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外资企业在我国加工贸易企业中占大多数.通过将异质性外资企业的转型决策引入标准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本文从贸易成本角度阐释了异质性外商投资企业技术选择的理论机制,模型表明:过度的可变贸易成本补贴会减小低效率企业转型激励,而适度的研发补贴却能鼓励外资企业转型升级.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层面数据,研究发现,在控制了企业资本劳动比的情形下,外资出口企业中出口密集度较大的企业、加工贸易出口企业以及投资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企业技术水平较低.通过支付更多的固定成本,外资企业能够通过使用高端技术进行出口转型.该检验结果与模型预测保持一致.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政府应该控制对外资出口企业的可变成本优惠,补贴外资出口企业的固定研发成本,培育高质量的人力资本以提高利用外资的综合优势,辅助外资出口企业转型. 相似文献
2.
基于异质性生产率角度提出决定企业利润的数量模型,使用中国制造业企业样本数据研究企业的利润状况,并且提出衡量企业利润状况的两种利润率,即销售利润率与投资利润率,最后实证检验生产率对企业利润的决定作用.研究结论显示: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投资利润率具有逐渐提高的趋势,而销售利润率却具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企业生产率与其利润规模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具有相同生产率的企业选择进入出口市场会获得更高的利润. 相似文献
3.
《国际贸易问题》2017,(10)
基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融资能力异质性的视角,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生产率和融资异质性对企业出口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理论分析表明,生产率和融资能力对企业出口的影响互为条件:生产率水平在一定的范围内,融资水平的提高才会促进出口;同样地,融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生产率提高才会促进出口。门槛效应模型的实证结果与理论假说一致,生产率和生产规模存在双重门槛,融资能力存在单一门槛,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在适度水平内,生产率和融资能力对出口的影响更显著。系统GMM模型进一步验证了内源融资、外源融资、综合得分和融资指数等不同融资水平衡量指标下,融资异质性对持续出口企业出口规模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新新贸易理论框架下异质性企业出口和生产率的关系可以用两种假说来概括——"自我选择出口"和"出口导致增长"。文章回顾了十多年来学者们用各个国家的企业数据对这两种假说的验证,对比和评析了相关的研究方法、研究结论、实证结果的原因等,对我国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的原因进行总结与探讨,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5.
根据新一新贸易理论,高生产率的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出口,低生产率的企业选择国内销售。新一新贸易理论是产业内贸易和产品间贸易的延续,是研究产品内贸易的理论依据。少数学者用中国的数据分析,得出了与新一新贸易理论相违背的结论,即生产率低的企业选择出口,而生产率高的企业选择国内销售,本文也是立足新一新贸易理论,结合前面几位学者对湖南省企业数据的实证分析及得出的结论,而从理论上阐述企业异质性影响出口竞争力的效应分析,并得出与新一新贸易理论不一致的结论:企业生产率与出口显著相关,但其相关关系不确定,因此,企业异质性是影响出口竞争力的显著因素,然而他们之间的关系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异质性企业出口、技术创新与生产率的动态关系.在异质性企业垄断竞争模型的分析框架下,我们构建了企业出口、创新与生产率的动态结构模型,并通过参数化函数形式建立了计量模型.基于2005-2007年中国电子通信行业的企业面板数据,本研究采用biprobit、非线性最小二乘估计等模型对企业出口、技术创新与生产率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出口和创新的决策及其联动作用促进企业生产率的提高;企业的生产率、资本存量、劳动力投入和出口市场冲击是影响企业自选择行为的异质性因素;投资决策的回报随着企业生产率的提高而提高,因此生产率高的企业会自选择做出该投资决策以获得更大利润.我们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证的视角在一个整体性的框架中验证了自选择效应、出口学习效应和生产率动态效应,同时对中国出口、创新和生产率的现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出口增长是国际贸易领域里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都是从单一角度来研究贸易增长的,而以Melitz的企业异质性贸易模型为核心的贸易理论成功的区分了集约边际和扩张边际,为分析中国出口增长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新新贸易理论“新”在何处——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剖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都是基于企业同质化的前提假定.分析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然而,近年来以Melitz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学家通过理论与实证研究发现.同一产业内部企业之间在其规模、生产率以及工人的工资上都存在着显著差异.从而提出了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又称为新新贸易理论,其研究视角从传统的国家和产业层面转向企业和产品层面,以生产率差异作为企业主要特征,从微观层面详细剖析了企业的出口、投资以及国际化生产组织行为,为国际贸易的利益来源提供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于建勋 《中国商界:上半月》2011,(12):113-114
在异质性贸易理论越来越受重视的同时,这一领域的实证研究文献出现了快速增长。本文在总结近年来主要实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最新一批实证研究成果。根据实证研究的现状,分析了目前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10.
以地方环境立法政策的实施进行准自然实验,采用倍差法和事件分析法系统全面评估环境管制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环境管制不仅显著地促进了企业出口规模的扩大,而且还明显提升了企业出口概率,并且这一促进作用随立法时间推移而逐步增强;进一步引入企业融资约束的异质性进行分析发现,环境管制对高融资约束企业出口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显著促进了低融资约束企业的出口,并且该效应随着企业融资约束程度降低而不断增强;对影响机制检验发现,环境管制激励了企业(尤其是低融资约束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和技术改进活动,促进企业研发创新和生产率的提升,从而对企业出口产生积极的影响;研究环境管制与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质量的影响发现,环境管制在总体上促进了企业出口质量升级,并且这一作用随着企业融资约束的降低而增强。 相似文献
11.
