参加养老保险,85.1%未参加医疗保险,为自身安全和健康投保的司机只占到了很小一部分。保险代理人如何轻松走近并挖掘职业司机的需求?职业司机在保险过程中最看重哪些方面?贾林先生,在北京从事职业司机15年,本期客户会客厅,  相似文献   

3.
冯维江 《房地产导刊》2006,(14):104-107
有一处空间,有一种生活,令他们虽然身处异地,但仍有家的感觉。 他们是高薪的外地人,他们是社会的精英,他们需要长时间留居香港,在这里他们可以选择酒店式的服务,但他们更多地选择自己洗衣、烧水、做饭,就像在家时所过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灵灵 《经营者》2008,(21):88-88
“上班无聊吗?抛硬币玩吧。正面就上网,反面就睡觉,竖起就工作.倾斜就努力工作,摔粉碎了就申请加班,如果摔出两枚……那就天天摔!”这是一则关于工作的恶搞。我们正以恶搞的方式颠覆烦闷的工作,也在恶搞因职业而形成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
未雨绸缪     
最近,我的一个朋友完成了一次漂亮的"职业变身",从一名销售变身成为一名实习律师. 说起这次变身还真有些传奇.话还要从几年前说起,记得那时这个朋友和我唠叨过,他不愿意做销售,这个工作天天扛着业绩,好像每天起来就欠着人家的帐,他不喜欢这样的感觉.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职场白领还是职业经理人,在办公室和家庭之外,都常常会有一个固定的去处,比如:中式的茶馆,西式的咖啡厅。甚至,有时这些地方已经成为了他们的“第二办公室”或是“第二客厅”。而拥有自己的咖啡时间,俨然已日渐成为一种工作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7.
《长三角》2012,(7)
最亲密的朋友梁思成、林微因 我虽然是“光棍”,我的朋友都是成家的。沈从文先生从前喜欢用“打发日子”四个字来形容生活;现在不用了,可见现在的生活早已不是“打发日子”了。但是,这里所回忆的生活是很多“打发日子”的生活。我当时的生活,到了下半天也是“打发日子”的生活。梁思成、林徽因的生活就从来不是“打发日子”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乡村电影     
惠远飞 《乡镇论坛》2009,(23):43-43
朋友打电话说最近买了一批老电影,问我要不要看?话题一下子就谈到了过去的岁月…… 童年时代,电影没有现在这么繁荣(现在也不一定称得上是“繁荣”),更不用说作为一种产业出现了。那时候,全国人民刚刚结束了“八亿人民八个戏”(样板戏)枯燥的文化生活时代,乡下人一年能够看上三五部电影已经是十分满足了。  相似文献   

9.
我呢,围着一村,买碟,买鲜花,买蔬莱和水果,修指甲。做足浴,深陷一村的生活。村里村外附近行走,相当有安全感,那是高于深圳平均数的安全感,这份安全属于一村的。也不是没发生过争执。都是因为停车,车多位少,加上业主职业敏感,争执稍稍升级就会成为报纸新闻追逐热点。  相似文献   

10.
热词     
《中国新时代》2010,(9):121-121
西装健身:“西装健身”是流行于日本白领圈内的一种健身方法。这种“简易健身”可预防白领常常遇到的“代谢综合症”。他们的财富没有暴富的指望,他们的职业没有收工的暂停键,他们的阶层待遇没有确定的法律保障。他们一步一步向上爬,风光的物质享受背后是手停口就停式的职业压力,体面的社会地位背后是患得患失的身份焦虑感。这些都是中产阶级所面临的焦虑。  相似文献   

