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创新监管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绍昆 《北方经贸》2009,(8):111-113
通过对次贷危机传导机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对金融创新监管的滞后、不到位是导致危机迅速扩大蔓延的重要原因,这暴露出美国金融监管体制在金融创新监管方面存在的缺陷,而我国在金融创新监管方面与美国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我们要正确处理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关系,完善监管体系结构,较变"机构监管"为"功能监管",创新监管方式。  相似文献   

2.
美国次级贷危机引发了自身的金融危机,并逐步席卷全球,发展成为全球金融危机。引发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美国,其自身危机则具有深层次的法律原因。通过对深层次的法律原因的思考,我们来寻找金融法律制度的出来该当如何?这便是本文所论述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今年九月份以来,美国次债危机愈演愈烈,很有可能演变成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偏松的货币政策、高倍杠杆的金融衍生品、金融机构的薪酬激励机制等因素引发了次级债危机。我们认为,美国次级债危机与美国过度的金融创新有关,只要我国加快监管创新,防范金融风险,美国次级债危机不会影响我国金融创新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成为一大热议话题,各种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频出,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熟悉的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如第三方支付产品支付宝等,"互联网+"时代成为当代的主旋律之一。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方面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另一方面,也使得我们的权益受到侵害的可能性增大,我们周围的金融环境更加复杂,金融市场潜在危机增多。针对现在互联网金融市场已经出来了一系列问题,为谋求互联网金融更好更快地发展,金融监管方式的变更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自美国次贷危机以来,金融安全成为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研究重点。以对美国次贷危机的反思为切入点,从金融风险、金融开放、金融创新、金融生态四个方面来辩证地分析金融安全。正确处理风险防范与风险救助的关系;循序推进金融对外开放,切实把握开放程度与次序;坚持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并行;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维护金融安全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探析美国的次贷危机和金融风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次贷危机是金融炒作的结果,主要是宏观调控力度不当、房地产市场失衡、金融机构推波助澜三个因素集合造成的。次贷危机引发了美元贬值、石油价格上涨和许多国家经济减速,对全球的影响将持续到2008年10月末或年末。通过分析美国次贷危机和全球的金融风波,需要我们研究和把握金融系统的整体性、金融资本的流动性、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和金融波动的周期性等新特征,从而做到未雨绸缪,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商》2012,(2):22-22
2012年新年伊始,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发酵、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国务院召开了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系统总结了近几年的金融工作,分析当前金融改革开放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对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作出部署,这对于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更好地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综合多位学者论述的基础上对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进行研究和评论,认为,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流动性危机,逐渐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其后果的严重性,引发我们对目前全球金融格局及金融秩序的关注。后危机时代的国际金融秩序已不再适合当今全球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调整不合理的全球金融秩序已不可避免。而金融秩序调整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调整的趋势,也需要更多的思考。在后危机时代,中国在完善金融监管制度以保证国家金融安全的基础上,还应把握全球金融秩序调整的良好契机,调整国内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适当调整财政、税收和汇率政策,加强国际金融合作与监管,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参与国际金融体系建设,将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提升政治、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   

9.
公司金融中介理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金融中介行为指公司销售商品,同时允许买者在未来的一个时期延期付款的经济现象。公司金融中介理论包含:金融优势论;降低交易成本论和质量保证论。公司金融中介行为的货币交易中介功能可能弱化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高度依赖于公司金融中介行为的国家存在较高的产出增长率,这主要来自于现存的企业增长,而不是公司数目的增长。次贷危机下公司金融中介存在放大和缩小危机机制。公司金融中介危机是次贷危机的衍生发展,为此,政府应该直接向相关公司提供信用担保。  相似文献   

10.
杨柳勇 《浙商》2008,(20):44-44
毫无疑问,这是百年一遇的金融大危机。美国金融危机带给我们的反思是:中国金融业应该如何在变革中创新,来处理风险与融资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