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由于对社会资源占有的不均衡以及利益表达机制的不完善,强势阶层、中间阶层、弱势阶层在利益表达上存在较大差异,强势阶层的利益表达意识和表达机会明显强于其他阶层特别是弱势阶层。这种不合理的利益表达格局会产生一系列消极影响。需要针对不同阶层,完善其利益表达功能,规范利益表达秩序,建立各阶层利益诉求表达的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2.
土地流转已成为加速农村社会分化和资源重组的又一重要动力,正在再构农村社会阶层结构:强化精英阶层、扩大中间层、缩减弱势底层,建构和谐合理的农村阶层结构。土地流转实质上是土地不同层面的产权及与其相关的资源和机会在农村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再分配与重组合过程,是推动农村社会阶层结构不断再构与变迁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和谐文化现是一种和而不同、兼容并包的和谐文化理念和价值取向.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思想文化资源。当代中国阶层分化形成了多元的利益格局和价值取向,阶层分化所引发的问题对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挑战。阶层的分化、利益格局的调整.使各阶层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界限逐渐产生,阶层文化也随之产生。传统和谐观为追求人与人之间、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相互和谐提供智慧,对构建和谐的阶层文化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导致农民阶层处于弱势地位的主要原因是经济贫困、能力贫困和权利贫困,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权利贫困.而农民阶层权利贫困主要是指政治参与权利的贫困。农民阶层在具体的政治参与活动中客观上处于与其他阶层不平等的地位,致使农民阶层在实际生活中远离了政治权力中心,在政府主导的利益分配体系和相关的公共政策中影响微弱.  相似文献   

5.
引导社会阶层结构动态发展,建构橄榄型社会结构,协调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平衡各阶层之间的矛盾,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稳定和快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转型时期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总趋向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型时期中国社会资源配王方式从扩散到重聚的趋势性变化,导致以占有大量资源的强势群体和拥有大量人口的弱势群体为特征的两极社会形成,社会利益结构、阶层结构严重失衡.按照共建共享原则,从制度建设和政策调整两个层面着手,建立利益大体保持均衡的制度框架,成为化解阶层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妥善解决当前阶级阶层矛盾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正处于一个阶级阶层矛盾的多发期,主要存在以下阶级阶层矛盾:腐败引起的阶级阶层矛盾;下岗失业引起的阶级阶层矛盾;农民工问题引起的阶级阶层矛盾;农业劳动者阶层收入偏低、利益受损引起的阶级阶层矛盾;贫富差距扩大引起的阶级阶层矛盾。妥善解决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阶级阶层矛盾关键在于制度创新,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公平分配机制、社会利益协调发展机制、社会矛盾防控机制、社会纠纷调处机制。  相似文献   

8.
利益分化及协调问题是文明社会的制度焦点,也是人类设立制度的原点问题。从本质上说,人类各项权利的演变过程就是有关利益主体的利益博弈与分化过程。发展权作为人类的一项基本权利,同样会受到各利益阶层的深刻影响。应从利益及利益阶层视角深度挖掘发展权的理论内涵,注重发展权制度供给的价值序列,加快实现发展前提公平的促进机制、环境公平的运行机制与共享成果保障机制的建立,从而真正促进发展权的平等实现及和谐世界的到来。  相似文献   

9.
物业公司是舶来品,进入中国之后至今仍然水土不服,这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有着直接的关系。目前,在与房地产相关的领域中,小区物业管理问题成了最引人关注的问题之一。在与居委会等有着行政背景的组织博弈的过程中,物业公司面临着争夺生存空间的压力,可以借用的经济力量在政治权力的挤压下往往无法施展空间;但是在与业主之间的利益分配上,物业公司却又可以转而以强势的面貌出现,以自身所有的经济优势,强行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在强势与弱势之间,中国物业管理面临着多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从国外大量关于创意阶层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中梳理出几条基本研究思路。目前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方面:创意阶层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创意阶层与经济增长、创意阶层与人力资本的关系。空间特征和创意劳动者属性是研究创意阶层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的主要视角;创意环境影响创意阶层进而影响经济增长,创意知识溢出同样也是影响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究竟创意阶层与人力资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学者们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对这两个重要的话题进行了长期的争论。  相似文献   

11.
使用1988年、1995年、1999年、2002年、2007年和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S),从经济地位、教育背景、社会地位三个维度分析我国代际间阶层流动状况。研究发现:基于经济地位的代际流动性较强,趋于"阶层跨越",但基于教育背景、社会地位的代际流动性较弱,趋于"阶层固化"。近年来,三者的流动性均出现减弱趋势。这表明,当前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可能更多源于经济社会发展所创造的外在环境转变;相比于收入分配,社会不公平的根源可能更多来自于教育等涉及机会均等的领域。此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当前正在推进的教育"双减"政策提供部分支撑。未来在促进社会公平方面,相关公共政策应着重从基础教育等关乎初始机会均等的领域入手,尤其要注重惠及处于较低阶层的群体。  相似文献   

12.
在农村社会保障尚不完善的条件下,土地除了充当生产要素外,还发挥着对农村居民的生活保障功能。制定土地乃至农村各项政策时必须考虑到土地的保障功能,这关乎到整个农村社会的稳定。文章试图利用贺雪峰提出的五个农村阶层分析土地对于各个阶层不同的重要程度及保障作用,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各个阶层提出有关土地及社会保障的建议,以满足农村不同阶层差异化的保障需求。  相似文献   

13.
阶级、阶层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目前我国理论界对此存在多种理解。正确理解和把握阶级、阶层及其相互关系,有利于我们在新时期更好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准确分析和把握新形势下的社会结构,以建设更加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14.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向何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入差距过大是当前影响中国社会安定的因素之一。而收入差距问题又突出表现在阶层差距上,高收入阶层与广大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差距过分扩大并且继续扩大令人忧虑。垄断行业的绝大多数员工是中等收入阶层并非高收入阶层,收入分配改革的矛头指向所谓垄断行业的"高收入"是错误的。要解决收入差距问题,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正确方向,即"提低、扩中、调高"。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关系和社会结构是多层次的,人民内部的阶级、特殊阶层和社会集团等都是建 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有助于坚持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坚持改革开放,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的热点话题,和谐社会的前提是要有一个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即“橄榄形”)。当前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存在贫富差距程度濒临社会稳定的警戒线,阶层成员缺乏阶层认同感和归属感以及经济、政治、社会地位不一致的隐患。构建公平、效率“双赢”格局;加速社会流动,扩大社会中间层;完善利益表达机制,合理分配政治资源是社会阶层结构优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现代化面临经济质量、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竞争力三大瓶颈,其中“重中之重”的是提升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中国是贸易大国并不意味着中国已经成为贸易强国。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具有脆弱性,对环境和资源等社会成本的消耗度较高。因此,中国亟待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合理布局,减少浪费,实现中国向效益型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通过运用Lotka-Volterra模型分析京沪竞争金融中心的历程及阶段性表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994-2008年,京沪双方经历了从互助双赢竞争,到京强沪弱的捕食者—猎物竞争,再到双方皆有损失的纯竞争关系。目前双方皆有损失的纯竞争关系对京沪金融业的发展均有不利,未来的政策取向应重点放在促成双方的合作而非加剧竞争。  相似文献   

19.
以区域金融效率作为研究主题,对河北省金融效率及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河北金融效率自1995年以来发展趋势是由强转弱,再由弱及强,目前河北储蓄投资转化效率相对最好,资金利用效率次之,而储蓄动员能力则相对最差。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提高河北省金融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