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为了探索县级财政运行状况及其解困之道,界定财政供养人口规模,优化财政供养人口结构,增强财政保障能力,本文以湖北2002~2006年60个县(市)财政保障能力跟踪调查数据为例,研究了当前县级财政供养保障中的效率和适度财政供给问题,研究认为:第一,湖北各县级政府具有生产性特征,政府规模明显超过了最适宜的程度;第二,近年来,大多数县人员经费超出了政府最佳承受水平;第三,地方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政府供养人员以及政府运行的效率。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建立高效、低成本的县级适度财政供养体系和提高县级财政供养能力与优化人员结构的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2.
县乡财政解困与财政体制创新   总被引:217,自引:1,他引:217  
发生在中国的县乡财政困难 ,是社会结构转型中制度转型有效支持不足所积累的矛盾在基层政府理财上的反映 ,与政府体制、省以下财政体制现存问题和农村生产要素市场化制度建设滞后有密切关系。本文在重点分析中国基层财政困难加剧的三个财政体制性因素的基础上 ,提出了配套改革、调整政府体制和省以下财政体制的三条建议 :( 1 )减少政府层级和财政层级 ;( 2 )按“一级政权 ,一级事权 ,一级财权 ,一级税基 ,一级预算 ,一级产权 ,一级举债权”思路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 ,同时健全自上而下的转移支付 ,完善以分税制为基础的分级财政 ;( 3 )按市场经济客观要求积极推进农村区域和基层政府辖区生产要素流动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3.
比较准确评估地方财政收支状况是改革完善地方财政制度的基础。借鉴Ladd和Yinger的财政健康分析方法对湖北省县(市)财政健康进行评估,发现样本期间县(市)财政健康水平呈先降后升形态,且县(市)财政健康水平总体仍较低。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显示,财政分权和省直管县财政改革都显著地提升了县(市)财政健康水平。为增进地方财政健康度,应科学界定地方政府的事权与财权,完善省以下分税制,构建合意的转移支付制度和地方债制度,同时深化地方财政及行政层级改革,建立扁平化的地方财政及行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4.
我国财政职能观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馨 《财经问题研究》2001,(11):77-77,F003
财政职能问题是我国财政基本理论问题之一,它对我国财经实践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介绍了我国财政职能论半个世纪的发展沿革概况。50年代初,从前苏联引入了财政职能论,这主要是“使命观”、“作用观”的“财政职能论”。此后经过数十年发展演变,到70年代末转到“客观功能观”上来了。到了90年代,在借鉴西方理论的基础上,我国财政理论界呈现出愈益强烈的转向“职责观”、“任务观”的趋势。这些变化,是由计划经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等不同经济体制背景所根本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从近几年来的研究动态看,无论是财政理论界还是政府财政职能部门,关注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如何建立“公共财政”上,把单一的“公共财政”作为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唯一目标模式。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国家,存在着面广量大的国有资产,这就决定了国有资产总量中除了非市场赢利性的部分外,还包含了巨额的经营性国有资产,因而我国在市场赢利性的国有经济基础上就必然相应产生“国有资本财政”。因此,由公共财政与国有资本财政所构成的国家财政必然要实行“双重(元)结构财政”模式,这是适应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特征和需要的财政运行模式。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国有资本财政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加强对国有资本财政问题的研究有利于“双重(元)结构财政”模式的理论建构;有利于巩固我国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有利于矫正国有资本财政“越位”与公共财政“缺位”并存的格局;有利于澄清国有资本在市场竞争领域进与退的理论误区。  相似文献   

6.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以各级政府间的财政能力差异为基础,以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为目标而采取的一种财政平衡制度。财政转移制度是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国家普遍采用的、用于解决中央与地方之间及各地方之间财政失衡的一种重要手段。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作为中国1994年开始实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正处于不断完善之中。通过对2003—2012年济南辖区四个县(市)地方财政转移支付进行实证分析,得出财政转移支付的积极作用以及存在的缺陷,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公共产品供给是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政府间在公共产品供给上有着较明确的分工,而财政是政府履行职能的核心要素,财政联邦制成为各国处理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准则之一。在比较分析美国、加拿大、德国地方财政的事权支出、收入构成及预算管理体制基础上,对当前各国地方财政的困境及趋向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8.
财政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财政队伍是财政工作的核心力量和生命所在,财政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都必须依靠一支与之相适应的财政队伍去实施.随着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及财政职能的转换,财政队伍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才能更好地为财政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9.
按照马列主义国家观和财政随国家产生而产生的常识,财政是代表一定阶级利益、并握有政治权力的国家管理(统治)执行国家职能的一个权力手段。国家通过财政手段强制无偿占有一部分社会产品主要是为保障维护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消费需要,不是什么所谓的“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西方学的“公共财政论”是抽象掉阶级烙印后相对统治维护国家机器正常运转所费内容范围上而言的一种观念,是不肩负营利竞争性生产建设投资的一种窄口径财政模式,它本身不具制度属性,可“各为其主”,为任何国家管理(统治)实行经济管理所用。鉴于我国财政实践的深刻教训,公共财政框架对我国很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成前  李月  刘畅 《技术经济》2021,40(3):47-53
基于财政"省直管县"改革,实证分析了财政分权对空气污染(雾霾)的影响,双重差分模型(DID模型)估计发现,财政分权恶化了空气质量;其次,异质性分析证明,财政分权对空气污染的作用在中西部地区、能源消耗较少省(市、区)和非百强县子样本中更显著;此外,机制分析证实,财政分权通过改变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和加剧地方政府竞争两个方面作用于空气污染;最后,将财政分权与行政分权比较分析发现,行政分权显著降低了空气污染水平.本文的研究为从环境视角评价行政体制改革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财政性制度安排作用于要素配置、初次分配两个环节,是财政再分配失灵的制度根源。文章计量分析表明:(1)初次分配及要素资源配置环节存在的制度性扭曲是收入差距扩大和财政再分配失灵的根源;(2)再分配性财政政策调节力度有限,未来财政调节收入差距应着力消除初次分配及要素资源配置环节的制度性扭曲;(3)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支出能改善居民人力资本积累和要素结构、缩小收入差距,但其前提是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这也是财政制度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李锦绣著《唐代财政史稿》(以下简称《史稿》)上卷三册 (北京大学出版社 ,1 995) ,凡 1 0 5万字 ;下卷二册 (北京大学出版社 ,2 0 0 1 )凡 1 1 1万字 ,分前期和后期对唐代财政问题作了详赡的研究。对于该书的总体学术水平 ,任继愈、祝总斌二先生的出版推荐书 ,王永兴先生为上卷  相似文献   

