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中国与越南的合作中,“两廊一圈被列为了两国经贸合作的重点。在“两廊一圈中,与广西有关的是“一廊一圈。如果说越南是广西与东盟经贸对接的重中之重,那么“一廊一圈就是广西与越南经贸对接的重中之重。一、有关情况简介1.“一廊一圈。在2004年10月中国和越南两国政府发表的联合公报中明确,双方同意在两国政府经贸合作委员会框架下成立专家组,积极探讨“昆明-老街-河内-海防-广宁、“南宁-谅山-河内-海防-广宁经济走廊和环北部湾经济圈的可行性。在“两廊一圈中,与广西有关的是“一廊一圈,即“南宁-谅山-河内-海防-广宁经济走廊和环北部…  相似文献   

2.
2004年5月20日,越南总理潘文凯访华,提出中越合作建设"两廊一圈"的建议.同年10月6日至7日,中国总理温家宝访越,对越南政府的提议正式作出回应,两国政府于8日发表联合公报,双方同意合作建设"两廊一圈"."两廊一圈"是指南宁-河内-海防-广宁经济走廊、昆明-河内-海防经济走廊和环北部湾经济圈.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和日本双边贸易得到迅速发展。利用2001——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贸易结合度指数、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等一系列指标,对中国和日本贸易互补性和贸易潜力进行全面的分析。得出结论:中日两国之间的贸易无论在出口上还是在进口上均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深化两国发展双边贸易,可以促进两国经济共同发展,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4.
对中俄双边贸易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科伟 《现代商业》2008,(12):265-266
中国与俄罗斯是山水相邻的友好邦国,两国之间的经济互补性强,潜在的双边贸易市场巨大.近年来,随着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平稳推进以及睦邻友好条约的签署,双边贸易关系取得了稳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李嘉  李倩 《市场周刊》2005,(34):14-14
最近,广西、云南两省区政府高层与越南有关方面频频接触,对在边境口岸地区发展壮大跨国物流产业这一计划展开沟通与协商。随着双边贸易的不断扩大,中国与越南在边境地区开展物流产业合作的意向已经趋向明显。  相似文献   

6.
《商》2015,(11)
老中两国从1961年四月正式建交开始,一直保持着睦邻友好关系。随着老挝加入WTO的步伐加快,其市场的开放度进一步提高,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使得国内的软,硬环境也得到了大幅的改善。中国已经成为老挝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和投资合作国。提出老挝与中国双边贸易发展现状及特点,促进老中双边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就从这近年来的两国之间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来研究。  相似文献   

7.
中国与越南的经贸关系由来已久,两国是近邻,自两国关系恢复正常化以来,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频繁。中国与越南又同属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员,在自贸区建成后,两国之间的往来便更加密切起来。其中,机电产品是较为主要的贸易对象,对于中越机电产品的贸易不容忽视。通过对中越机电产品贸易数据进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的计算,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从而对中越机电产品贸易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总结。  相似文献   

8.
贸易互补性问题是国际贸易中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本文运用贸易互补性指数实证研究了中国与越南之间的贸易互补性。研究表明,中国与越南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贸易联系,两国之间的贸易互补性较强。贸易互补性在行业(或产品)中存在明显的差异,在两国之间第六类商品的贸易中以产业间的互补性为主。中越两国贸易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不确定影响因素较为复杂,贸易竞争和贸易摩擦不断出现,这需要两国客观看待和处理。  相似文献   

