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文化发展的速度相对缓慢。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新要求,这是党对文化建设的新认识、新思考和新部署。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利于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实现国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张斌 《企业家天地》2009,(5):196-197
和谐社会是赖以道德支撑的社会,公民道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和谐社会"的道德内涵包括人自身各方面、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培育公民道德行为是社会团结和谐的重要纽带,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发展是和平发展,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的必由之路。软实力是一个国家重要的现实力量,提升国家软实力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的内在要求。价值观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核心资源,软实力实际上是一种国家核心价值的认同力,国家之间软实力竞争的实质就是国家核心价值的竞争。国家核心价值是中国软实力建设的灵魂。中国软实力建设的内在价值基点是以人为本;基本价值追求是和平与发展;最高价值目标是和谐。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标志着中国已经将软实力建设提高到国家实力构建的战略层次。软实力有多种来源,对外援助就是一个将抽象的外交政策目标、文化、意识形态、价值观等具体化,从而为软实力建设注入活力的过程。援助非洲对提升中国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中国对外援助机制尚不成熟,加上中非文化的差异、援助国间的竞争等原因,使得援助非洲效果受到一定限制。应通过推动中国对外援助的制度化建设,鼓励援非施工人员与当地的交流,加强援非领域的国际合作等提高援非水平,以提升中国软实力。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并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可见,提升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新的国家战略,对激发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增强综合国力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基于效率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路径,包括: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转变政府职能、激发文化创造活力等。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并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可见,提升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新的国家战略,对激发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增强综合国力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基于效率的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路径,包括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转变政府职能、激发文化创造活力等。  相似文献   

7.
塑造明确、积极的国家旅游总体形象不仅有助于增强我国旅游国际竞争力,而且有助于提升国家整体的软实力。中国国家旅游形象传播理应成为跨文化传播学的关注焦点,应充分整合国内外跨文化传播研究在不同学科和领域的理论路径和学术范式,对中国国家旅游形象这一课题进行理论挖掘和实践探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现代国家、现代国家构建含义的界定以及当今中国国家构建理论的梳理,提出要进行国家构建,并通向现代化之路必须经历三个阶段,进而指出了中国国家构建的路径选择。认为在中国进行国家构建,要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能动作用,实现党的执政理念、执政方式方法的现代化;并认为,增强和健全韦伯意义上的现代行政国家体制仍是中国现代国家构建的当务之急,中国现代国家构建的终极目标应是建立宪政国家,实现国家的理性化和民主化等等。  相似文献   

9.
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文章认为,从哲学角度探讨这一战略认识更有益于探求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0.
论文对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系统路径进行了论述,认为: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是宏大的系统工程,既需要党委领导和政府引导,也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还需要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培育开发急需人才、建立多元投资体系、完善文化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1.
区域软实力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助力,软实力建设是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必要前提。本文立足于甘肃省,在研究国内文献的基础上,从区域文化、公共管理、人力素质、区域形象、宜居环境五个方面构建了区域软实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了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从软实力指数、类型及排名等方面入手,对甘肃省各地区的软实力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显示,甘肃省各地区的软实力情况可分为五类,区域间软实力发展不够均衡,差异性较大。为此,各地区可根据评估结果,正视自身软实力现状与发展差距,借鉴榜样地区的经验与做法,合理调配资源,切实提升软实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提出的文化软实力和美国约瑟夫·奈的"soft power"有着本质区别。文化力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一部分,是各国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需要"返本",即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需要"开新",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3.
长城修筑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和平。古代儒家、墨家、道家的和平思想,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王朝的民族之间和平共处的理念,并运用于长城的修筑,以及农耕和游牧民族的政治、经济交流。长城的诞生和发展历史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没有侵略基因的民族。长城蕴含了丰富的和平文化,具有重要的文化软实力价值。长城和平文化的软实力内涵,对于当代世界和平秩序的构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特别是对于我国和平崛起战略的阐释、化解"中国威胁论"负面影响、提升和平大国形象、提高国家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对促进经济的发展、提升国家影响力十分重要。目前,我国"软实力"特别是文化软实力发展相对滞后。以文化软实力提升经济发展硬实力,是我国科学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加强文化建设强国战略,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国家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主流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或民族能够影响它国意愿的无形的精神力,表现为政治制度的吸引力、价值观的感召力、文学艺术的感染力、以及国民形象魅力等。它具有隐秘形、非强制性、持久性及渗透性等特征,同时拥有社会整合、文化同化、教育塑造、提高政治合法性等功能。分析主流文化软实力特征与功能,并此为基础探讨提升主流文化软实力的策略与路径。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均GDP进入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后,原有经济发展模式已难以承担在新的国内、国际经济环境下的发展重任。产业结构升级难题、收入差距持续拉大、内外需结构失衡、资源环境约束、人力资本困境等制约因素,使中国面临着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各种挑战。因此,必须在总结各国应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剖析可能阻碍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阻碍因素,并由此提出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7.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在传播区域文化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等重大问题上,地方高校智库具有学术和区域优势,在秉承和传播区域文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建设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不仅要坚持中国特色,还应该坚定文化信念,突出问题意识,探索协同创新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全球经济失衡调整中的中国对外贸易不平衡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瞩目的重大问题,对中国外贸持续失衡的成因探讨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本文以产品内分工为切入点,通过构建分析中国外贸失衡决定性因素的计量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中间产品进口额的上升以及中国利用FDI的增加是中国外贸失衡的决定因素,而所谓"人民币低估"等并非中国外贸失衡的影响因素。据此本文认为,以典型的"外资嵌入型"方式全面融入产品内国际分工体系,在国际生产网络中充当"价值增值地"和"出口平台",是中国外贸失衡的根本原因。由于决定性因素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中国外贸失衡具有长期性,所以"缓解"的措施应从引进FDI的产业政策导向、实施"走出去"战略以及培育自身高级要素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围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问题这一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通过对"国家文化软实力"概念的界定和对于我国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现状的分析,针对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特别强调了只有创造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一时代精神精华的先进文化并以其丰富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才能使人民群众产生强大的凝聚力与创造力,真正搞好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述了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内涵,解析了目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路径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