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2007年次贷危机以来,美国经济持续走低,美联储通过各种方式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以期救助处于危机中的金融机构.在美国政府注入流动性的过程中,除了改革传统的公开市场操作和贴现窗口外,美联储还创新了定期贷款拍卖、定期债券出借和一级交易商信贷便利等新政策.而对于出现坏账拨备需求的银行也是直接得到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2.
李印 《商》2014,(6):142-142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从最初的流动性危机到后来的信贷紧缩危机,最后使整个实体经济收缩,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金融监管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本文揭示了次级贷款不断证券化中信用增强机构的参与过程,分析了信用增强机构在次贷危机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美国由松到紧的货币政策引发了次贷危机,次贷危机又引爆了美国金融危机;由于美国在世界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因此,美国金融危机又演变成了国际金融危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正向实体经济蔓延,已经程度不同地危及到了各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美联储减息举措既可以缓解由于次贷危机引发的信贷紧缩,改变投资者关于美国经济走向的预期,又可以防止美国经济进一步下滑的风险。为什么减息50个基点而不是25个基点呢?减息25个基点固然可以降低政策调整带来的不确定性,但难以扭转投资者对美国经济可能放慢的担心,甚至有可能助长市场连续降息的预期,使得美  相似文献   

5.
由美国次贷危机而导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已经对中国的实体经济造成了不小的损害。银行联合信息网和开富网近日联合发布的《中国经济热点分析报告——次贷危机进入高潮,中国银行业敲响警钟》显示,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正在席卷全球,危机在2007年8月上旬达到高潮,迫使欧洲央行、美联储以及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央行多次注入资金以挽救金融市场。到目前为止,次贷危机造成的影响还未见底,相反,由次贷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有进一步向金融市场蔓延、向实体经济辐射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市场周刊》2008,(10):58-59
2007年8月以来,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全面爆发,美、欧金融市场受到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不可避免地渗透到实体经济当中,且不断向其他国家和地区扩散。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尚未完全放开,国内金融机构对海外金融市场的投资参与程度不高,因此,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体系的直接影响十分有限。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随着次贷危机引发的美欧经济放缓甚至衰退,我国经济也难以独善其身。特别是我国外贸依存度不断提高,货物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将首当其冲的受到负面影响。因此,次贷危机通过贸易渠道对我国经济的间接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由于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和巨大的消费量,在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造成巨大冲击的同时,危机也向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蔓延.危机进一步引发了全球性信贷紧缩和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与恐慌.美国经济衰退所导致的全球需求增长的大幅放缓,必然对我国经济增长造成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蔓延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说明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及金融监管等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外汇保证金交易属于虚拟经济的研究范畴,是金融衍生品种的一部分,这足以使投资者对其充满警觉,时值美国次贷引发全球金融动荡,究其原因为金融创新、新金融品种对金融市场的冲击。这无疑引发国内是否推出外汇保证金交易的一次激辩。外汇保证金交易对中国而言,不仅是增加一种交易品种,而是在向金融体系多元化的迈进。反观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之所以没有动摇美国金融体系的根基,其原因就在于其金融体系的多元化。中国金融当下之急是寻找稳定金融体系的积极措施,而不是被恐惧笼罩。  相似文献   

9.
金融危机凌逼下我国经济与外贸的现状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西方金融危机目前已从金融体系传导到实体经济。由于我国政府及时采取各种带有防范性、针对性和灵活性的宏观调控政策,当前国内经济与外贸总体上呈现相对稳定的态势,经济下滑的势头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应对危机是一项系统工程,任重道远,同时,危机也给中国带来了一次全面推进经济结构改革的机遇。  相似文献   

