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伴随着产业结构、企业规模和劳动力结构的重大变化,劳动关系的内在机制和运行规律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在利益关系中产生的矛盾和冲突,构成了体制转型中的社会和谐问题,现存的利益不均衡问题正受到政府与社会的普遍关注.分析和研究劳动关系变化状况和产生的影响,适时进行调整和引导,对进一步推动劳动用工体制改革,促进劳动关系的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导致出现了有异于世界上那些早发现代化国家的“新中间阶层”。我国的“新中间阶层”能起到类似现代化国家中间阶层的“缓冲层”、“稳定器”、“经济助推器”的功能,构建“橄榄型”社会阶层结构,可以让现代化的成果为大多数人所共享。将技术工人和一部分农业经营户纳入“中间阶层”范畴,得以实现中间阶层的重心下移,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阶层结构。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阶层的分化和利益格局的多元化,社会利益结构间的不同步性和不均衡性日益明显,利益矛盾日趋复杂;转型过程中公共利益表达机制的不足与缺失已成为制约建设和谐社会的瓶颈.构建畅通有序的公共利益表达机制,使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得到协调和规范,避免具有破坏性的利益表达方式,是党和政府代表人民根本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4.
和谐首先是利益分配上的和谐,而市场经济在分配利益上是有缺陷的。市场经济再加上改革成本分摊的不合理加速了我国以经济收入为尺度的社会阶层的分化和冲突。执政党不能只以阶级斗争视角看待社会冲突,而要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不是划一,不是平均主义,而是指在有差距的基础上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先进文化的支撑。政府在构建和谐中的作用是市场和企业不能替代的,企业优先讲效率,政府优先讲公正,这是企业与政府最大的不同。只有公正的社会才是和谐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政府还应培育社会组织,分担政府转变职能后转移的职能。畅通民意渠道,建立反映民意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阶级、阶层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目前我国理论界对此存在多种理解。正确理解和把握阶级、阶层及其相互关系,有利于我们在新时期更好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准确分析和把握新形势下的社会结构,以建设更加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6.
不同经济利益群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是不同的。能否正确处理不同经济利益群体的关系,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因此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正确处理不同经济利益群体的关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生产力发展,深化制度变革,通过建立经济利益教育机制、引导机制、约束机制和保障机制、完善不同经济利益群体关系的协调机制,力争让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能够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得到实惠或经济利益,并且这种经济利益还要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增强或增加,以最终实现邓小平所倡导的共同富裕的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7.
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结构重大变化中凸现失衡危机,这种利益格局失衡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因此,必须建立科学的利益协调机制和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8.
任何社会都充满着矛盾和冲突,和谐社会也不是一个没有利益矛盾与冲突的社会,而是一个能够有效地协调与整合利益矛盾冲突的社会。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利益矛盾和冲突存在着特殊性,具有新的特点。因此,建立利益整合机制、化解社会矛盾、实现利益的大体均衡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9.
10.
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社会阶层结构。在中国传统社会中,阶层结构是呈明显的“葫芦”型或“金字塔”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个最重要特征是呈“橄榄”型即中间群体不断扩大,形成了一个中间阶层,并有占据社会结构主体之势。党的十六大提出“扩大中等收入阶层”,并将此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和主要途径,因此,加大对中间阶层的培育成为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之一,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逐渐出现了一些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一些社会不公现象日益突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制度建设,注重社会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2.
引导社会阶层结构动态发展,建构橄榄型社会结构,协调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平衡各阶层之间的矛盾,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稳定和快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我们的一个治国理想,又是一种治国方略、治国机制,同时也是一种治国结果.为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必须合理调整社会结构,构建一种新型的和谐本位的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内在地要求生产关系和谐.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所以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和谐对于形成妥善协调的利益关系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至关重要.市场完善、法制健全、政策配套有利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和谐,从而有利于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合作、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与人之闻自然就会产生一种利益的冲突,就需要用社会公正原则来指导各种不同的利益分配。以求达到恰当合理的分配。公正的民主制度建设就是要通过规范化、程序化、公开化的制度设计来整合民意,从而公平、有效地协调利益矛盾,解决利益冲突,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6.
土地流转已成为加速农村社会分化和资源重组的又一重要动力,正在再构农村社会阶层结构:强化精英阶层、扩大中间层、缩减弱势底层,建构和谐合理的农村阶层结构。土地流转实质上是土地不同层面的产权及与其相关的资源和机会在农村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再分配与重组合过程,是推动农村社会阶层结构不断再构与变迁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与之相适应,社会保障也必将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作用.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仍存在许多不足和发展滞后的现象,必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才能使社会保障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在运行中逐渐暴露出种种有失公平、合理的问题,这不仅有碍于社会保障公平性的体现,也不利于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本文旨在分析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不公平问题,寻求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积极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经济增长是一切社会因素进步发展的一般性物质基础,而和谐社会又是经济快速增长的环境条件。但是,和谐社会建设与经济增长速度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而是通过社会分配环节相互影响。和谐社会建设与经济的分配方式直接相关,而经济分配方式又与经济增长速度的辨证统一,经济增长通过社会分配方式作用于和谐社会建设。社会经济转型后期利益竞争使经济增长的同时导致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利益差距扩大。要使经济增长的成果为绝大多数人所享有,化解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必须通过社会分配使经济增长服务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的一个重大任务,而司法公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在的、必然的要求.针对司法实践中存在的诸如司法权力地方化、司法人员的非职业化、审判权与执行权的混合化及司法腐败等问题,笔者提出实现司法公正、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打破司法区划与行政区划合一的局面,单独划分司法区;加强司法能力建设;完善司法监督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