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通过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牧区草原生态补偿机制,解决牧区近10年来主要实施的一系列生态治理项目和措施中存在的草原生态补偿标准普遍偏低、政策缺少灵活性、监管体系不够完善、缺乏相应保障机制等问题。[方法]通过对国内有关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相关文献分类梳理,基于我国牧区草原生态环境现状,对比分析国内外实践,总结国外成功经验,定性分析补偿机制要素,对草原生态补偿机制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论述。[结果]我国牧区草原生态补偿主体应以各级政府为主; 补偿对象应包括牧区牧民、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投资者和建设者以及牧区地方政府; 因保护草原生态环境而导致牧区和牧民的发展权受限由此产生的机会成本作为草原生态补偿标准; 补偿方式以中央财政纵向转移支付为主,以市场补偿为辅的组合模式。保障机制需完善法律法规、公众参与、监督管理、绩效评估等方面建设。[结论]我国牧区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须对补偿责任主体、补偿范围、补偿标准、补偿方式及补偿保障机制等各要素要进行整体性、系统性深入分析,才能确保草原生态补偿机制能够满足牧区实际需求,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
论构建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指出当前中国矿产资源开发而引起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根源在于生态补偿机制缺失,并提出构建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需要着力解决"由谁补偿"、"补偿多少"和"怎么补偿"3个基本问题。即实行"新旧账"分治,明确矿山环境恢复补偿主体以及责权利,多渠道筹集废弃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基金;以重置成本为依据确定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征收标准,因地制宜地确定征收办法;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资金使用的招标、监管和效益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3.
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恢复补偿机制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构建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恢复补偿机构,需要着力解决"由谁补偿"、"补偿多少"和"怎么补偿"散个基础问题:即明确矿山环境恢复补偿主体以及责权利;以重置成本为依据确定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征标准,因地制宜地确定征收办法;完善生态补偿资金使用的招标、监管和效益评价机构.  相似文献   

4.
实施水生态补偿是协调利益关系的必要手段,也是践行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通过系统梳理关于水生态补偿的相关文献,将跨流域调水和流域内水生态补偿统一纳入实体水生态补偿范畴,从补偿依据、补偿机制、补偿标准多角度进行总结:基于实体水视角的水生态补偿主客体明确,理论体系相对完整,为补偿实践提供了清晰的理论依据。但补偿模式仍然比较单一,缺少横向补偿的实践应用,更全面、精准的补偿标准也有待进一步确定。而国内外基于虚拟水视角的水生态补偿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相关研究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基于虚拟水流动效应的水生态补偿,二是基于水足迹相关理论的水生态补偿。但上述研究缺乏关于水生态补偿的理论依据和补偿机理,特别是虚拟水流动量向生态价值量的转换研究。应加强虚拟水视角下的水生态补偿研究,并进一步构建"虚实"结合的二元水生态补偿体系,在现代水资源演化框架下开展水生态补偿研究,丰富和完善水生态补偿理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湖北省乡村旅游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以期为湖北省乡村旅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方法]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湖北省六大乡村旅游发展热点片区的生态环境破坏情况、生态补偿主体、生态补偿的方式展开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研究构建湖北省乡村旅游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结果]恩施地区生态环境破坏较严重的是生物环境,其他区域破坏较严重的均是当地的水环境。武汉、宜昌、恩施和鄂东乡村旅游区的生态补偿主体偏向于乡村旅游开发经营者,而鄂西北和江汉平原乡村旅游区的生态补偿主体偏向于游客,当地居民充当补偿主体的比例普遍偏低。武汉和江汉平原以政策补偿为主,宜昌和恩施地区以资金补偿为主,鄂东和鄂西北以物质补偿为主。[结论]湖北省六大乡村旅游发展区域生态环境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在调查的基础上构建以乡村旅游开发经营者及游客为主的补偿主体和以乡村生态环境为补偿客体的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该补偿机制在不同区域存在主客体和补偿方式选择的差异,这主要与区域乡村旅游发展基础和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6.
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7  
本研究在构建完整的生态补偿机制分析框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我国现行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总结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的实践经验,探讨建立健全农业生态建设补偿机制的途径,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生态补偿机制是克服保护区资金短缺的关键。本文在深刻研究生态补偿除筹集资金外其它重要功能的同时,围绕补偿主体→补偿依据→补偿数量→补偿形式→补偿征收→补偿使用→补偿监管等生态补偿的有关环节的问题进行研究,为建立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叶浩然 《水利经济》2016,34(2):36-40
在湿地补水的社会实践中,湿地补水生态补偿成为解决相关地区之间及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冲突的有效方式。对湿地补水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了规范研究和实证分析,并从补水方案、湿地补水补偿关系、生态补偿标准、生态补偿方式和分担分配等四个主要方面对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了详细论述。从法规体系、资金保障、管理制度、信息公开和协商机制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湿地补水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周剑英 《山西农经》2020,(8):90-90,92
目前在林业生态发展中,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是由于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导致的,因此要不断完善补偿机制,使林业生态补偿机制在生态林业发展中发挥巨大作用。研究与分析了林业生态补偿机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不断完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与运作研究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生态补偿作为一种水源地保护的经济手段,其目的是调动水源地生态建设与保护者的积极性。水源地生态补偿资金的筹集有两个渠道,一是政府财政转移支付,二是进行市场化筹集。其市场化筹集是根据“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以水资源为载体,受益者依其消费的生态资源的数量进行付费。同时根据“谁保护谁受益”的原则,以整个水源地保护区为对象,界定生态补偿对象,同时按照其经济行为确定补偿要素,根据其在水源地生态保护中贡献的大小,在能够调动其积极性的前提下确定补偿标准。在水源地生态补偿的形式上可采用生态受益者对水源地直接补偿和间接补偿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11.
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长效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具有公共性和长期性的特征出发,对其执行中所应建立的资金保障机制、资金运行机制及其立法保障进行了探讨,以期确保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稳定有效的实施。  相似文献   