10.
李公科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8):145-146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项金融创新工具,在分散投资风险、保障投资安全方面具有卓越的制度优势。但因其在美国次级贷款市场被错误、被过度运用,再加之监管缺位,资产证券化引发了次贷危机和金融危机。目前形势下,须以次贷危机为鉴,吸收境外金融监管变革的思路和成果,健全完善资产证券化监管制度,积极推进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1.
美国次贷危机已经通过信用体系的连锁反应演变为一场金融危机,严重损害了美国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稳定性.本文重点从金融市场和出口贸易方面分析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进而提出为应对此次金融危机,中国所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隋月娟 《江苏商论》2010,(3):127-128
始于2008年2月的美国次贷危机,迅速演化为席卷美国、影响全世界的金融危机。江苏中小民营企业作为一个正在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实体,自然也无法置身度外。西方对因此引起的困境和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次贷危机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造成多家老牌投行被收购甚至破产倒闭,美国金融业损失惨重,实体经济也受到打击。而在此次危机中,中国也受到了一定的波及,尤其是对在美国市场有投资的金融机构遭到了直接的经济损失;中国的股市受到牵连;美国经济的萧条还导致中国的出口受阻,大批中小企业倒闭;货币政策也由于次贷危机而发生调整。同时,我们也从次贷危机中得到了一些教训,在开放金融市场、加快金融创新的过程中应做好必要的监管,降低市场自由化的负面影响;警惕房地产泡沫连累金融体系;注意对外投资的多元化;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国内消费以减轻对出口的依赖等。  相似文献   

14.
刘召杰 《商业会计》2012,(1):108-109
从2010年起,我国开始控制新增贷款规模,实行信贷紧缩的金融政策,以降低经济过热风险,这对中小企业融资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对信贷紧缩的内容及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现实选择。一、信贷紧缩政策的内容及影响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危机,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  相似文献   

15.
自2007年次货危机以来,美国经济持续走低,美联储通过各种方式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以期救助处于危机中的金融机构。在美国政府注入流动性的过程中,除了改革传统的公开市场操作和贴现窗口外,美联储还创新了定期贷款拍卖、定期债券出借和一级交易商信贷便利等新政策。而对于出现坏账拨备需求的银行也是直接得到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美国次贷危机与金融创新关系的再反思,分析金融创新在美国次贷危机中所扮演的角色,重申金融创新的积极作用,提出金融创新在我国金融体系发展中的重要策略和原则:金融创新必须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遵循"风险可控、成本可算"的原则,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并要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正>2008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导致新的全球性经济危机爆发,造成全球经济持续萧条,危机的源头是金融体系的急剧扩张,而建立和恢复新的金融体制和机制是艰巨的和持续的。金融危机对全球贸易造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实体经济与贸易和资本市场两方面。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需求减少,各国经济增长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放缓,经济的不景气,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购买力和对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越来越多的人没有钱消费,或者不敢消费,使国际市场需求不振。  相似文献   

18.
李稻葵 《新财富》2008,(3):32-32,35
今天的美国财长和美联储主席组成了经济政策的“梦之队”,他们应对次贷危机的政策非常合理,因此,美国实体经济不会因此进人持续的衰退。反而某些新兴市场会因为资金倒流成为次贷危机的最大受害者。次贷危机为中国提供了重大的战略机遇:人主华尔街主流金融机构,提升金融控制力,从而扫清中国作为经济大国崛起的未来障碍,同时采取合理政策,实现中美经济的软脱钩。  相似文献   

19.
由美国次级抵押贷款问题引发的次贷危机已经演化成为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其贞面冲击已经远远超过1987年美国储贷危机、20世纪90年代北欧银行危机、20世纪90年代日本股市泡沫和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发生在全球金融体系的核心地带,并向全球各个经济体广泛扩散,对房地产市场、信贷市场、金融部门乃至实体经济部门都造成严重的冲击.国际金融危机是全球经济大灾难,为了能尽量减少灾难中的损失,并从经历的灾难中获得启示,对正在经历的灾难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通过研究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间接影响的路径、冲击程度,得出结论: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通过间接渠道产生,这种间接影响具有很强的滞后性;从影响程度看,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限,中国经济不会出现大的波动,但是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持续的。为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发展阶段经济增长有力稳定,我国政府必须把着眼点放在稳定投资增速、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上,同时还要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积极扩大出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