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次贷危机与主要金融危机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对美国实体经济产生巨大冲击,亦对金融市场影响深远。本文将次贷危机与美国80年代的储蓄信贷机构危机、北欧90年代金融危机,30年代大萧条和日本90年代银行危机等主要金融危机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分析,并得出政府救市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2.
反思全球金融危机中的国有化救市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主义国有化史上多见,但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金融危机之际西方国家通过政府大规模注资干预市场是国家在关键时刻发挥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两房"半私有半国有的双重性集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两"恶"于一身,美国政府接管"两房"情非得已,只是为避免金融市场过度动荡所采取的应急措施,只是为了拯救危机的临时措施。在后危机时代,还是要回归市场,政府也要回归本来的位置,不大可能出现长期的、制度性的国有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频发的金融危机是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回顾了近三十年来六次影响较大的金融危机,重点分析了金融危机爆发前的共性特征,并总结其原因和规律,进而通过对比历次金融危机的救治措施,提炼出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与金融发展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本次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政府针对金融市场遭受的冲击,采取多种手段出手救市,对刺激经济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各国国情不同,救市时机把握不同,措施选择不同,效果也各异。其中,各国竞相释放流动性的救市政策,由于不是把扩张的流动性用于救助社会就业和注入实体经济,而是用于弥补金融机构亏损和让金融家们兑现出局,这对从根本上解决危机没有多少建设性意义,并且加深了金融体系的信用风险,削弱了社会对银行的信心。  相似文献   

5.
百年来国外主要经济金融危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斌 《中国金融》2007,(19):54-55
泡沫经济和外部冲击是一百年来经济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经济危机指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过剩危机。自1825年英国爆发第一次经济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从未摆脱过经济危机的冲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国家采取了宏观调节措施,试图"熨平"周期,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特征已不明显。金融危机是指某国或地区的全部或部分金融指标(如利率、汇率、证券、地价、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金融危机又可  相似文献   

6.
于青平 《中国外资》2009,(18):20-21
2007年以来,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并严重影响各国实体经济运行。为了应对危机,各国都不同程度采取了财税措施,作为金融政策的重要补充,来解决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脆弱性。本文主要分析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危机中采取的主要财税政策,进而探讨了我国如何根据这些政策进行经验借鉴和问题反思。  相似文献   

7.
2007年以来,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并严重影响各国实体经济运行.为了应对危机,各国都不同程度采取了财税措施,作为金融政策的重要补充,来解决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脆弱性.本文主要分析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危机中采取的主要财税政策,进而探讨了我国如何根据这些政策进行经验借鏊和问题反思.  相似文献   

8.
吴湧超 《金融与市场》2009,(9):30-33,36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影响,也对两岸经济造成很大冲击。本文在对金融危机中实施扩张性政策的理论依据进行分析基础上.总结两岸各自应对危机的政策措施并进行比较,最后提出两岸加强金融合作、产业对接、双向投资及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二十年世界主要金融危机的比较研究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立足对近二十年来世界主要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在环境背景、传导机理、危机本质、诱发风险方面的相同特点,比较货币地位、金融机构、经济实力、应对措施方面的差异及影响,提出对我国应对危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评估全球金融危机(GFC)和结构变化对于国际储备(IR)积累模式的影响,认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对于国际储备的需求模式呈现不同态势,一国国际储备的合适水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决定因素会随着全球经济发展产生变化。同时,在对国际储备的历史模式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国际储备预测结果与汇率变动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金融危机将加剧全球货币金融体系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危机的爆发及扩散,使得人们对现行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合理性产生怀疑.美元虽然仍将保持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但相对地位会下降,这为人民币等其它货币提升国际地位提供了空间.由于经济实力对比发生变化,新兴市场国家将在全球金融体系中发挥更大影响力,金融市场一体化趋势不会逆转.金融危机显示出独立投行模式的缺陷,金融业将更加趋向于综合经营.未来金融监管应与金融创新相适应.公允会计准则、评级体系等也需要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2.
金融的本质属性(自然垄断倾向、弱公共品性质、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极易导致金融负外部性问题,即金融产品的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出现风险外溢效应。以前的研究重在微观金融外部性,而此次世界性金融危机中,宏观金融负外部性更值得关注:利益集团的成本外化、弱势美元的风险转嫁、政府创租以及救市的全球性负面社会效应。全球化的金融市场及其国家化的主宰者是宏观金融负外部性产生的制度根源,只有通过适当考虑对方的利益的国际合作、改革国际货币体系,世界各国才可能摆脱被动的金融负外部性承受者的身份。  相似文献   

13.
从全球金融危机看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进一步发展问题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金融创新是国际银行业发展的持续动力,随着我国银行业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商业银行对金融创新的重视和参与程度也越来越高。但是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却反映出国际银行业在创新过程中的一些严重问题,为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提供了一些启示。本文对国际银行业近年来的金融创新进行了反思,总结了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现状,并对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财政危机极易转化为全面社会危机,危害巨大。基于财政危机的起源、传导及社会效应的理论分析,回顾近代中国晚清、北洋、南京政府的财政危机。以史为鉴,总结教训,结合当前财政形势,预防和治理财政危机,要做到明确税收中性原则,税制改革以减税富民为导向;促进税收负担合理化,寻求财政赤字弥补形式多样化;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权,警惕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拓宽刚性支出资金来源,逐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构建和谐稳定发展环境,财政政策适时"转型"。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是自身结构调整、经济周期波动与国际金融危机的迭加。中国经济要走出困境,应立足于自身问题,将重点放在"调结构、扩内需、促改革"上。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亚洲新兴市场未能幸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金融危机造成了全球市场的动荡,亚洲新兴市场国家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尽管亚洲国家在此次危机中的直接损失有限。但其金融市场也遭受了诸如股市暴跌、汇率下滑等波动。油价回落、出口疲软和资金抽逃将使亚洲国家面临压力,未来经济前景面临不确定性。部分国家如韩国、印度和印尼,尤其是韩国出现危机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金融危机前后(2006~2009年)中美两国经济指标的波动性和协动性进行系统比较,发现两国的宏观经济波动特征有显著差异。这种差异有些属于金融危机期间的非常规现象,有些与中国特殊的调控措施、经济发展模式有关。就上述差异的理解对于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制定宏观调控政策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8.
刘达 《投资研究》2012,(4):152-156
本文通过回顾国际上存款保险制度的历史沿革,系统梳理发达国家在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中所采取的强化存款保险制度的相关措施及对我国的启示,建议遵循有效存款保险制度的核心原则,借鉴国际经验,加快出台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并明确具体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9.
基于现金持有量和财务杠杆的视角,研究财务弹性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金融危机下财务弹性对企业投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企业财务弹性与企业投资成正相关;企业投资对现金弹性的依赖较小,对负债融资弹性依赖较大;与正常经营时期相比,危机时期下财务弹性对企业投资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金融杠杆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在当前背景下,适当利用金融杠杆对走出金融危机阴影仍具有重要意义.就我国而言,金融杠杆的发展仍有不足,为扩大需求应考虑适度加大杠杆化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