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本文选取江苏省各地级市的物流业从业人数、公路里程数和物流业新增固定资产作为投入变量,选取物流业生产总值、旅客周转量和货物周转量作为输出变量,利用DEA方法进行江苏省物流效率分析。并对江苏地区最近10年的物流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整体有效性、技术有效性和规模有效性分析,得到了相应的结果并提出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2.
余沛 《商业时代》2013,(19):30-32
物流业作为基础服务业,被称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与"加速器",物流企业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国家与地区物流产业发展水平。本文以DEA模型为工具,对41家上市物流企业的生产效率与规模效率进行实证分析,从而研究我国企业整体运作效率以及规模大小对物流企业效率的影响。分析发现相对于小型物流企业,大型物流企业并不具备规模效率优势。因此物流企业首先要从企业内部入手,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企业运作效率,而不是以企业规模扩大作为追求目标,过度追求企业资产规模的扩张。  相似文献   

3.
低碳约束下的物流效率分析——以东部十省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综合考虑环境负荷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根据2008~2010年我国东部十省市物流数据,将非期望产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作为投入变量,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物流业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与综合效率进行衡量和评价。研究发现,外部环境和随机因素对东部十省市物流效率具有重要影响,如果不加以过滤,各省市物流业的纯技术效率值将被低估,而规模效率值则被高估;考虑碳排放的东部十省市物流业技术效率差异明显,山东和河北两省效率最高且达到技术效率前沿,海南省物流效率最低。为更好地推动东部地区物流产业发展,应确立行业"高压线",健全法律体系;加强政府"碳引导",给予政策鼓励;调整能源结构,降低能源消耗;发展多式联运,优化物流系统;开展逆向物流,完善物流体系;改善物流环节,实现低碳转变;引入低碳技术,推动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超效率CCR-DEA模型的我国物流上市公司效率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超效率CCR-DEA模型解决了传统DEA评价无法对有效率单元(效率值1)再排序的弊端,可以对技术效率达到有效前沿面的物流企业进行进一步评价。运用超效率CCR-DEA模型对我国24家物流上市公司的效率进行评价,研究表明:我国物流上市公司技术效率高的企业约占50%,与港口类物流上市公司相比,运输类物流上市公司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值更高;对于技术无效的公司,其技术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在于纯技术效率的低下;在技术有效的公司中,中海海盛的超效率值在2006年、2007年都居于首位,其余公司两年的超效率排名多呈现一定变化;物流上市公司效率受区域经济因素影响,经济发达地区物流上市公司超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5.
为推动广西区域经济建设和提升物流业竞争力,提高物流资源合理配置,文章通过运用DEA模型以物流业从业人员、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运输线路总里程做为投入指标,物流业产值和货运周转量做为产出指标来构建广西物流效率模型,并收集2009—2016年的指标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从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来分析广西物流效率发展情况,表明广西物流效率整体较高,但没有完全达到DEA有效的水平,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发挥区位优势发展物流业、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和加大物流人才培养力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我国物流企业经营状况,本文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2008年中国22家物流企业经营效率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企业规模、企业成立年数、企业种类、企业的子公司数目等环境因素对我国物流企业的经营效率有显著影响。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因素影响后的第三阶段,大部分企业技术效率值下降幅度较大,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规模效率值的大幅下降,说明规模效率不足是制约我国物流企业经营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BCC-DEA模型和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利用2000-2011年中国30个地区的投入产出面板数据,对物流行业能源效率现状及变动原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我国物流行业整体能源效率水平不高,呈现从东部向中西部递减的趋势;技术进步是推动我国物流行业能源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在一些年份和地区,纯技术效率负增长减缓甚至阻碍了物流行业能源效率的提高。因此,应对不同地区制定不同节能政策,将中西部作为我国物流行业节能的重点地区;发挥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显著提升作用,进一步加速技术进步;将纯技术效率的提高当作物流行业能源效率提升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我国物流上市公司运营效率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三阶段DEA方法,实证评估了2001-2008年我国28家物流上市公司的运营效率。实证结果显示:如果对外生环境变量和随机冲击的影响不加以控制,物流企业的纯技术效率值往往被低估,规模效率值往往被高估,且高估程度大于纯技术效率被低估的程度;三阶段DEA的计算结果表明,我国物流企业的综合技术效率值较低,平均为0.668,而出现低效率主要原因是规模效率低下;物流企业规模与物流企业的效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不同类型物流企业的效率存在较大差异,仓储企业的综合技术效率值最高。  相似文献   