12.
在国内,森林资源非常有限,并非绝大部分都分布在经济欠发达区域。如何才能够为森林生态效益的提供者给予一定的补偿,实现生态的公平性,建立出森林生态补偿机制就显得尤为关键,同时这也是国内外研究的焦点话题之一。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对森林生态补偿现状进行分析,然后从问题出发,通过森林生态补偿机制制度建设来完善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关于施工索赔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强坤 《水利经济》2003,21(3):9-11
从索赔的概念、索赔的程序着手,论述索赔费用的计算、索赔成功的条件,辅之以案例分析,并探讨如何索赔成功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关于建立荒漠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荒漠生态系统恢复和保护工作的现状,论述了荒漠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必要性,提出了建立荒漠生态补偿要以国家投入为主导,强化生态恢复和生态保护两项措施,并与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兰坪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但在补偿的范围、补偿的标准以及补偿资金的使用与管理等方面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通过对兰坪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了明晰产权,科学管理;科学评价,提高标准;拓宽渠道,加强监督;转变职能,加强服务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郭跃 《林业经济》2012,(7):109-113
湿地补偿标准的测算方法及其标准的核定对于执行《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鄱阳湖湿地作为全国湿地保护的案例,目前所实行的标准与实践之间尚存在不足之处。根据调研,依据国内湿地生态补偿实践及鄱阳湖湿地保护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从湿地补偿责任主体、标准、方式、途径等湿地补偿模式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基于对河南省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的思考和研究,期望通过制度创新更好地促进补偿机制发挥作用。研究方法:经验总结法和描述性研究法。研究结果:目前耕地保护补偿工作的重点是建立激励性补偿机制,从目前国家和地方的财力分析,单纯以经济补偿方式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不能成为落实耕地保护的主要措施。研究结论:考虑地区发展定位是促使补偿机制发挥作用的先决条件,确定与发展水平适应的补偿标准能够调动保护耕地积极性,拓宽补偿方式来弥补资金和实物补偿成效不足的问题,建议在粮食主产区以国家补偿为主开展试点。  相似文献   

18.
森林生态补偿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梳理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现阶段中国森林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基础、现实环境和实践需要,提出森林生态补偿机制向动态化运作、整体化推进和高效化执行的方向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试论我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框架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湿地是物种多样、资源丰富的生态系统,同时兼具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价值。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建立,是稳定湿地周边经济,保障湿地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度。在分析阐述我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建立的目的、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了我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涉及的相关利益者和主客体,探讨了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补偿标准、补偿手段,初步构建了我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补偿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