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省域经济在我国区域经济中的特殊地位,使得省域经济竞争力研究尤为重要。本文根据省域经济的特点,构建了由一个1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22个三级指标和184个四级指标构成的评估体系,对我国31个省域经济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对我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现状的总体判断。  相似文献   

2.
区域物流竞争力研究——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虽然珠江三角洲区域物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获得较大程度的增长,但其区域内部的发展也存在着不少的差异。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珠三角内部区域物流竞争力进行分析评价,最后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3.
王呈斌 《乡镇经济》2006,(12):42-46
产业竞争力分析是制定区域发展规划的基础,以浙江省临海市为案例,选择经营规模、经营效益、市场能力和资本实力等方面对该区域产业总体竞争力作出客观评价。同时,通过构建简单IMD模型和关键因素模型,分产业进行竞争力剖析,明确不同产业的定位,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熵值法的省域低碳竞争力评价——以陕西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建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赋予权重,对省域低碳竞争力进行评价,并以陕西省为例,分析了影响陕西省低碳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提出提升陕西省低碳竞争力的对策建议,即加强低碳经济科技创新,建立低碳技术的引导和激励机制,实施更严格的低碳生产技术标准,完善污染治理系统,培养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5.
冯兆一 《开放导报》2006,(3):80-82,106
中国改革开放25年来,以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为标志的开放区域,以其独特的经济增长路径,深刻地影响了周边地区以及整个国家的改革开放步伐。本文探讨了开放区域的竞争力形成的机制、竞争要素构成、作用机理与变迁趋势,尝试构建评价体系,从而为探讨竞争力的内生性可复制性以及外化趋势奠定一个实证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经济竞争中,竞争力就是比竞争对手更有效地获取资源、市场的能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竞争日益激烈,并且竞争所涉及的不再仅仅是产品、企业的竞争,而是逐渐扩展为区域性质的整体市场竞争,而省级区域经济竞争力则主要取决于其工业产业竞争力水平。因此,本文拟根据省级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通过可操作、定量化的方法,对湖南工业产业竞争力水平进行衡量和评价,为湖南产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选择。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简要文献回顾基础上,提出了经济发展、环境发展、社会发展三位一体的全面发展竞争力概念与模型.通过指标体系及权重的设计,以全国31个省城为对象进行了比较评价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竞争力研究理论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华 《改革与理论》2003,(11):16-18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和新古典增长模型探讨广西经济中长期增长的均衡性,对经济运行环境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我国品牌的地区分布与区域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牌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也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对中国大陆品牌的总体分布和各地区的首位品牌进行分析之后,探讨了十大城市群的品牌分布情况,并研究了品牌数量和品牌价值与城市(群)竞争力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区域国际旅游竞争力评价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现有统计资料的基础上,从竞争业绩角度,建立了包括7个指标的区域国际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每一评价指标的权重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利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了我国31个省级区域的国际旅游竞争力,对区域之间的竞争力差异以及区域国际旅游竞争力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豪泰林市场需求模型,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进行了解析。经过分析认为,农产品所在地域的区域要素,即地域资源禀赋、组织管理能力、农业生态环境等以及消费者对品牌的差别感知,形成了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的重要来源。最后通过对分析结论的总结,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提升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程龙  唐恒  孙莹琳  赫英淇 《科学决策》2022,(10):111-124
专利导航试点政策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以及新时代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的重要抓手,是双循环发展格局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区域创新资源配置,提升区域创新竞争力的重要支撑。现有文献已开始关注专利导航试点政策的影响,但鲜有涉及专利导航试点政策对供需视角下区域竞争力影响的讨论。通过以 2013 年设立产业专利导航试验区的 6 个城市为对象,利用合成控制法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专利导航试点政策的竞争力绩效及内在影响机制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供需视角下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在影响路径方面,信息化水平、人力资本水平以及专利质量水平是专利导航试点政策驱动区域竞争力提升的内在影响机制,其中人力资本水平、专利质量水平均发挥显著正向影响,信息化水平在整体促进性效应基础上,其内在影响呈“倒 U”走势。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四大经济区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量评价对精确指导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方向至关重要.文章构建了一个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基于中国四大经济区(包括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经济区)的权威统计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检验和修正理论假说,进而评价分析中国四大经济区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总体状况及各自特征,最终提出了中国四大经济区的区域产业竞争力提升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区域服务贸易竞争力差异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逯宇铎  李丹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7):41-44
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决定竞争力强弱的关键因素。但是,目前中国的服务贸易发展呈现了明显的差异性,不断扩大发展的区域服务贸易竞争力差距水平必然影响到中国整体服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如何有效的解决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地区差距,探讨差距扩大的原因和缩小差距的对策,成为重要的研究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国区域服务贸易发展情况,探讨了区域服务贸易差异化发展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找出影响服务贸易差异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从而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各区域服务贸易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区域工业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梦觉 《改革与战略》2008,24(5):107-109
文章通过建立省级区域工业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竞争力模型,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各省工业产业竞争力进行了评价测定。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比较优势不断削弱的背景下,我国要利用数字经济来提升制造业出口竞争力。采用2013—2020年我国各地区微观数据,研究数字经济与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内在影响机制,以及数字经济与制造业出口竞争力之间关系成立的边界条件。结果发现:数字经济与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数字经济能提升所在地区的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对临近地区的制造业出口竞争力也有积极的影响;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发现,创新效率、人力资本积累和协同集聚三个变量均在数字经济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中存在中介效应;在以进口贸易占比为门槛变量的情形下,数字经济发展对西部地区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促进作用在门槛前低于东部地区,但在门槛后显著高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和全国。因此,应大力推动西部地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贸易升级的促进作用。通过人力资本质量的提升、数字经济的集聚发展、创新效率的全面提升,逐步提高我国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我国区域文化竞争力概念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活虎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11):145-148
文章在目前学界对区域文化竞争力内涵研究的基础上,概括了学界对区域文化竞争力的定义界定、特点、提升途径。认为,根据现有对区域文化竞争力研究的不同侧重点,目前学界对区域文化竞争力的界定,主要有三种表述:基于区域文化系统论的区域文化竞争力、基于区域文化共识论的区域文化竞争力、基于文化异质论的区域文化竞争力。同时,立足于现有对文化竞争力内涵的研究,探究了文化竞争力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目前学界对区域文化竞争力的提升途径的研究,并对未来区域文化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期拓宽对区域文化竞争力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19.
区域金融综合竞争力的差异比较与模糊曲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区域金融研究现状的不足,建立了全面、客观的金融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将其分为显示性指标和解释性指标两部分,选取31个地区作为样本,运用主成分和因子分析法对各个区域的金融成长状况进行计量分析研究和排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在解释性指标的模糊曲线分析中,选取经济力、开放力、设施力、劳动力、科技力、聚集力、文化力和环境力这8项分力指标,通过分析得出各个分力及各个分力的构成要素均对金融综合竞争力有正向贡献,解释力的各项排名状况和贡献率的不同为寻找阻碍各个区域金融发展的相对薄弱的分力、从而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