我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悖论”及其解释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用1998-2007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选取近300万家企业,分20个行业检验了我国企业出口与生产率的关系,结果显示:只供应国内市场的企业生产率反而高于出口企业;并且企业出口与生产率呈现负相关关系,即生产率越低的企业出口越多。此结论与新-新贸易理论的结论相悖,我们称之为生产率悖论。进一步检验还发现,企业规模是影响出口的主要因素,而出口贸易对于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是不显著的。笔者认为,导致我国出口企业出现生产率悖论的原因可能在于我国加工贸易较多,且占据了出口贸易的主体。 相似文献
12.
Joachim Wagn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Economics of Business》2008,15(2):169-180
This paper contributes to the flourishing literature on exports and productivity by using a unique newly available panel of exporting establishments from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of Germany from 1995 to 2004 to test three hypotheses motivated by a theoretical model by Hopenhayn (Econometrica 1992): (H1) Firms that stop exporting in year t were in t?1 less productive than firms that continue to export in t. (H2) Firms that start to export in year t are less productive than firms that export both in year t?1 and in year t. (H3) Firms from a cohort of export starters that still export in the last year of the panel were more productive in the start year than firms from the same cohort that stopped exporting in between. While results for West Germany support all three hypotheses, this is only the case for (H1) and (H2) in East Germany. 相似文献
13.
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将企业的异质特征作为研究变量,加之企业层面数据的日益丰富和可用性,使对国际贸易问题的研究由宏观产业层面转向更加微观的企业层面。本文以企业异质性为焦点,对近年来大量关于出口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厘清了出口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做出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4.
从成本效应角度看,环境成本内在化对我国的出口贸易有负面影响;从创新效应角度看,环境成本内在化对我国出口贸易有正面影响。但综合起来看,创新效应对出口的积极影响弥补了成本效应对出口的消极影响,最终会促进中国出口。既然环境成本内在化有利于实现环境保护与出口增加的双赢,中国应当加强实施环境成本内在化政策,包括进一步提高环境标准、推进自然资源价格改革、改变排污收费政策等。中国实施环境成本内在化的政策应当是经济手段与管制手段并用,但若着眼于未来,应当逐渐转向以经济手段为主。 相似文献
15.
我国桃产品出口战略研究——基于产业内贸易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HS分类数据,对1992-2007年我国鲜桃及桃加工品的Grubel-Lloyd产业内贸易程度、Bruehl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水平和Thom&McDowel水平型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进行了指数测算。结果表明:我国桃产品贸易中的产业间贸易占主导优势,而产业内贸易主要是垂直型产业贸易。据此,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桃产品出口战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浙江省制造企业调查问卷数据,实证检验了技术创新的出口效应。研究发现,技术创新对企业出口行为存在正面影响:技术创新强度越高,企业的出口倾向和出口强度越高。基于我国处于跨国外包生产体系之中,本文还研究了跨国外包、技术创新与出口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跨国外包不仅直接推动了我国出口扩张,而且还通过促进技术创新间接地激励企业出口。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我国本土企业应加强技术创新,保持出口持续扩张的态势,摆脱对跨国公司及其外包订单的依赖。 相似文献
17.
我国实行出口退税政策近20年来,出口退税在税收职能和宏观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税收尤其是出口退税成为促进出口贸易,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本文从税收影响出口贸易的机理出发,对税收、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影响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考察了我国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社会信用体系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我国出口贸易扩张的影响机理,提出转型背景下,我国的某些"特殊"制度因素刺激我国众多企业以代工或贴牌方式出口的扩张。利用我国1990-200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和动态面板GMM估计方法,对理论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导致我国出口贸易扩张的重要内生激励因素之一。这样的出口发展模式不利于我国自主创新的开展与自主品牌的构建,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的主要政策含义在于,制度缺失下我国出口的高速增长是畸形且不可持续的,应尽快纠正由于制度缺失而导致的出口行为的"扭曲",以促进我国出口贸易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Melitz提出从企业异质性角度分析生产率对出口影响以后,国内学者运用实证检验认为我国制造业企业出口存在"生产率悖论"即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低于未出口企业,也检验得出出口企业存在"生产率陷阱",即出口对企业生产率具有阻碍作用。本文首先提出一个数理模型研究企业出口与生产率的相互联系,再运用2008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实证检验"生产率悖论"与"生产率陷阱",并讨论它们存在的原因,为了使结论更加可靠,本文对出口企业与国内企业分别进行了全国、分行业、分省份的实证检验。最后在模型分析与实证检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出口制造业企业走出"生产率陷阱"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出口相似度与贸易竞争:中国与东盟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从商品域和市场域两个纬度测算了中国与东盟在自由贸易区之外的第三方市场(或世界市场)上的出口相似度指数.研究表明,中国与东盟出口结构(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趋同态势越来越显著,它反映的是双方在产业转移和传递的国际分工格局调整中相似的演化路径,这意味着中国与东盟在出口上越来越强劲的竞争具有长期性.最后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前景进行了初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