9.
用C2R-BC2模型动态评价了37家物流上市公司2007-2010年间的经营效率。研究发现总技术效率值较低,且受金融危机影响大幅下降,四年间都达到DEA有效的只有5家公司;纯技术效率值较高,几乎不受金融危机影响,四年间都达到DEA有效的有13家公司;规模效率值也较低,而且与总技术效率值呈现出一致趋势的变化,同样受金融危机影响而大幅下降,四年间都达到DEA有效的也只有5家公司;在地区差异上,西部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经营效率相对较高。因此,规模效率是决定物流上市公司经营效率的主要因素,而且物流上市经营效率受金融危机等宏观经济因素影响的程度非常大。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和托宾模型,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物流业地区间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物流综合技术效率不高;区域物流效率差异正在逐步缩小;东部地区物流效率较中西部地区略高;物流资源利用率、区域市场化程度以及港口物流在区域物流中的重要性是影响区域物流效率的重要因素.为提高我国物流产业效率,应着力强化各省、市、自治区物流市场化程度,建设全方位、开放、统一的市场和流通体系;提升区域物流技术投入与应用效率,提高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高物流资源利用率,合理布局物流产业,防止地区条块分割,促使物流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投资转变,强调区域物流的有序竞争;加快港口物流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物流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物流业处于快速增长期,对于提高国民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作用日益明显。但是,物流业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物流效率低,物流市场散乱,物流企业散、小、弱,生存环境差,复杂的税费机制、不尽合理的财税体制、不同环节的重复纳税,名目繁多的路桥费和罚款、仓储难等问题困扰着物流业。政府应积极作为,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建立完善的物流体系,构建健康的物流生态环境,促进物流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7-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PPSFA模型测度能源和碳排放双重约束下的物流产业技术效率,分析其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变化和差异,评定其宏观和中观层面的影响因素,并分区域剖析其演进背后的逻辑规律。研究发现:中国物流产业技术效率总体偏低,呈下降趋势,且区域分化明显,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产业结构、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平均规模正向影响物流产业技术效率,财政支持力度和能源消费结构产生负向影响,而环境规制强度并未产生显著影响;中国物流产业已度过规模扩张阶段,现处于质量提升阶段,且各区域不同阶段中影响因素的作用关系存在差异,物流产业技术效率演进逻辑具有区域特性。践行节能减排、完善产业政策和探寻区域物流特色发展路径益于优化物流产业技术效率,提升中国物流产业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地区和行业两个层面分析物流业发展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并且引入政策环境、制造业企业规模、城市化水平3个调节变量,分析它们对物流业外溢效应的影响。运用中国地区层面省际2000~2008年以及制造业细分行业1998~2007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内,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水平是制造业生产效率提高的一个重要瓶颈因素,而且这种影响存在地区差异性;物流业对劳动密集型行业发展的制约程度最大,对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制约程度最小;在我国29个省市地区中,就整体而言,完善的政策环境对物流业外溢效应产生积极作用;在东部地区,政策环境的这种积极作用不显著;在中西部地区,政策环境制约了物流业外溢效应;制造业企业规模对物流业的外溢效应具有正向影响;在我国29个省市地区整体和东部地区中,城市化水平负向影响着物流业的外溢效应,在中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的负向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我国物流业的宏观营销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物流业营销效率是宏观营销效率的重要组成部分,考量物流业宏观营销效率对于衡量和评价我国整体宏观营销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相关指标对我国物流业宏观营销效率进行了评估,认为我国20世纪90年代和目前的物流业宏观营销效率低于20世纪80年代水平,且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必须从宏观层面统一物流理念和物流标准体系,从中观层面加强物流行业规划与监管,从微观层面降低成本,提高物流资金利用率和重视物流业人力资源管理,从而提高我国物流业的宏观营销效率。  相似文献   

15.
以中国对EEU成员国出口贸易为视角,运用SFGM模型,选取2009—2018年的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的数据对贸易效率及贸易潜力进行了测度。研究结果表明,欧亚经济联盟各成员国的经济规模、双边政府廉洁、贸易自由度、物流绩效、OFDI、共同边界等对中国出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通货膨胀也对出口起到促进作用,但作用不显著。双边的地理距离、是否内陆国、关税税率、汇率等对中国出口欧亚经济联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汇率也具有抑制作用,但不显著。根据研究结论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即加强双边合作,提升清关效率,完善基础设施质量,便利贸易和运输效率,提高物流服务质量;进一步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提高商品运输的效率,清除双方隐性贸易壁垒;加强政府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加大信贷资金配置规模;积极推动中国与EEU成员国建立自贸区;实现双边资本、信息等资源的共享,从而提高贸易效率,减少贸易阻力。最终着眼于命运共同体及全球价值链视域,推动双边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可能导致区域物流业发展动力因素的不同,进而物流业发展方式存在差异性。本文通过构建劳动力和资本双要素投入的LMDI模型、面板分位数模型、因变量受限模型对我国区域物流业发展方式及其影响效应进行分析,探讨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关键方式及其提升路径。研究发现:我国八大经济区物流业发展方式均具有"集约型"和"粗放型"共生特征。其中:物流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和中等地区的资本投资规模扩张对物流业发展的影响持续下降,而劳动效率的影响趋势不断提高,其物流基础设施的空间布局通过不断协调发展促进了物流业发展;物流业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资本投资规模扩张并不能显著影响物流业发展,但劳动效率的影响随着物流业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增强。物流业劳动效率较高地区的劳动工资处于非激励区间,对劳动效率提升产生了抑制效应;而劳动效率较低地区与之相反,但是在扩大人力资本投资过程中,无法提供更合理的工资或者岗位,造成高质量人力资本不断流失,抑制了劳动效率提升。劳动效率较高地区与FDI企业竞争中,能够提供更高的劳动工资防止高素质劳动力反向流向FDI企业,有效促进劳动效率提升;而劳动效率较低地区却无法进一步提供更高的劳动工资...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政策的促进,中国物流整体效率和各省级物流效率显著提升。以30个省级数据为样本,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计算各省级物流业效率,应用组态思维的定性比较分析方法研究影响物流业效率提升的因素,探讨这些因素作用于中国物流业效率的因果复杂机制和路径。结果发现:(1)2015年以来的三年中,中国物流业发展形成两条高效率路径。其中管理开放型路径覆盖率较高,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区域的开放程度是物流业效率提升的核心因素;科技创新型路径覆盖案例较少,R&D投入、经济环境或开放程度是这条路径的核心要素。(2)符合非对称性特征,非高效率路径和高效率路径不具有对称性,覆盖率较高的一条非高效率路径中,非高的GDP和政府支持是导致物流业非高效率的核心因素,称之为政策依赖型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