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现代人的诸多素质中,最核心最重要的就是区别于传统人的思想观念素质,它支配着人的经济行为,决定着人的其他一切方面素质及能力的发挥,二十一世纪反贫困战略不仅要注重资金、技术等物质反贫困,也要通过农民思想素质的现代化,重视思想反贫困或思想扶贫。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人的诸多素质中,最核心最重要的就是区别于传统人的思想观念素质,它支配着人的经济行为,决定着人的其他一切方面素质及能力的发挥,二十一世纪反贫困战略不仅要注重资金、技术等物质反贫困,也要通过农民思想素质的现代化,重视思想反贫困或思想扶贫.  相似文献   

3.
贫困的原因太多,但人落后的思想观念素质是贫困的总根源;减少和消除贫困的方法有很多,但思想反贫困是成本最低、成效最显著的一种扶贫方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上个世纪下半叶。世界经济的发展证明,降值降价最快的是高新技术产品,增值增价最快的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相对物质资本的大幅度升值,这就要求在反贫困中应更加重视人力资本投资,重视人力资源这一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只有把对贫困人口的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扶贫战略来对待,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  相似文献   

5.
贫困的原因很多,但人落后的思想观念是贫困之总根源;减少和消除贫困的方法很多,但思想反贫困乃成本最低、成效最显著的一种扶贫方法。因此,研究、探讨思想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机制和路径,即思想"为什么"或"怎么样"促进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一项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6.
洪文梅 《发展》2004,(7):43-44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创建了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是通过投资形成的,并体现在劳动者身上,以其数量和质量形成表示的资本。人力资本积累主要通过对劳动力的教育培训、营养保健、人口迁徙等投资获得。与人力资源不同的是,人力资本主要反映了人的能力水平和素质高低,  相似文献   

7.
人口素质主要包括人口的文化、健康、技能和思想素质等方面。由于人的思想不可视、不可触摸、不可度量,人们关注的只是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和贫富的资本、劳动、技术等原因,贫困的人的思想原因及思想反贫困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其实,国内外发展经济学家及研究者并不乏对贫富、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人的思想观念原因的考察,主要包括思想、精神、宗教伦理、价值观、意识形态等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方面。  相似文献   

8.
中国山区贫困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在"中心—外围"经济发展格局下,中国反贫困新的思路是,加强对贫困山区的人力资本投资,通过人力资本积累提高贫困人口收入的直接效益以及因人力资本积累而导致人口迁移带来的人与土地紧张关系缓解的间接效应,实现在可持续发展中消除山区贫困。中央政府对财政制度以及地方政府和地方官员的考核与激励制度等应做调整、创新和变革,以协调解决因人力资本投资在各地区之间产生的成本—收益问题。  相似文献   

9.
杨强  李万明  刘磊磊 《乡镇经济》2008,24(11):88-93
文章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并使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新疆边境农牧团场的反贫困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由于反贫困开发的政策缺乏系统性及其模式单一等问题,新疆边境农牧团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依然受到资金、技术、政策等因素的制约,尤其是人力资本缺乏是制约其反贫困开发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坚持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带领中国人民为摆脱贫困、改善最广大群体的福祉进行了长期艰苦奋斗.以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等人为代表的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充分吸收和借鉴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基础上,以争取民族独立、谋求国家富强为奋斗目标,从社会制度、国际环境、生产关系等角度剖析了近代中国积贫积弱的原因,并结合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主张通过改变国家制度、加强社会组织与提升人力资本等来改变贫困状况.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反贫困思想与实践,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强大生命力,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早期反贫困思想不仅为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形成提供了思想源泉,也为当今中国反贫困政策的制定和实践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1.
张永祥 《魅力中国》2010,(26):93-93
社会资本概念的提出为分析经济活动,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它不同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根本之处在于其是存在于社会关系之中的一种资源,合理利用这种资源对于反贫困来说意义重大。本文从社会资本的视角入手来看待反贫困的,通过对亚洲一些工业化国家在社会资本发展方面的研究,希望能为我国的反贫困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对贫困内涵、贫困的性质和原因的认识日益加深,反贫困战略也从片面强调经济增长向经济增长与公平分配并重的方向转变。换句话说,反贫困战略日益重视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有效的反贫困战略是:既实现惠及贫穷人的经济增长,又实现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再分配;而增加贫穷人的受教育机会,提高其知识水平,使贫穷人享受基本的医疗保健,改善其健康状况,解决穷人的基本生活需要,改善其营养条件,是再分配战略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本开发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梅睿哲叶泉(兰州730000,兰州大学经济学)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归根到底要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而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都需要增加人力资本的投资,提高人力资本的存量,从这个意义上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关键...  相似文献   

14.
祝玉峰  赵茂林 《特区经济》2006,213(10):286-287
针对我国西部农村贫困的发生机制,我国西部农村反贫困的战略模型的构建要动态地调整为与之对应的从平面型到立体型的转化过程,“教育反贫困”是指通过教育对人的素质和发展技能进行全面提升,斩断贫困的累积循环因果链条,从而实现中国西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农村所形成的人力资本表现为强烈的对城市的外溢效应。就个体而言,具体表现为,具有较高素质的人力资本向城市流动。我国巨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城市潜在的个人发展机会和良好的公共设施和环境都是吸引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重要诱因,即城市中存在人力资本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村的安定,农民的稳步增收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本研究以福建省1997-2012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将人力资本投入作为一个要素引入到修改后的C-D生产函数中,研究农村人力资本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对促进福建省的人力资本投入献策。通过双对数回归分析得出,人力资本存量的系数远高于物质资本投入的系数,说明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力资本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作用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7.
教育对增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劳动力素质"节点"实现的.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劳动力素质已逐步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以物化资本来衡量人的作用已暴露出了许多缺陷.本文尝试放弃一些生产函数模型的传统做法,提出以体现教育作用的劳动力素质作为增长要素的评价标准,这与将劳动力资本化的人力资本作为评价标准相比,必将是一种挑战,无疑对指导教育和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全球知识经济的兴起,要求所有的劳动掌握先进的知识和技术,以便在剧烈的竞争中保持竞争力。由于富有技能的人力资本是维持国家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因此,西方发达国家都进一步强化了职业培训投资战略,加大了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把职业培训投资政策作为政府经济增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丰富的人力资本积累,支撑了深圳市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在深圳市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积累过程中,各种形式的培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一轮竞争面前,深圳市确立了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经济增长战略。这一战略对劳动力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职业培训投资正是提高劳动力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本是指存在于人体中并具有经济价值的后天获得的知识、技能、健康、迁移能力、思想观念等质量性因素的总和。西方人力资本理论从人力资本投资与收益、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关注逐步转向对人力资本产权、人力资本配置等相关问题的强调。国内人力资本的研究进展迅速,但多属应用性研究,基础理论成果较少。人力资本计量可分为基于成本、基于收入、基于教育指标和基于直接能力四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按照费舍尔(1906)的定义“所有能提供未来收入流的资产都是资本”,把人力资产也看作是一种资本,是经济学的一大进步。与非人力资本的形成一样,人力资本的形成不仅需要投资。而且,更为根本的问题是人力资本的形成和人的经济行为是受制度约束的,因此,我们研究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就必须研究保证人力资本有效使用和人力资本有效投资的制度条件。 一、人力资本有效发挥作用的制度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