9.
中美两国在建交之后双边贸易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的发展,两国之间的双边贸易失衡也越来越严重。从1994年开始,中国就已经成为了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国,而这个中美货物的贸易统计差异也影响到了中美两国贸易关系的正常发展。2009年两国商务部签署了《中美货物贸易统计差异研究报告》,就两国之间的贸易统计差异做了一定的研究和规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对中美贸易差异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从政治、经济的角度研究了两国贸易统计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越边境贸易合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特别是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推进了广西与越南两国之间的密切往来,为中越经贸合作提供了更大平台。作者通过对广西与越南经贸合作的现状进行调研,进一步分析了发展双边经贸合作的前景及制约因素,提出了发展两国经贸合作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与东盟各国双边贸易发展前景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与东盟各国经济增长,中国与东盟各国进出口贸易额不断增加;东盟北部地区四国和南部地区六国的对外贸易增长存在显著的差异,北部四国中的越南对外贸易增长较快,南部六国中新加坡对外贸易增长较快;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中国与东盟之间双边与多边贸易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中面临着贸易不平衡性、农产品贸易摩擦、敏感产品与大宗产品贸易摩擦、区域外部势力不当干预等多方面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与印度两个发展中大国的迅速崛起,中印两国双边贸易增长迅速,双边相互投资逐步上升,但同时存在贸易保护主义、低水平贸易、非经济因素等一系列制约因素。为促进中印经贸持续健康发展,两国应继续增强政治互信,建立"金砖四国"经济战略对话机制,优化贸易结构,扩大产业内贸易,采取措施减少贸易摩擦及其损失,进一步加强能源合作,建立中印自由贸易区。  相似文献   

13.
中韩建交16年来,两国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次贷危机"的爆发对中韩两国经济与贸易形成重大冲击。包括贸易逆差在内的中韩双边经贸关系中的固有问题发生了一定变化。面对全球金融风暴,中韩两国应该加强金融合作、改善贸易环境,同舟共济、勇闯难关。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与巴西双边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两大新兴经济体,中国和巴西双边贸易的发展对世界市场的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本文在描述中巴双边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出口产品相似度、双边贸易结合度以及产业内贸易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指标,对中巴双边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中巴贸易结构差异明显,双边贸易结构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在进一步扩大贸易规模的同时,中巴双方可在农业领域、资源领域以及基础设施领域等双方的供需结合点提高投资与贸易合作。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RCA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和贸易相似度指数等工具分析了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创意商品贸易的互补性与竞争性,结果表明,中国与东盟的创意商品贸易互补性与竞争性并存。就互补性而言,中国与新加坡创意商品贸易存在较强的互补性,中国和其他东盟主要国家在工艺品和新媒体上互补性较大。就竞争性而言,中国与新加坡创意商品贸易的竞争性相对较小,中国与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在世界创意商品市场上的竞争较激烈。因此,中国要充分利用与东盟创意商品贸易的互补性,增加彼此产品的差异性,促进双方创意产品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日服务贸易:现状、问题、机遇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深化中日服务贸易合作是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竞争新优势的重要举措。随着两国经贸合作的加深,双边服务贸易呈现出服务领域竞争加剧、服务贸易逆差持续增大等问题。但同时由于中美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等内外部冲击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等,双边服务贸易合作面临新的发展契机。展望未来,两国应摒弃冷战零和思维,积极探索服务贸易发展潜力,在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和完善体制机制的基础上,深化双边在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合作与对接,推进区域服务贸易投资自由化与便利化,实现开拓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和伊朗之间的贸易问题。新时期中伊两国的贸易合作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同时也存在许多不可避免的问题。我们应该抓住机遇,突破"瓶颈",多角度、多方位地看待中伊贸易的发展,扬长避短,积极推动与伊朗的能源合作,在此基础上努力开展其他经济项目的合作,促进我国同伊朗经济贸易的快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一大海外投资对象国和第一大顺差来源国,韩国则是中国第六大贸易伙伴、第六大出口市场和第四大进口来源国。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两国贸易结构和竞争力以及国际市场地位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并带来诸多不可回避的问题。因此,深入研究中韩两国之间贸易结构的变化及竞争力状况,对两国贸易关系予以展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澳两国经贸的非均衡性及拓展贸易空间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澳大利亚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进展,备受各方关注.通过分析中澳双边贸易、投资的互补性和非均衡性的特征,结合两国共同面临的良好的发展条件,提出了进一步拓展贸易空间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黄爱莲 《商业研究》2011,(9):207-211
中国-东盟自贸区如期建成,中国与越南互为旅游客源地发展态势加强。本文基于引力模型,以2004-2008年中国接待越南入境旅游为样本,构建了中国与越南入境旅游的理论模型,并运用Eviews6.0软件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两国名义GDP、入境接待人数、地理距离和国家边界等变量对中国接待越南入境旅游有较大的影响,进一步结构化分析验证GDP和地理距离对入境旅游均产生一定的新息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