13.
周旭  李梅 《经济研究导刊》2014,(26):176-177
近年来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日益加强,土地财政成为当今的热点问题。通过学习香港和美国的土地财政的发展过程,加深了对我国土地财政的看法:土地财政利大于弊,只是目前发展不成熟。并且借鉴香港和美国土地财政发展经验,对我国土地财政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财政会计关系是由财政史与会计史的交叉研究所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研究财政发展与会计发展的结合部分。研究这一问题,是为了明确财政会计关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及演变规律,创立一门财政会计关系比较学,为各级政府的经济决策提供咨询。财政会计的关系体现在三个方面:财政管理是会计核算的前提;会计核算是财政控制的基础;财政改革与会计改革相互促进。研究这一问题,是为了说明财政会计关系史复杂的演变过程,进一步说明市  相似文献   

15.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市场化渐进改革中,财政体制的调整无疑给我国经济增长带来了体制上的递增效应,从而创造了"中国奇迹".回顾30年的财政体制演进历程,我国财政改革走的是一条公共之路,在经历延续与继承(1978-1980)、放活与改革(1980-1993)、纠偏与软着陆、明细与改革(1998至今)四个基本阶段后,公共性逐步回归并得到加强.当然,由于种种原因,改革还需要在分权、规范支出、转移支付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但1998年搭建的公共财政框架意味着我国的财政体制将继续沿着公共化的道路前进.  相似文献   

16.
罗洋  王艳 《时代经贸》2010,(20):19-19
财政联邦制是美国财政体制的基本架构。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由于州级财政遭受严重打击以及公共事务在联邦政府与州及地方政府之间的分工趋于模糊,美国财政联邦制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完整的财政分权内涵上比较分析了1995—2009年中国与OECD国家的财政分权情况,结果发现,不管是收入还是支出,中国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分权程度都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呈现出中国政治集权下的财政分权和OECD政治分权下的财政集权两种模式。中国的财政支出分权程度与经济增长和财政均等化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而这在OECD国家是不显著的。在中国的财政分权结构中,结构偏向的经济性支出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支出重点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扩张的预算外支出成为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所谓“事权与财权匹配”问题的实质是公共职责不清晰和预算软约束的地方政府收支扩张的财政机会主义倾向。财政分权改革的后续深化方向是在明确规范化地方政府公共职责和硬化预算约束的基础上适度财政集权化。  相似文献   

18.
日本的财政结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洁 《经济论坛》2004,(18):119-119,126
日本财政无论是国债依存度、长期债务,还是财政赤字指标,目前都是世界发达国家中最坏的国家之一。这样的财政状况使日本国民对政府产生了强烈的改革现行财政制度和财政结构的愿望和要求。基于这种认识,小泉内阁在2001年6月推出了经济财政运营和结构改革的基本方针,把财政结构改革作为总体经济结构改革的重要支柱,指出日本今后财政结构改革的总  相似文献   

19.
分税制以来的财税体制决定了地方政府依靠土地财政的运行模式,推动了上一轮经济持续走高,与此同时也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和房地产泡沫,存在着巨大的财政风险、金融风险,并不是一种科学发展的模式。应该按照公共财政的特质要求理清土地财政的制度调整思路,建立健全统一的、稳定的财收入制度;调整优化财政的公共支出结构;建立健全科学化、法治化的财政管理体系;构建公开、民主的财政决策制度,以此促成土地财政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系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岳远斌 《经济论坛》1997,(13):12-13
为解决结构问题,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我国曾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但结构问题不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再一次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成为制约经济进一步发展和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障碍。笔者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财政在某些方面制约着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进程。我国财政村结构优化调整的制约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能力制约,即由于财政的过度放权让利导致财政陷入困境,对经济结构的凋整能力不足;二是体制制约,即由于财政体制的不尽合理,与结构优化存在着摩擦,逆向运行,不仅延缓了经济结构的调整过程,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结构性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