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丽  张君 《当代通信》2005,(18):38-40
全球电信业转型的浪潮荡涤着每个电信运营商的运营策略,触动了电信运营业求新求变的神经。我国的电信运营商相继进入了转型期。毫无疑问,国外电信运营商转型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电信运营商在战略转型期内进行战略性的调整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美国是世界上电信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拥有很多家世界级的电信公司,特别是在电信业运营方面,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电信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美国电信业一开始就是私有的,其改革发展过程不涉及国有的问题,因此,谈到美国电信管制,首先是规范各运营商自由竞争的行为,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但由于电信业本身具有网络经济性和规模经济性,通过兼并整合,美国电信业也由私人的分散经营走向了私人的垄断经营。这一时期政府除了保护电信公司的专利外,对电信业并没有进行其他  相似文献   

3.
在电信业处于垄断时代,电信运营商称作为垄断运营商。随着我国电信市场竞争的引入,市场竞争的不断深入,主导运营商一词频繁见诸于各大媒体,也成为政府监管部门制订监管政策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研究和制订主导运营商的判断标准,对把握市场竞争态势、把握电信企业在竞争中地位及制订灵活的经营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电信业打破垄断、引入竞争以来,互联互通问题备受关注,众多国家将其视为规范规制、建设一个公平竞争电信市场的切入点。能否与主导电信运营商之间进行有效的互联互通不仅关系到新兴运营商的“生死存亡”,而且关系到电信市场开放政策的成败。随着中国电信业多家运营商竞争格局的形成,各网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日益复杂化和尖锐化,互联互通问题成为电信监管的难点,也是新的《电信法》立法过程中的焦点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5.
国内电信业转型发轫于中国电信,目前四大电信运营商均已确立了各自的转型战略。2005年是转型全面实施的一年,是年,作为行业主管部门的信息产业部也适时举起了转型大旗。从国际上看,先于国内运营商,国外运营商早已迈出了转型的步伐,法国电信的NExT战略、英国电信的21CN网络项目、SBC的Light speed计划等,均昭示了国外电信运营商转型的决心和信心。由此可见,转型已成行业共识,电信业正在步入转型期。随着业务转型的推进,企业的商业模式.运营机制、管理手段都将或多或少地发生改变,从而引发电信竞争的变化。[编按]  相似文献   

6.
《中国电信业》2009,(2):82-82
由于金融危机迫使信贷门槛提高,而非洲电信业中的小公司又急于融资拓展电信网络,业内人士认为,大型移动电信运营商将利用时机,收购资产缩水的小公司,非洲电信业将加速整合。MTN、Zain等非洲4大移动运营商已投入巨资进行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在拓展非洲市场方面比其他外国同行更具优势。同时,小的运营商急于融资拓展网络,参与市场竞争,愿意成为被并购的目标。此外,  相似文献   

7.
弗柯  覃韦杰 《当代通信》2005,(9):100-102
中国的电信运营商日益融入到世界电信业的大潮中去。尤其在当前,中国电信市场正在日渐步入成熟期,中国电信运营商加重对国际电信市场的机会的关注,具有更重大的意义。首先需要了解国际电信市场对国内电信市场有什么样的影响,其次是考查是否有潜在的机会能够进军国际市场,以提高利润率。因此,从运营商和政府的角度来说,运营商国际化战略是越来越重要的一个话题。  相似文献   

8.
《邮电企业管理》2007,(12):52-53
殴洲,一直处在电信业转型的前沿。在全球率先开展转型且取得了初步成效的电信运营商多来自欧洲。更为重要的是,欧洲国家众多,电信发展水平不一,这使欧洲电信企业的转型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为全球电信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因此,在各大公司的季度报告纷纷出炉之际,我们特意选取了四家颇具代表性的欧洲电信巨头予以点评。一方面,四家  相似文献   

9.
席志刚 《当代通信》2005,(14):62-63
近来,全球电信业的整合速度明显加快,各种并购和对全新领域的拓展层出不穷。这都是国际电信业适应电信产业发展趋势而进行的自身调整。融合正成为全球电信业发展的趋势,而且也是目前各国运营商加紧拓展的领域。  相似文献   

10.
《当代通信》2004,(4):20-20
猴年伊始,在中国电信业界内就发生两件大事,一是铁通公司移交国资委,加入五大运营商的行业竞争;二是中国通信企协主办的电信业高层论坛将要召开,声势欲与信产部一年一度的政策通报会匹敌。  相似文献   

