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物权法>明确规定,对土地房屋的征收拆迁必须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但对什么是公共利益却没有明确界定.人大权力机关应对涉及的问题是否属于公共利益进行审议,使公共利益得以公平公正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黄涵青 《当代经济》2018,(9):126-128
城镇化浪潮下,土地中的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呈现紧张关系.我国宪法规定公共利益是限制私人利益的正当理由,然而,公共利益是一个不确定的法律概念,与私人利益的界限也十分模糊.两者发生冲突时,为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法.本文从征地拆迁切入,运用相关理论知识,从实体与程序、中国与外国不同的维度进行探讨,以期对土地中的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冲突得到进一步认识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公共利益是现代行政之目的,也是行政法能够成为部门法的重要基础,因而在行政法当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行政法中的公共利益,不但限定了公民所拥有的权利界限,而且也为行政机关的权力行使明确了法律规范。为此,应当在立法、行政及司法等环节上对行政法中的公共利益进行界定,从而保障行政法中的公共利益能够实现。本文对公共利益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探讨了行政法视野下实现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平衡的制度建设,提出了行政法视野下维护公共利益的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在国家征收法律中提出的公共利益问题展开分析,在公共利益概念难以界定的理论前提下,研究如何有效落实公共利益.文章指出欲实现法治目标,公共利益应该实现立法类型化、行政科学化和司法的最终裁决权.  相似文献   

5.
钟华 《经济研究导刊》2010,(13):113-115
由于相关法律中公共利益界定模糊.目前城市拆迁中拆迁矛盾突出,强制拆迁现象比较普遍.试从拆迁矛盾如何引起开始分析,然后对现行法律有关公共利益界定的现状进行探讨.并对公共利益的界定作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各地大力推进城市化建设,农村集体土地内含的经济价值日趋升温,大量农用土地转变为建设用地,这一社会现象的背后牵动了各方利益矛盾,如粮食耕地与城市发展的矛盾;集体农民与当地政府的矛盾;公共利益与商业利益的矛盾.在这一现象中,政府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为只有政府被赋予法定权力可以变动土地用途,而公共利益是当局推行土地征收的唯一合法目的,但截至目前,什么是公共利益及公共利益行使范围,宪法和法律都没有给出明确规定.因此,由政府滋生出的滥用公权、钱财腐败、官商连接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严重损害了人民的合法权益,影响政府公信力.探析我国政府在土地征收过程中践行哪些措施能更好地实现公共利益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展 《经济研究导刊》2011,(33):137-139
何为“公共利益”?如何界定“公共利益”?这是近年来农村土地征收中的焦点问题。随着中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土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失地农民数量急剧增加,引发了大量的冲突和社会矛盾,而导致各种冲突和矛盾的深层原因在于公共利益被泛化,使政府在征地过程中经常出现滥用征收权、征地范围扩大化以及侵害农民权益的现象。要保障农民的权益,必须明确地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通过探讨公共利益的内涵、界定方式及界定主体,最后对公共利益界定的立法程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公共利益自产生伊始,在正当性、存在性、合理性等问题上备受争议,而公共利益的界定标准、内涵外延、实现主体、对权利的限制等方面也是学者们热衷研讨的议题,可谓观点纷呈。上述问题的破解,首要的逻辑前提是要对公共利益的概念进行合理科学界定,本文正是基于此种目的而进行的探索和努力。  相似文献   

9.
论国际贸易政策制定中的公共利益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贸易政策是一种公共产品,其应当以公共利益为其价值取向.公共利益在一定程度上是作为一个目的性价值出现的,而何谓公共利益的最终目的和价值却难以达成共识,人们就公共利益的程序问题而非目的达成共识是理解和把握公共利益的较好的一种方法,本文以关税(补贴)为例按照公平补偿原则来分析国际贸易政策所维护的公共利益及其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公路产品的公共物品属性,对收费公路与公共利益最大化和中国收费公路发展中公共目标定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公共利益最大化目标下如何进行收费公路管理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