11.
如今,“孩奴”已经取代“房奴”、“车奴”、“卡奴”,成为最新流行词。有媒体曾经随机调查了50个月收入在3000—10000元的家庭,其中近90%有“孩奴”症状。许多家长自己省吃俭用,但对孩子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却瞄准了高消费,出手特别大方,心甘情愿地当起了“孩奴”,过着没有娱乐、不敢生病、不敢高消费的“孩奴”生活。保险营销员作为客户的“理财规划师”,应该如何帮助“孩奴”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如何帮助他们摆脱“孩奴”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12.
如今,“天之骄子”的受宠地位岌岌可危。大学生的就业力受到质疑。一方面,用人单位抱怨大学生不“职业”,不“自量”;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却埋怨企业要求“苛刻”。业内人士认为。就业力的基础是职业素质,目前大学生普遍缺乏这种能力。专家的分析似乎有些偏颇。据我在某资产近亿的企业任行政人事部经理多次招聘的经验,笔者以为,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因。并不是当今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差,而是在于他们的“职业态度”不够端正。是高不攀、低不就的“就业态度”导致了他们就业力低,跳槽频繁。  相似文献   

13.
我们正在狂热地注意幸福感,其实要知道中国人是勤劳人群,他们的生活重心中职业角色要比很多国家人民生活中的职业角色要大得多.  相似文献   

14.
卞秉彬 《新前程》2006,(7):46-47
99%的40岁左右的职业经理人都在过着忍隐的职业生活! 40岁是人生综合相加的顶峰,是否意味着人生下坡路已然酝酿?!40岁左右的职业经理人是职场的中流砥柱,也就意味着要承受职场中更多的责任、负担和伤痛。可锐的数据没有危言耸听,在十几年的职业修炼中,也许明天99%的忍隐有50%将发生巨变,25%成为隐患,25%甚至成为你未来职业的癌细胞。  相似文献   

15.
中国家族企业第一代创业大多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中期,在他们40岁上下的时候起步,现在他们的年龄为60岁左右,开始筹划交接班了。与媒体一直推崇的职业经理人相左,他们大多选择了封建王朝式的世袭制,把“江山”交给自己的子女。  相似文献   

16.
晓庄 《中外管理》2006,(9):114-114
忠诚,是一种品质 当我就这个案例与一些经理人交流时,大部分经理人都毫不犹豫地说:“当然要忠诚于企业,这无可厚非。既然是职业经理人,就一定要有自己的职业操守,这应该是心中的一种信仰。”  相似文献   

17.
如今,“天之骄子”的受宠地位岌岌可危,大学生的就业力受到质疑。一方面,用人单位抱怨大学生不“职业”,不“自量”: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却埋怨企业要求“苛刻”。业内人士认为,就业力是基础的职业素质,目前大学生普遍缺乏这种能力。专家的分析似乎有些偏颇,据笔者在某资产近亿元的企业任行政人事部经理多次招聘的经验,笔者以为,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因,并不是当今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差,而是在于他们的“职业态度”不够端正——是高不攀、低不就的“就业态度”,导致了他们就业力低,跳槽频繁。  相似文献   

18.
寻陈记     
我一直在道义与职业操守之间徘徊。他的大部分朋友认为,再报道陈九霖无异于火上浇油。“这是不义之举。”一位咨询界的高管,陈的旧识说道,“为此,他都悔过了,很落魄潦倒了,你用意何为?”  相似文献   

19.
近年.国内多家机构新出炉的地产人力资源报告,包括深圳特区报地产新闻部“星期三地产”进行的“地产职业经理人薪情”调查部显示:地产人跳槽,虽然对收入不满不是最主要原因,但是位于首位的“个人发展”因素最终目的也是实现高收入。新的一年薪情几何?是深圳房地产界每一位从业人员部关心的话题,在私下交流中的提及率是最高的。  相似文献   

20.
在家不穿鞋,赤脚走路,每三年可节省拖鞋一双,并给人以回归自然的浪漫感觉;看电视时不开自己家的,到阳台上用望远镜看对面楼上的,每小时可节省电费0.05元;出门一律步行;内衣每两周洗一次,可减少洗衣机的摩擦,每两年可节省内衣一套,袜子一般不穿,有人问就说是肉色的……尽管是调侃,却是朋友“向往”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