11.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电信业,大打“服务牌”已成为各电信运营商的杀手锏,而电信企业IT系统的稳定性极大地影响着电信运营商的品牌形象。然而,目前国内电信运营商在IT系统方面尚没有完全意识到IT系统质量的好坏对于为消费者提供稳定服务的重要性,从而为争夺客户资源,不顾资金和时间的限制,在短期内快速搭建起全国性的数据网络,导致IT系统不能稳定运营的企业依然不少,尤其表现在宽带接入业务中出现较多的“瓶颈现象”。加强IT系统的稳定性对电信业来说刻不容缓。[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电信业》2004,(12):68-69
电信业作为高速发展的行业规模和收入都在不断地增长尤其以中国最为迅猛。不过,近两年来ARPU值的裹足不前使电信运营商感受到了来自市场前所未有的压力。  相似文献   

13.
张强 《当代通信》2003,(13):32-34
在全球电信业复苏迹象尚不十分明朗的今天,运营商越来越普遍地将其总体拥有成本(TCO)的降低、客户满意度的增强及核心盈利率(EBITDA)的改善纳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战略考虑。在电信业处于最鼎盛的时期,运营商一直将网络的地理覆盖视为其业务发展的主要目标,如今,以核心盈利能力和业务创新能力为代表的综合竞争力则成为衡量一个运营商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刘立  刘彦彩 《当代通信》2003,(10):37-39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电信业的分拆与重组。近几年我国电信业在市场自身发展和国家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双重作用下,呈现出不同规模、不同业务、不同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的局面。分拆与重组的结果.不仅是网络资源的重新配置,也是业务牌照、用户资源的重新布局,各大电信运营商资源与实力接近。因此,电信运  相似文献   

15.
最近在香港上市的四大电信运营商先后公布了年报,从整体来看,在电信运营业总体发展环境向好的情况下,四大电信运营商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趋势出现了明显分化,盈利水平差距日益扩大,显示电信运营商内部之间的结构调整在加剧,也预示着电信业重组的步伐日益紧迫。  相似文献   

16.
2008年电信业重组的结果无疑使原有中国电信业的市场竞争格局更趋合理、用户满意度进一步提高、信息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同时也将使新三大运营商的创新步伐进一步加快。因为全业务运营商的出现无疑增加了用户对企业和业务的选择权,然而用户的这种选择权则最终取决于各运营商产品与服务的质量和提供能力以及对其消费的引导能力,所以新运营商为抢夺“双向流动”的用户必然要在自身的创新方面投入更大的精力,在客户维系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同时随着重组的进行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三网融合已经是大势所趋,综合业务的提供既是电信企业的利润增长点,也是电信企业必须加大创新投入的领域,否则永远只能充当“二传手”的尴尬角色;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将步入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SP/CP、终端制造商、设备软件提供商及同为电信运营商的其他企业,都是重组后的电信企业的合作者也是竞争对象。在电信运营商引以为豪的独特优势已经丧失殆尽的环境下,重组后市场的强大压力将推动新电信运营商发起新一轮的创新活动,以期在企业自身的范围外寻找突破口,在企业自身的范围内寻找合作机会。同时,电信企业创新意识的提升和创新步伐的加快将成为电信业发展的新动力,从而能更好地应对来自电信业全球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瘦身"瘦成本和支出 背负着巨额负债的全球电信业的发展可以说已是举步维艰,精打细算现在已经成为众家电信运营商的必然选择,只有削减成本和支出,同时保证收入的稳步增长,这样公司才能从容应对高额的债务,这一点从众多的电信运营商财报的解读和分析中也不难看出.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信业实现了持续高速的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高速发展的同时,电信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经过剥离,重组、分拆一系列动作后,中国电信业的竞争格局初步形成。中国加入WTO以后,外资进入我国电信运营市场,既有推动电信运营商改革步伐、改善国际化运营环境、扩大融资渠道等有利的方面,更有动摇我国电信运营商市场地位,争夺我国电信运营商优秀人才等不利的方面。在这样的背景下,电信运营商必须采取有竞争力的营销渠道策略,并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改造自己的渠道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电信市场的竞争格局已经形成,电信业重组更使运营商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来自国内外的竞争压力,使中国的电信运营商意识到,客户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而如何保有客户、吸引客户、充分发掘客户的盈收潜力成为运营商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利用数据仓库技术管理电信企业中客户数据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电信业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2012年年末,《人民邮电》报推出了"尴尬的电信业"系列评论,剖析了当前电信业遭遇的尴尬现实:一方面是电信发展和服务水平的快速提升,另一方面是社会各界不停的批评质疑和员工的一片抱怨。文章引起了社会公众和业界的广泛关注与反响。对于运营商而言,该如何看待电信业的"尴尬"?如何应对日益增大的舆论压力?如何对风险进行有效管控?本期关注焦点栏目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